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瀚海往事

字數:572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王道霸業 !
    但是,這隻是在瀚海城不受到兵禍的前提下可以做到的。
    而且,這個美好的希望很快的便麵臨著極度的危險。
    就在介鴛走後的第五日,一批斥候急匆匆的進了瀚海城。
    他們找到了正在巡查瀚海城內民情的樗裏驊。
    斥候中的一名伍長立刻向樗裏驊說道:
    “軍侯,城東南三十裏處發現五千叛軍,正朝著瀚海方向殺來。”
    樗裏驊聞訊後,立即揮了揮手,示意那斥候不要在此處匯報,他怕周圍的百姓們聽了去,從而引發不必要的惶恐。
    隨後他領著斥候回到府衙,這才讓那斥候將城外叛軍情況向自己詳述一番。
    據斥候報稱,那五千叛軍是從豨桐方向而來,仿佛他們並不知道瀚海城已經被樗裏驊的木獬軍占領,所以他們大搖大擺並且緩慢的往瀚海城方向行進。
    樗裏驊根據斥候報稱的情況,仔細的琢磨了起來。
    他覺得這股叛軍多半是從瀚海逃去的人夥同豨桐叛軍欲重新占領瀚海府城的。
    因為知道這裏已經是一座空城,所以他們才會大搖大擺,有恃無恐的向瀚海而來。
    如果是這樣的話,或許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想到此處,樗裏驊的臉上突然掛上了一絲笑容。
    隨後,樗裏驊點兵三千,隻留下了四百人守在瀚海城內。
    這四百人僅僅是給城內的百姓們做做樣子,讓他們不會以為自己是要棄城而去了。
    三千人馬火速出城,向著東南方向急速行軍,在斥候的打探下,大軍在距離叛軍十裏開外停下了腳步。
    隨著樗裏驊的一聲令下,全軍兵馬紛紛鑽進了官道兩旁的樹林中。
    這種伏擊作戰,木獬軍早已經在清水、清陽駕輕就熟了。
    而那五千叛軍也並不是清水、清陽的戎軍那樣訓練有素的軍隊。他們原本就不知道瀚海城駐紮了秦軍,還以為這次是去占領一座空城而已。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派出斥候,先期查看瀚海的情況。
    就這樣,當樗裏驊的大軍在樹林中等了足足有一個時辰之後,這股叛軍才出現在了木獬軍的眼中。
    “這是軍隊?”
    看著眼前那些身穿著破布爛衫,無精打采的操著各類兵器的叛軍,樗裏驊身旁目瞪口呆的魏元琦不禁喃喃自語道。
    在樗裏驊眼中,高雲策、梁青書、魏元琦三人早已不再是當初和他一起在總製府時的三位文弱吏員了。
    這一年多來,三人的成長就連介鴛也是稱讚不已,直言假以時日三人定能獨當一麵。
    就個人能力而言,三人也絲毫不會比趙之海手下的那些校尉低出多少的。
    高雲策善謀,心思縝密,眼界頗寬,所以樗裏驊將全軍的後勤諸事均交給了他來打理。而且從結果來看,高雲策不僅做的很好,而且還會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獲。
    瀚海城外那些即將成熟的作物,就是高雲策當初提出的建議,並親自帶領瀚海百姓付諸實施的。
    梁青雲沉穩,善斷,雖然不常領兵,但他對秦律十分精通,全軍的懲處殺伐均在梁青雲的管理之下顯得有條不紊。
    所以樗裏驊將一支百人的隊伍交給他,命他帶領這支百人隊於和時憲督軍紀、戰時督戰三軍。
    而他也不負重托,在數次臨陣斬殺私逃兵士,重罰違紀軍兵後,全軍都對這個黑瘦青年極為敬畏。
    三人之中,隻有魏元琦算是時常領兵,他與安默然一樣,對行軍打仗極有天賦,除了經常給予樗裏驊兵事建議外,兩人也曾在靈州的胡林、苑台多次單獨行軍,伏擊斬殺戎軍兵士。
    樗裏驊聽聞魏元琦所言,便笑著問他:“元琦以為,擊敗這些叛軍多久可下。”
    一副鄙視神情的魏元琦笑道:
    “軍侯卻是高看他們了,隻我麾下五百兵士就可在半個時辰之內擊潰他們。
    軍侯卻派了三千人前來,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
    “哈哈哈。”樗裏驊聞言笑道。
    “若隻是想擊潰他們又有何難。”
    魏元琦聞言一愣,他看著依舊在微笑的樗裏驊說道:“軍侯是想全殲他們?”
    樗裏驊微微搖頭,對著魏元琦以及自己身後的安默然、李季等人說道:
    “今日一戰,當以俘敵為要,能不殺之便不殺之,但戰端一開,當以雷霆之勢讓他們明白,我木獬軍可不是他們所繳械擊敗的地方兵馬。
    而是擊敗過戎人的天下強軍。”
    說罷,他點了點頭看著眾人,眾人頓時就明白了樗裏驊的意思,齊聲應“喏”後轉身離去,回到自己的軍中。
    許久之後,那股叛軍終於來到了樗裏驊大軍埋伏的樹林外。
    ……
    牛庸本是瀚海城的一介屠戶,每日屠狗鹵肉在這朔方府城倒也過得頗為殷實。
    他雖為屠戶,但卻為人憨厚,所賣的肉食價錢也很公道,所以這城中買肉的百姓多半也隻在他這裏光顧。
    但牛庸也有自己煩惱的事情,瀚海城中的一些個貴族豪門家的子弟仆從,經常會來他的店中白吃白喝。
    原本牛庸本著息事寧人的想法並不敢多言,雖然這些貴族子弟家奴的做法還是對他造成了不小的負擔。
    當市井中傳言戎人已經破關東進時,牛庸覺得此事與自己並無多大關係,而且他還經常勸慰那些前來買肉並憂心忡忡的街坊領居。
    但隨後的時日,牛庸也發現這瀚海城中的兵馬已經走了數批,這時他才真的相信戎人恐怕距離自己不遠了。
    而且據傳言講,那些吃人的戎人已經到了朔方,而抵禦戎人的戰事也進行的頗為不利,就連城中的貴族也在想著南逃之事了。
    牛庸的家中隻有一位瞎了眼的老母親,這是牛庸此生最為在意的人。
    因為自己隻是屠戶,所以沒有哪家敢將自己的姑娘嫁給從事著卑賤活計的自己。
    因此,這些年來牛庸就與母親相依為命。
    這日,牛庸正想賣完肉後,就帶著母親去鄉下躲一躲兵禍。
    昨夜早有好心的街坊告訴自己,戎人真的已經打進了朔方,而且還占領了附近的姬林縣城。
    但第二日,瀚海城就不再允許百姓出逃,因為縣尉李宓決定在瀚海抵禦戎軍的攻擊。
    就這樣,牛庸又被征用,成了守衛瀚海城的民夫,在隨後的三四個月裏,他與八千守軍和近萬與他一樣被征調的百姓一同與戎軍不斷激戰。
    雖然他不明白為何戎軍裏連一個戎人都沒有,但他卻知道那些持著一個燒起來的盤子大旗的敵軍可是真的會殺人的。
    三個多月裏,八千守軍僅剩下了兩千,一萬百姓也剩下了寥寥無幾,正當自己以為瀚海和守衛瀚海的自己將時日無多之時,卻見圍城的戎軍退走了。
    原本這應該是舉城歡慶的事情,可是因為每家每戶都在這場守城戰中死了人,所以家家戶戶都掛起了招魂的白幡。
    而牛庸也每日到鄰居家去幫忙煮飯做菜,招待前來吊唁的客人。
    一日,正當牛庸準備前往鄰居家時,幾名平日經常來自己家白吃狗肉的貴族家仆來到了自己的家中,一進門就要牛庸上交一鬥糧食,說是為了抵禦戎人東侵,這家貴族將自己家的糧倉打開分給了守城兵士,現在戎軍已退,自然要向百姓們討還回來。
    雖然牛庸聽聞後,仍是有些氣憤,但想想這些貴族平日也沒有少幹這種欺壓良善之事,再看看這些討糧的狗腿子手中的兵器,便歎息一聲乖乖的交了一鬥糧食給了他們。
    在鄰居那裏,牛庸聽到幾乎家家戶戶都交了糧食,那些小聲咒罵的聲音不斷在他的耳中回響。
    第二日,又有一家貴族家仆來到自己家中。
    第三日、
    第四日.....
    當牛庸家中的糧缸已經見底的時候,牛庸的母親終於知道了自己家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因為牛庸昨日苦苦哀求那些家仆時刻意壓低的聲音還是傳到了他母親的耳中。
    昨夜,牛庸母親就偷偷摸到裝糧食的缸前,將手放進了空空如也的大缸之中。
    牛家的大門又一次被人踹開,又一夥人提著棍棒刀槍闖入了牛家。
    牛庸自然已經無糧可交,遂即苦苦哀求那些闖入之人。
    家中僅存了一升粟米,那已是全家最後的一點糧食了。
    原本牛庸想著今日出去再幫人做飯時,總要討一點兒糧食回來的。
    可是還沒等他出門,就遇到了前來討糧的貴族家仆。
    但那些人並沒有絲毫憐憫的牛庸的意思,他們進到牛庸屋中,將裏裏外外都翻了個遍,最終在牛庸母親的懷中發現了那瞎眼老嫗緊緊抱著的一升粟米。
    這些人立刻要將糧食從老嫗懷中奪去,誰知那老嫗竟然力氣頗大,死死抓住裝著糧食的袋子不鬆開手。
    這夥人中的帶頭者氣急敗壞之下,就向那瞎眼老嫗的頭上一棍砸去。
    屋外還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牛庸聽到屋內一聲悶響,就心知不妙。他起身跌跌撞撞的跑進屋中,卻見自己的母親懷中抱著一個布袋,躺在地上。
    母親頭上被木棍砸出的大洞中,還在汩汩湧出鮮血,這些鮮血染紅了布袋以及布袋中撒出的糧食。
    牛庸懵了,這升糧食他原本是藏在自家鍋中的,他本想自己外出後,母親能夠摸得著糧食生火造飯。
    誰知道,卻害的母親送了性命。
    他呆呆的看著地上母親的屍體,甚至忘了這些殺人者已經從自己的家中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