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常山趙子龍
字數:10405 加入書籤
從黃巾小兵開始!
第二天殿試開始。
三百學子被女官帶入勤政殿。
“拜見陛下。”
“免禮。”
“謝陛下。”
楚歌點頭示意,陶謙出列道“眾學子入座。”
待眾人坐下後,楚歌道“今日殿試,隻考策論,用時半天,諸生可從以下題目隨意抽取作答。”
女官把考卷下發。
眾人連忙看起試題。
一夫治世安邦,要在得人。今天下擾攘,魚龍雜處,務為彼此,何以激濁揚清、砥礪士風?
二夫勵精圖治,要在生息。今水旱頻仍,滋擾已甚,何以安民固本、與民休養?
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夫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今戎事方殷,創痛無已,何以厲兵秣馬、平靖海內?
四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夫生人之本,食貨而已。今漕、鹽、屯、馬,何以暢通海內、用足不困?
“陛下這是從取士、民事、軍事、財政各方麵讓我等選擇作答啊。”
眾人凝神思索,片刻後,紛紛執筆作答。
楚歌端坐上首,看著下方人員。
荀或、郭嘉、戲誌才、鍾繇、魯肅、馬良、閻圃、陳登、陳宮、郭圖、許攸、審配、李嚴……
這種天下英才盡入我手的感覺實在太爽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
等最後一炷香燃盡,陶謙再次出列道“眾學子起身入偏殿就食,等待放榜結果。”
“是。”
眾人離開,女官收集試卷呈遞而上。
楚歌隨意抽取幾張,道“大家都看看,把好的挑出來給朕過目。”
“是,陛下。”
應答過後,六部尚書和侍郎齊上陣,大家撿過試卷看起來。
沒過一會,就見蔡邕拍打桉幾大叫道“此文渾然天成,錦繡文章也。”
楚歌抬頭看去,笑道“何等錦繡文章,碧落侍郎,讓朕也瞧瞧。”
“陛下。”
蔡邕恭敬地遞上試卷。
楚歌撕開湖名紙,笑道“顧元歎,巧了,聽聞蔡侍郎有佳徒名顧雍,莫非就是此人?”
聞言,眾人紛紛朝蔡邕看過去。
這一看,頓時讓蔡邕惱羞成怒“陛下,臣觀卷之時可並不知道乃是元歎之作,陛下給臣做主啊。”
楚歌哈哈笑道“諸位莫要和蔡侍郎開玩笑了,江東顧雍,少有才名,朕亦有耳聞,且讓朕觀其作答。”
一路看完,楚歌不禁感歎,不愧是做到東吳丞相的名人,回答嚴謹務實,行之有效。
“留中再看。”
楚歌把顧雍的試卷放在自己右手邊,表示重視。
蔡邕見狀,為之欣喜,隨後又抽出一份試卷看起來。
“此跡娟秀,頗有熟悉之感。”
看著看著,蔡邕覺得奇怪,卻也沒有多想,又向楚歌推薦道“陛下,此文從細處入手,如潺潺溪流,對政事加以梳理,亦頗有見地。”
楚歌接過,再次撕開湖名紙。
“蔡琰。”
真是有趣,蔡邕這什麽手,抽的不是徒弟就是女兒。
看完蔡琰的文章,楚歌沒說什麽,也是放在了右手邊。
突然,賈詡遞上一張試卷道“陛下,此篇軍略,奇思妙想,有鬼神之謀,必為世之奇才所做,陛下切勿放過這等人才。”
“何人當得文和如此推崇。”
楚歌接過試卷,撕開紙條。
郭嘉兩字印入眼簾。
楚歌精神一振,隨後看向試卷。
“遠交近攻。”
真是熟悉又陌生的字眼。
因為此方世界的地理和科技限製,他國之人很少出國。
自己國家的領土都多得統治不了,哪裏還有餘力去侵略他人,所以從未有人提出過遠交近攻的策略。
而郭嘉在文中提到,大乾有火車和三角帆船,已經具備了兵出他國,一統中原的條件。
遠交近攻就是他為大乾製定的戰略。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感歎完,把郭嘉的試卷放在一旁,楚歌再次期待起其他人的作答。
“陛下,此人之作,頗有王左之風,其有安邦定國之才,臣推舉其為今科狀元。”
王左之風?
楚歌接過一看,果然是荀或的試卷。
“陛下,此人劍走偏鋒,戾氣頗重,但其軍略乃是對胡人所製,不失為好計謀。”
聽著賈詡再次推薦,楚歌接過一看。
戲誌才。
再看,這是對胡人的絕戶計啊,怪不得你這個毒士心心相惜。
“陛下,此篇文章亦為老成之言。”
楚歌接過。
魯肅,原來是東吳老好人啊。
“陛下……”
三百篇文章看下來,大殿裏不時有人向楚歌推薦。
兩個時辰過去,眾人終於看完所有試卷。
看著手裏數份試卷,楚歌陷入了難題,他不好定名次了。
想了一會,楚歌終於提筆寫下了十個名字。
狀元荀或。
榜眼顧雍。
探花郭嘉。
第四名魯肅。
第五名戲誌才。
第六名鍾繇。
第七名陳宮。
第八名陳登。
第九名馬良。
第十名蔡文(蔡文姬)。
放下筆,楚歌道“朕欽點十個名額,之後的名次由你們排列,排好了就放榜出去,莫要讓學子等久了。”
“是,陛下。”
有楚歌定下頭三名,接下來就簡單了。
很快,眾人根據印象,把人員名單進行了排序。
楚歌接過名單掃視一眼,道“就這樣貼出去吧,另外通知眾學子,朕今晚在長樂宮設宴招待他們。”
“是,陛下。”
——
皇城之外。
一眾學子聚集在放榜處等著結果,周圍百姓也紛紛聚攏而來看熱鬧。
人多熱鬧好做生意,小商販自然跟著過來。
長街上,到處是眾人議論聲,小販叫賣聲。
“諸位猜猜誰是我大乾第一屆新科狀元?”
一個南陽人道“南陽許攸有濟世之才,或為狀元。”
徐州人表示不服“徐州陳元龍智慧過人,當為狀元。”
荊州人道“白眉馬良,名傳鄉裏,有狀元之資。”
潁川人不屑道“我潁川才子雲集,某敢打賭,此屆狀元必為我潁川才子。”
一夥人爭論不休,突然前方傳來高呼。
“來了來了。”
“放榜的官員出來了。”
聽到聲響,人群一陣騷動,不由自主地朝告示欄湧去。
“別擠,別擠。”
“後麵的不要擠啊。”
“前方唱名。”
“前方唱名。”
後麵擠不進去,看不清楚的人紛紛高叫起來。
“大乾新科狀元潁川——荀或。”
“好啊,我潁川才子甲天下。”
聽到唱名,人群中有人振臂高呼,仿佛他們高中了一樣。
“文若,恭喜恭喜。”
人群當中,郭嘉、戲誌才、荀攸、鍾繇拱手向荀或道喜。
一聽幾人的話,周圍人紛紛看過來,有人叫道“狀元郎在這裏。”
話音剛落,周圍的人紛紛轉過頭來。
“哪裏,哪裏,哪個是狀元郎。”
“身著白色儒袍的就是。”
“快,大家沾沾狀元郎的才氣,來年必然高中。”
“對對,狀元郎別跑。”
周圍人群擁擠而來,荀或隻來得及發出“奉孝救我。”就被一眾人淹沒了。
郭嘉和戲誌才等人對視一眼,不由打了個激靈。
至於文若如何,哎,隻能死道友不死貧道了。
“新科榜眼——吳郡顧雍。”
“榜眼郎在這裏。”
“前麵的讓開,我要看榜眼郎。”
新的唱喏出來後,顧雍附近的人群又朝他圍去。
“新科探花——潁川郭嘉。”
“我大潁川無敵。”
郭嘉一愣,隨後看向戲誌才和鍾繇直眨眼,意思是大家不要說我在這裏。
戲誌才點點頭,突然舉起郭嘉的手高喊“新科探花在這裏。”
“探花郎在這裏。”
“探花郎可曾娶妻,小人家中幼女年方十六,知書達理,小人願奉上萬貫家財做小女嫁妝。”
“好個俊秀探花郎,我家中亦有待字閨女,年方二八,容貌秀麗,若探花郎有意,家中願奉上千兩黃金做嫁妝。”
“探花郎休急,小人家中亦有……”
圍觀的人剛想跑來沾沾探花郎的喜氣,就被一眾話語給驚呆了。
秀麗佳人。
千兩黃金。
這是榜下捉婿啊。
科舉,科舉,一旦中舉,升官發財娶媳婦。
不行,來年我也要去科舉。
隨著一個個名號被唱響,三百學子可算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榜下捉婿的新聞也登上了最新的《大乾周報》。
看著報紙上既得名又得利的新科進士,無數在讀或是落第的學子充滿了羨慕。
文舉落下帷幕,楚歌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讓蔡琰成了女官之首。
隻是讓楚歌奇怪的是,此次見麵,蔡琰沒了第一次見麵時的大膽,看他兩眼就羞答答地低下頭去。
正月二十三日。
新的一期朝會。
楚歌道“北方大雪將化,草原胡人恐有異動,朕明日將北上坐鎮太原,朕走後,政事由六部尚書商議處理。”
“是,陛下。”
留下賈詡坐鎮中樞,監督天下,楚歌帶人開始北上。
火車上。
楚歌對荀或道“文若,此戰我有意讓你在後方督轉糧草,不知你意下如何?”
荀或想不到一上來就被楚歌委以重任,連道“此戰關乎重大,臣怕有負所托。”
楚歌笑道“文若之才我心知肚明,區區糧草轉運不過大材小用。”
“陛下謬讚。”
楚歌道“軍中無戲言,文若可願替朕分憂?”
迎上楚歌信任的目光,荀或熱意上湧,連拱手道“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托。”
“哈哈。”楚歌笑道“朕之後方無憂矣。”
安排好荀或,楚歌又看向戲誌才“誌才,遼東孤懸於外,兵微將寡,朕有意派徐榮前往增援公孫瓚,命你為參將軍師,可願前往?”
戲誌才起身道“臣願往。”
楚歌點頭道“有你坐鎮,幽州無虞也。”
戲誌才道“多謝陛下信任。”
安排好事務,楚歌看向董卓,笑問道“仲穎,武舉之事進行的如何了?”
董卓連起身道“陛下,天下武人和軍中將士早已雲集太原,等待陛下位臨。”
楚歌道“時間定在哪一天?”
董卓道“二月二。”
——
二月二,龍抬頭。
太原城外。
旌旗飄揚,鼓聲大作。
武舉經過之前的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科目,早已決出了前三百的人員。
今天是最後的擂台賽,關乎名次,也關乎在陛下麵前的印象。
“陛下萬歲。”
“大乾萬歲。”
校場上,山呼海嘯過後,楚歌揮手示意“開始。”
一聲令下,校場兩頭各自奔出一匹駿馬。
“來將通名。”
其中一人邊跑邊喊。
“常山趙子龍來也。”
常山趙子龍?
楚歌這邊剛坐下,還沒和身旁呂布聊兩句,耳邊就傳來清朗的聲音。
白馬銀槍。
馬是照夜玉獅子。
槍是龍膽亮銀槍。
真是我雲哥啊,楚歌不由地起身觀看。
校場上,兩馬相交,隻見趙雲使了個巧勁,用槍杆彈飛了對手,對手摔落在地,滾了兩圈,卻是受傷不重。
那人起身慚愧道“多謝手下留情。”
趙雲拱手道“承認。”
呂布看了看趙雲,又看了看重新坐下的楚歌道“陛下認得那小將?”
楚歌搖頭道“未見其人,隻聞其名。”
呂布點頭傲然道“身手不錯。”
楚歌微微一笑,趙雲出場即巔峰,你呂布不出,武狀元想來是趙雲的了。
有了趙雲的驚喜,楚歌開始認真觀看,以期找到更多的驚喜。
“雁門張文遠,請賜教。”
“河間張儁義,請。”
“東來太史慈。”
“陳留典韋。”
“譙縣許褚。”
“河東徐公明。”
“陽平謙。”
“泰山於文則。”
“……”
張遼、張合、典韋、許褚、徐晃、樂進、於禁,楚歌看得眼花繚亂,就連身旁的呂布有時也專注觀看。
“新科武狀元——常山趙雲,趙子龍。”
“新科武榜眼——陳留典韋。”
“新科武探花——譙縣許褚。”
“……”
一天比試下來,排名確定。
有人歡喜,有人不甘心,可大都數人還是覺得不虛此行,一趟武舉,讓他們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場上比武的就這麽厲害,場下坐著的陛下、呂奉先和黃漢升又當如何。
這天晚上,楚歌照樣設宴招待一眾武人。
酒過半酣,一眾武人沒了拘束,竟然慫恿他這個皇帝下場扳手腕。
楚歌笑眯眯地推辭不過,然後一頓操作猛如虎,頓時讓隻聽傳言的眾人徹底心服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