第五十七章 張鬆
字數:9049 加入書籤
從黃巾小兵開始!
成都城外。
投石機已經對著城牆狂砸了半個月。
隨著大同軍在外麵用喇叭宣傳,這半月來,每天都有人從城裏往外逃。
每到夜裏,就有人用繩子栓著往下爬,然後逃進大同軍營。
第二天,看著逃出去的人在外麵好吃好喝,更多的人往外逃了。
馬相氣得大罵“小兒無恥,竟搞些鬼花樣。”
趙袛提議“不如收了軍中麻繩?”
無奈下,兩人隻好派督戰隊沒收軍中所有麻繩。
不過這樣並不能阻止士卒們逃跑,他們脫下身上的衣褲,捆綁起來,順著往下爬。
如此一來,逃得人反而更多了。
原來,大家是一個人一個人偷偷的往外跑。
現在則是一隊人一隊人一起合作著往外跑。
隨著跑出去的人增多,那些回到鄉裏辦了戶籍,分到田的人往往還跑回來。
跑回來幹嘛?
當然是確定了外麵的宣傳,跑回來叫自己的親人朋友趕緊出逃的。
就這樣,半個月下來,馬相號稱的十萬大軍,已經剩下的不多了。
這還是馬相被逼著沒辦法,又派督戰隊在夜間巡邏,防止士兵逃跑,否則人都跑沒了。
現在外麵,投石機也不再連續不斷的狂轟亂炸。
而是時不時的發射幾下,讓研究人員登記數據而已。
對於成都的攻防,楚歌並不怎麽在意,自從城頭的士兵開始成建製的逃跑,他就知道拿下成都穩了。
並且是不怎麽費力的拿下。
這時,楚歌正看著下麵遞上來的人才名單。
楊懷、高沛、鄧賢、張任……
“張任?”
楚歌目光一凝,曆史上讓龐統身死,讓劉備痛失鳳雛的張任,竟然被下麵的人當做優秀人才推薦上來了。
益州大都是二流人才,張任這樣既忠義又有能力的人加入大同軍,楚歌還是很高興的。
他又看了看其他幾個熟悉的名字,想了下對左右道“讓名單上的人都到成都來見我。”
這些耳熟能詳的曆史名人,雖然不是漢末的頂尖人才,不過現在的年齡還不大。
還有可塑性,經過培養,看能力分配,中庸的可做軍隊中層領導,拔尖的他也不吝重用。
放下名單,又有人進來匯報。
“啟稟主公,昨夜城中跑出一人,說是城中大族之子,想要見主公?”
楚歌問道“對方叫什麽名字?”
手下道“他說叫張鬆。”
楚歌笑道“這是帶路黨來了,快快有請。”
手下離去不久,就帶著張鬆進來。
楚歌哪怕心裏有準備,還是被張鬆的外貌給驚了一下。
好家夥,額頭像鋤頭,頭尖鼻塌,黃牙外露,整的像個外星人。
雖然心中驚訝,可楚歌麵色不改,和藹道“請坐。”
張鬆自進了營帳後,其實一直在觀察眾人的神色。
除了上首的楚歌,其他人不出所料,都隱有厭惡神色閃過。
這也不怪眾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而且這時代講究相由心生,外貌醜陋,別人會下意識地認為他品德不端。
不過他重點觀察的楚歌,卻是一臉平靜。
這不管是不是裝得,果然有人主之風。
張鬆放下心來“不以貌取人,此我主也。”
當下,他拱手作輯,恭敬道“張鬆,張子喬拜見大人。”
楚歌笑道“無需多禮,快快請坐,不知子喬何事求見。”
張鬆道“今聞義師抵達,某特來投效,望明公不棄。”
楚歌起身走下,扶起張鬆,大笑道“子喬蜀中俊傑,願舍身相投,我自欣喜不已,何來拒之門外一說?”
張鬆連忙拜倒“張鬆拜見主公。”
主臣見禮後,楚歌又把帳內將領介紹雙方認識。
寒暄完,張鬆道“我知成都主公須臾可下,今來不過為主公錦上添花罷了。”
楚歌道“早一日平息戰亂也是好的,子喬此來乃雪中送炭,更勝錦上添花。”
張鬆知道楚歌是客氣,按如今狀況,哪怕大同軍不做什麽,成都城也堅持不了多久。
他連道“屬下留書出逃,父兄為防萬一,必定會開城門助大人早日掃平亂黨。”
楚歌無語,這是逼著家裏人以下克上啊。
無獨有偶,在張鬆談及馬相和張肅的時候,城內的兩人也談到了他。
成都府衙。
馬相召集手下宴飲。
他左右摟著一雙美女,喝得醉眼惺忪,突然他指著堂下的張肅道“張小子,你家那個醜弟弟呢?怎麽沒見到他。”
張肅心頭一緊,昨夜張鬆留書出走,莫非被發現了不成。
冷汗襲背,張肅強作鎮定道“回陛下,舍弟偶感風寒,正在家中歇息。”
好在馬相並沒有說其他,又轉頭招呼其他人繼續喝酒了。
宴會結束。
張肅匆匆回家,把宴會上發生的事詳細告訴了父親。
張父怒道“那逆子,不知輕重,置家人於何地。”
張肅此時畢竟才20多歲,這時後怕道“阿翁,事已至此,不如按子喬說的做,好過事發後坐以待斃。”
張父歎息道“哎,隻能如此,我去聯係其他人。”
這天夜裏,成都城的世家大族召集家丁、奴仆圍攻府衙,把睡夢中的馬相和趙袛一網成擒。
過程很順利,戰鬥開始,守衛府衙的士兵以為外麵的大同軍打來了,不做抵抗就紛紛逃離而去。
拿下馬相和趙袛後,眾世家派人打開城門,迎接大同軍進城。
楚歌笑嘻嘻地收下成都。
第二天一早,他又笑著對一眾世家人道“諸位獻城有功,往日有過者一筆勾銷,望來日莫要再犯,往日親善者,家中可保留百畝田地。”
“不過我大同軍自有法度,今日起,家中不可蓄養奴仆,有需要者可與他人簽訂雇傭契約。”
一眾世家人麵色難看地離開,他們能夠逆反馬相,就是憑借家中蓄養的家奴,如今被告知不得蓄奴,今後不成了板上魚肉。
原來他們還期望著獻城有功,能保留一些特權。
想不到這大同人,果然是生來和世家作對的。
好狠。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馬相再掙紮幾天。
回到家中。
看到府上奴仆在大同士卒的帶領下,撕毀那些賣身契,一個個或是興高采烈,或是喜極而泣,乃至有些人紅著眼睛仇視他們。
相信這時候,隻要大同人下令撕了他們這些世家人。
這些往日的奴仆一定衝得比其他人快。
哎,造孽啊。
一眾世家人既是心痛,又是無奈。
家人瑟瑟發抖,唯一讓他們感到安慰的是,哪怕有些奴仆在旁告狀,慫恿那些士卒為他們伸冤。
大同士卒也是解釋道“主公有令,城內世家獻城有功,過往一筆勾銷,往後這些人再欺負你們,可去官府告狀,介時自有人為你們做主。”
世家子弟鬆了口氣,懷著矛盾的心情看著家中變得空蕩蕩的。
其實倒不是楚歌想把這些人的罪狀消了。
而是現實所逼。
這時代,但凡家中蓄養奴仆的。
主人輕則對奴仆大罵,重則杖斃。
這是時代亂像,如果真論罪過,天下難有無辜之人,難道都殺了他們不成。
加上這些人確實獻城有功,難道轉頭就把所有人給砍頭了。
那他們大同軍以後所到之處,遇到的抵抗可就不要太激烈了,除了底層的人,誰還會投降,誰還願意投降呢?
兩害取其輕,他隻能看情況而定,這次成都城內出力的家族,隻能勾銷了他們往日的罪過。
這邊,楚歌忙著治理成都,以及周邊地區。
另一邊,張鬆意氣風發地回到家中。
對於家中變得冷清,田產被收繳,他是一點也不在意,反正那些都不屬於他的。
他對張肅道“大兄,主公有意聘你為軍中幕僚,快快收拾行囊,隨我去進主公。”
張肅麵無表情地道“你回去告訴楚大人,就說我自感才疏學淺,無力勝任,另外這段時間心力憔悴,短期內也無心仕途。”
張鬆和家裏人不歡而散,低著頭回來匯報。
楚歌笑道“你兄長既然不願出仕,我也不願強人所難,由他去吧。”
這確是楚歌的想法,你張肅是誰?又不是諸葛亮,難道還要他去三顧而請。
不過一個二流角色,牛逼什麽,現在不想上船,看你以後怎麽羨慕別人。
恩,有對比才有傷害。
兄弟倆以後如果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
世人怕是會說張肅錯過明主,有眼無珠了。
看著張鬆,楚歌問道“聽聞子喬有過目不忘之能,不知真假?”
聞言,張鬆胸膛一挺,自信道“主公不妨一試真假。”
楚歌想了下,拿出手寫的《初級物理》遞給張鬆。
張鬆接過看起來,大約一盞茶時間,他把書遞還給楚歌。
然後開口背誦起來“《初級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第六章質量和密度……”
好家夥,楚歌敢肯定《初級物理》還屬於絕對保密的存在,目前隻有他和科學院的少數研究人員看過。
這些人中,張鬆怎麽都不可能提前知道內容。
也就是說對方真的能過目不忘,看一遍書就記住內容。
這天賦,如果在現代,妥妥的一個超級學霸。
怪不得曆史上曹操那麽聰明多疑的人,也被張鬆忽悠地把自己辛苦寫的《孟德新書》付之一炬。
張鬆背完,靜立一旁。
楚歌大笑道“好好,真是好天賦,子喬今後可願留在我身邊做個秘書郎,幫我掌管一應資料。”
張鬆恭敬道“願為主公分憂。”
成都拿下後,大同軍發檄傳定,勢力範圍一舉推到劍閣,也就是後世的劍門關附近。
劍閣是漢中到蜀中的咽喉,有句話叫做把斷劍門燒棧道,蜀中別是一乾坤。
由此可見劍閣的重要性。
可是楚歌轉了一圈,竟然發現身邊沒有大將可派去駐守了。
你說甘寧?
這段時間巴蜀之地重新洗牌,王八蛋南蠻趁機出來作亂。
這次北上成都,連廖化都被拖在犍為上不來。
成都拿下後,他第一時間就把甘寧派去南麵平叛了。
最後無奈,楚歌隻能把蔣欽這個水軍統領,暫時派去駐守劍閣。
誰叫現在水軍除了運送人員和物資,還沒需要他們大打水戰的時候。
看著蔣欽一臉懵逼的離開,楚歌隻能期待這幾天陸續被他派去廖化軍中的張任等人,其中有人能曆練出來,以後擔當大任。
把各地任職的人員安排好,楚歌叫來張鬆,兩人來到北城外。
這裏,一條厚十公分,寬五米的水泥路,朝著北方劍閣延伸。
兩人踩上水泥路,楚歌邊走邊問“如今一天可修多長的路?”
很顯然,張鬆對這些數據了然於心。
聞言,立刻回道“回主公,目前一天可修三十裏路。”
楚歌在心中計算了一下。
成都距離劍閣大概三百公裏,按目前的進度看,需要二十天時間修完。
在古代一天修三十裏路,已經很不容易了,這裏必然投入了許多人力物力。
哪怕十公分的水泥路,隻要水泥、沙子、石塊足夠,也是相當困難的。
不過,不修完這段路,從南方運糧北上,消耗實在太多,因為路太難走了。
楚歌還是不甘心地問道“可還能加快速度?”
張鬆道“主公,目前農戶正在補種粟米,過了這段時間,相信就會有更多人出來做工。”
楚歌點點頭,這時,迎麵駛來一輛運輸車。
“讓一下,讓一下。”
騎手大叫,楚歌和張鬆連忙走下水泥路,為運輸車讓路。
所謂的運輸車,是科學院設計出來的四不像。
以四輪馬車改造而成,把拉車的馬換成了騎手。
而且不是一個騎手位,而是三人同騎。
可以想象一下現代的三輪車,隻是車夫從一個變成了三個。
這樣的三輪車,運力不小,可以運輸成噸的東西。
三個人一起駛力蹬踏,最高時速能達到六十碼。
這東西,絕對算是這時代人的發明。
雖然科學院的人借鑒了他提出的自行車和三輪車的概念。
如今,在秭歸等地,凡是修了水泥路的地方,不僅到處能看到運輸車,還有人力三輪車。
目前的人力三輪車大都是大同軍出租出去的,不過也不限製百姓購買。
就連運輸車也不禁人購買。
目前的神州大地,還沒有橡膠輪胎,這些車輛除了在平整的水泥路麵上跑,其他地方並不實用。
大同軍現在生產的水泥,楚歌沒做他用,隻把它們用來修橋鋪路。
有了水泥路搭配運輸車,再加上水路輔助,大同軍的後勤工作,一下子起飛了。
和之前相比,不知道在路上省卻了多少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