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軍唐國
字數:7972 加入書籤
從黃巾小兵開始!
在甘寧的情報到來之前,楚歌倒是先收到了關於南明小朝廷和東邊唐國的諸多信息。
關於南明小朝堂,沒什麽多說的。
無非是對方實在忍受不了,隻能無條件投降。
而對於隆武帝想要覲見,當麵請罪的事,楚歌想了下,直接傳下指示“見麵就不必了,讓他不要多想,安心當個富家翁就是。”
真說起來,朱聿鍵倒也沒做錯什麽,抵抗大乾無非是雙方立場不同,在不知大乾底細的情況下,任何帝王都不會束手就擒,總要逼到走投無路上層人士才願意放下一切的。
既然對方沒有大過,在最後糧食短缺的時候,也沒有關押城內百姓做下滔天大禍,楚歌雖然沒有讓對方繼續稱王的意思,可賞賜點金銀,讓他當個富家翁,安度餘生還是可以的。
南明小朝堂解散後,大乾至此全據了東方,後續的官員派遣,自有各部大臣商討,楚歌對此倒也不怎麽關注,隻是定了標準“如今三地都為我大乾國土,朝堂上下當一視同仁,不可做地域歧視。”
“是,陛下。”
楚歌的指令,下麵的官員自然不敢疏忽,於是,遞上去的名單經過一番更改,宋地和明地的本土官員增加了兩成比例。
除了明地傳來的好消息外,一直在南蠻作戰的廖化也傳來了好消息。
“軍隊打到南邊出海口了嗎?一去經年,元儉卻是辛苦了。”楚歌放下軍事簡報,心生感歎。
南部聯通海洋,去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倒是可以直接從南邊的出海口出發,不用先出長江,然後繞個大彎了。
“水軍方麵,可有突出的人才?”楚歌看向堂下的賈詡。
有此地利,自然需要利用起來,而且以大乾如今的國力已經能夠多線作戰,況且跨海作戰用到的人數不多。
一般都是派出先遣隊,就像周泰當初那夥人一樣,既有探險的目的,也有偵查的目的,若是登陸地威脅小,好拿下對方,那就直接占據。
若是登陸地點將士們吃不下,那就看情況要不要釘個釘子,然後找支援一起拿下。
不過,楚歌想到的甘寧在日本,周泰在南洋,蔣欽在黃河上。
至於周瑜、呂蒙還沒出師,其他東吳將領年紀還小或是沒出生,一時半會,楚歌也想不到合適的人員去擔當出海的將領。
賈詡想了下道“陛下,宋地有個叫韓世忠的人,如今在長江水寨任職,幼平將軍在離開之前,向軍部推薦了此人,想來此人對水上之事當有建樹。”
“韓世忠?”楚歌心道,自己怎麽忘了他。
想到韓世忠的生平經曆,楚歌直接道“向軍部下調令,讓韓世忠抵達南海,然後沿途往下攻略,一應事宜可隨機應變。”
“是,陛下。”
賈詡點頭應命,然後轉而問起,“陛下,元儉將軍說是抓到一些從唐國來的難民,不知該如何處置?”
大乾本來的戰略就是先東後西,先南再北,避免腹背受敵。
如今東邊已下,南部雖然還未全部理清,可也隻剩些南越山民在山林之中,可以說大乾的東南兩麵已經沒有敵手。
在這之前,楚歌雖然有讓監察部搜集國外信息,可在未完成東南攻略之前,楚歌倒也沒怎麽細看細問其他方向的情況。
“文和,與朕說說唐國如今形勢如何了?”
“是,陛下。”賈詡道,“據臣收集到的信息所知,光和七年,也就是張角發起黃巾起義的那年,唐國的黃巢也發起了民變,相比黃巾起義在興起時就聚眾百萬,席卷八州之地;黃巢起義在剛開始隻有八人規模。”
楚歌笑道“八人規模,估計唐國上下沒有誰把他們放在眼裏。”
賈詡也跟著笑起來“是啊,可誰又能想到,黃巢就是憑借這八人起家,曆時七年,把唐國上下鬧了個千瘡百孔,如今的唐國軍閥割據,各地節度使對朝堂之令陰奉陽違,北方又有草蠻作亂,依臣看來,就算無有外力,唐國也有傾覆之險。”
楚歌點點頭,賈詡說的不錯,在真實的曆史中,唐朝雖然在黃巢之亂後還堅持了二十多年,可也難逃滅國之禍。
更別說如今的形勢,北方民族更加強盛,明年還會迎來更凶狠的蒙古人。
“這世界可沒有玩家幫著抵抗草原民族,依鐵木真敏銳的戰爭嗅覺,定會把唐國北部作為打入中原腹地的切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 換源a,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
不用說,那時候的唐朝人,不會比兩腳羊好一點。
坐在堂下的賈詡並不知道楚歌的思緒,他繼續說到“黃巢轉戰多地,哪怕在他大軍走後,地方勢力也在爭權奪利,荼毒百姓,想來元儉將軍遇到的就是逃亡山林中求生的難民。”
“既然唐國各地一片混亂,那我們就趁勢出兵,一舉拿下唐國,大乾疆域朕不嫌多,況且唐國節度使隻知爭權奪利,不顧百姓安危,把百姓置於其人統治之下,不如歸於我大乾。”
“陛下英明。”
有了楚歌的指示,軍部上下立刻把休假的將領召集回來。
很快,一份征戰策略出來。
楚歌看過之後,稍稍修改了一下,就讓人傳遞下去。
益州,犍為郡。
“將士們,都看仔細了,別落下裝備。”
“放心吧,將軍,你都交代了多少次了,俺們不會忘掉的。”
“哈哈,石頭,將軍這是太興奮了。”
張仲笑罵道“就你話多。”
就像士兵們所說,張仲這幾天確實興奮異常,自三天前接到軍部命令,他就心情振奮。
“陛下沒有忘記當初的承諾。”
在犍為守候多年,張仲一直等著大乾出兵唐國的指令,看著其他將領東征北戰,一個個立下汗馬功勞,說不羨慕,那是假的。
可一想到陛下當初的囑咐,張仲就沉下心來,日日帶兵演練。
從報紙上得知大乾已經全據東方後,張仲就期待有這麽一天。
可期待之餘,他也怕楚歌忘記了當初的事情。
直到聽到軍部使者說“張將軍,你部是征唐先鋒軍,是陛下親自指定的,另外,陛下讓小人帶話,說他沒忘記當初的承諾,望將軍保重自己,一戰功成。”
“謝陛下。”張仲熱淚盈眶,朝著洛陽的方向恭敬道,“末將定不負所望。”
之後的兩天,張仲親自迎接後備隊伍的到來,親自安排人搬運各類輜重上船。
“將軍,可以出發了。”手下來報。
張仲收回思緒,大手一揮,大喝道“出發。”
改裝的蒸汽船速度很快,經過半天行駛,就抵達了唐國江南。
隊伍有序的下船。
張仲一邊派斥候去周邊探查,一邊讓工程隊的人架設滑輪組。
“快,一起幫忙下輜重。”
卸貨裝備架設好了,除了戒備的士卒,其他人幫著搬遷輜重、糧草,很快就把艦隊上下清空。
“將軍,我等先行回去。”
運輸的船隊完成使命,還需回去運送更多的人員過來,自然不敢耽誤時間。
張仲道“你等小心。”
“將軍萬勝。”
“大乾萬勝。”
運輸隊離去後,張仲帶人往南部出發。
此次征唐,張仲的任務就是帶兵征服唐國江南地區。
據監察院的情報,江岸之地有幾大軍閥,分別是高駢、董昌、劉漢宏、陳岩。
“將軍,前方有座小縣城。”斥候很快回來報告。
對於唐軍的戰力,張仲有點摸不著,不過他想了下,還是道“走,攻打看看。”
半個時辰後,被狂轟濫炸的守衛一哄而散。
張仲開心道“走,隨本將進城,今後這裏就是我們的大後方了。”
拿下城池,張仲留下一部分人守衛,然後又派人前往登陸的岸邊,等待後續艦隊到來。
他自己則再次帶隊前往周邊地區。
“將軍,前方有縣城阻路。”
“打。”
“將軍,前方有唐軍前來。”
“敵軍有多少?”
“兩萬步兵。”
“打,衝垮他們。”
戰事遠比張仲想象中順利,一開始攻城,張仲隻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不想很快就拿下。
一開始遇到唐軍前來圍剿,張仲也是小心翼翼,不想一個衝鋒,就衝垮了阻路的唐軍。
“哈哈,這些節度使的戰力不行啊。”
張仲雖然開心,可還是一個勁地叮囑手下莫要輕敵,他可不想先勝後敗,辜負陛下的期望。
“怎麽回事,這些人是從哪裏來的?”灰頭土臉的董昌回到浙江,一臉不解。
和他聯合作戰的劉漢宏也是一臉疑惑“不是高駢也不是陳岩的人?”
“報,東南邊有敵軍打過來了。”
“這又是哪裏來的敵人?”董昌和劉漢宏腦子都大了,這剛剛被北邊的敵人打敗,還未喘過氣來,怎麽東南方向又有敵人了。
那邊不是都是深山密林嗎?敵人從何而來。
東南部所謂的敵人自然是廖化了。
出兵攻打唐國,楚歌想趕在蒙古南下之前全取唐國全境,自然不會單單派遣張仲一部人馬過來。
在南方,張仲出兵後,廖化和嚴顏也得到了軍令。
兩人找來一些躲在山區的唐朝難民,用糧食和這些人換取進唐的道路,打了南邊的軍閥一個措手不及。
南方的戰火燃起,自然傳到了中部和北部各路節度使耳中,以及朝廷耳中。
對此,不管是唐廷還是各路節度使都本著看戲的態度。
人人幸災樂禍,巴不得南邊打個你死我活,同歸於盡最好。
可不想看戲還沒看幾天,中部和北部也同時燃起了戰火。
中部地區。
從明地回來的魏延所部,以及打通江東地區的孫堅等人,同樣乘船從長江西上,然後登陸北岸,朝北岸的節度使發動了攻擊。
北部地區,徐榮率領西涼軍正式加入軍閥混戰。
不巧的是,經由黃河入唐的西涼軍一到地方,就麵臨兩邊夾擊,而且對上了唐末兩個最強的對手。
北方李克用,南方朱溫。
甲板上,徐榮召集一眾將領前來商議。
“諸位,我等是先登陸黃河北岸,統一北部地區後再南下,還是先登陸南岸,統一南部地區再行北上?”
經過多年征戰,在場的人對己方能否打贏從來不報懷疑。
徐榮話落,李傕開口道“為何不分兵兩路,以我軍戰力,兩線作戰當搓搓有餘。”
“對呀,一南一北,誰也不用搶。”郭汜跟著嚷道。
馬騰插話道“南部不是有魏文長和孫文台在嗎?我等在南下搶功,會否不好?”
“有什麽不好的,我們比他們快,難道還有話說不成?”李傕都囔道,不過說歸說,聲音倒是小了一點,也不再一個勁地說要分兵。
經過馬騰的提醒,李傕這才想起,這次出兵大乾分幾路行軍,可不是他們西涼軍一路人馬。
坐在上首的徐榮聽了馬騰的話,當即道“我西涼軍以騎兵為主要攻擊手段,唐國北方地形平坦,適合騎兵縱橫,且壽成說得對,既然南部有其他友軍在,我等就先暫時掃清北方,若北方一統後,南部未平,可再行南下助其一臂之力。”
“聽徐帥的。”
“徐帥英明。”
有了決議後,艦隊靠向北部,尋找合適的登陸地。
南邊的觀察船見艦隊在北岸登陸,連回去向朱溫匯報。
“啟稟梁王,那艦隊在北岸登陸了。”
“可是李克用的地盤?”朱溫連問道。
“是的,梁王。”
“哈哈,好。”死道友不死貧道,朱溫頓時大笑起來。
笑過之後,朱溫又憂心忡忡地尋思起來“這時節,船隻帶人馬逆行而上,莫非是漢國來人不可?”
朱溫野心勃勃,勢力在如今的節度使中,可謂數一數二,經過黃巢作亂,可看清了朝堂虛實,本想之後來個東進長安,逼迫天子禪位於他。
可突然前來的艦隊大亂了他的布局。
“若真是漢國艦隊可就糟了,以國內如今局勢,怕不被各個擊破。”
想到這裏,朱溫連找人前來,讓人密切注意北方形勢。
若是形勢不對,朱溫想了,哪怕他再討厭李克用,也要派兵北上。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朱溫可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