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邊鎮與鹽引

字數:8406   加入書籤

A+A-


    黃錦臨走時,也將周圍東廠的人一並撤走了。
    除了門口光明正大值守的兵卒外,就連暗探也沒有留下一個。
    他知道,這世界上沒有莫名其妙的惡意。
    那青年之所以選擇在今日出手,或許兩個小白菜,僅僅隻占了七成的因素,是東廠光明正大的監督,將剩下的三成填滿,繼而引來了青年的敲打對,就是敲打。
    今天的事情說小不小,可也要看跟誰比,若是和醫館主人曾經鬧出來的動靜相比起來,這件事或許就隻有芝麻綠豆大小。
    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帶來的人一個沒死。
    即便是最為淒慘的國舅爺,也隻是看起來傷得很重,實際上沒有性命之憂——對方手下留情了,否則光是淩遲過程中流的血,就足以讓國舅爺死十幾次了。
    隻不過他知道,今天的事情,終究是他失職。
    竟是連東廠混入了不,未必是混入,也有可能是直接控製。
    隱晦地看了眼身後那十幾名兵卒,後者也齊刷刷看向了他,偏過頭,微微一笑,動作整齊劃一的就像是機關傀儡。
    黃錦心中暗罵一聲怪物,又轉頭看向前方。
    隊伍,自入戶部街前一分為二,黃錦領著幾個嫡係的小太監,帶著裝滿了血肉的食盒進宮。
    在即將走進宮門時,迎麵同樣有一個小太監在往外走。
    小太監看到黃錦後,快步迎了過來,行了一禮“黃公公,太後找您過去。”
    “說是什麽事了嗎?”黃錦反問道,心中卻有些疑惑。
    雖然他此行就是去見太後是匯報任務,可此前並未通報,太後又是因為什麽找他?
    小太監道“太後聽說蔣國舅被東廠的人帶走了。”
    黃錦皺眉又問“太後為什麽會知道?”
    小太監沒再說了,可黃錦分明能夠在他的神情中看出驚懼與幸災樂禍,冷哼道“多嘴的東西,等晚些時候再收拾你!”
    “公公慢走。”小太監低著頭道,還天真的以為自己立了大功,不再用懼怕黃錦的權勢。
    卻沒有想過,太後為什麽讓他這個傳遞消息的人,來傳召黃錦。
    黃錦進了宮,便一路到了仁壽宮外。
    這座輝煌的宮殿,是皇上登基後的第二年,斥巨資為生母蔣太後修建的居所。
    下令修建前夕,為求名聲,還專門從內庫調撥了一大筆錢財,治理黃河水患,又專門貼出告示,言明修建仁壽宮所耗損之錢財,皆出自內庫。
    一時間,皇上至仁至孝的名聲傳遍大江南北。
    但就在短短的三日之後,一篇以‘崽賣爺田心不痛’為題的文章,橫空出世。
    闡明了當今皇上,乃是拿著先皇堂兄的私房錢,為自己盡了孝心,卻又對先皇之母極不尊重,動輒打壓排擠。
    當然了,這一篇文章很快就被壓了下去。
    若說還能在哪裏看到黃錦看著前麵不遠聳立的石碑,不免露出了無奈之色。
    這石碑在仁壽宮建成之日從天而降,而後便像是生了根似的,搬不動也挪不走。
    後來皇上被惹惱了,便想著用火器轟炸,可第一炮剛剛落下,石碑絲毫未損,反倒是仁壽宮中地動山搖。
    後來黃錦找精於此道的高人前來看過,這才知曉這座石碑與仁壽宮下的地脈連在了一起。
    若是挪動或破壞石碑,仁壽宮頃刻之間便要倒塌。
    皇上也隻能作罷,退而求其次,找人用布將石碑遮蓋住,可每到第二天,蒙在石碑上的布匹,都會離奇消失。
    漸漸地,皇上一退再退,蔣太後也不願意讓兒子為難分心,最終便容忍了這石碑的存在。
    從石碑旁經過,黃錦整理了一下衣冠,這才走進仁壽宮的宮門,一路行至蔣太後寢宮門外“奴婢叩見太後,太後萬福。”
    “進來吧。”
    寢宮中傳來聲音,黃錦推門而入,便見床榻上正倚靠著一位美婦人,看著也就三十多歲的模樣,身材婀娜。
    “太後。”
    進門後,黃錦又行了一禮。
    太後才看向他“醫館的事如何了?可打探到了皇上的下落?”
    “不曾。”黃錦搖頭。
    “哦?”蔣太後皺眉“那你回來幹什麽?”
    黃錦低著頭,從懷中取出一枚噬囊,將蔣國舅放了出來。
    “弟弟!”
    看見渾身是血的蔣國舅,蔣太後也無法淡定了,直接從軟榻上走下,也不在乎春光乍現,忙跑到了蔣國舅身旁。
    “他這是怎麽了?!”
    “是誰把他傷成這樣的?!”
    蔣太後此刻像是一頭發怒的母獅子。
    弟弟雖然囂張跋扈了一些,也不讓蔣太後省心,可姐弟兩人的關係極好。
    這幾年,朝堂上那些針對她成為太後的聲音,皇上不方便出麵的,都是她這位弟弟幫著處理了。
    “也是醫館的人,是一位年輕人,應是那位大人臨時提拔的。”
    “醫館的仆役?!”蔣太後怒道“區區一個醫館仆役,竟敢將我弟弟傷成這樣,黃錦,你去罷了,還是皇上的安危要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她最終還是克製住了。
    隻不過她這句話卻是在給自己留體麵。
    因為她知道,既然是能讓那個人放心留守京都的人,其他方麵暫且不談,實力方麵絕對不會被她輕易拿捏。
    怕是除了大宗師,少有人能夠進醫館將其製服。
    “療傷符呢,怎麽沒用?”
    “回太後的話,療傷符沒有效果。”黃錦有些遲疑“那醫館之人說,怕是要要讓人吃下國舅爺的肉,才能令國舅爺的情況有所好轉,還專門指定了一定要值守在醫館門外的那三百三十五人,連同連同”
    最後一人的名諱, 還是讓黃錦猶豫了。
    蔣太後卻猜到了,麵沉如水,聲音冷厲道“連同本宮一起,本宮猜的沒錯吧?”
    黃錦低著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城外,一座有些荒涼的墳塚,一隊氣勢洶洶的騎兵從遠處奔襲而來。
    為首一人正是前不久還在宮中的黃錦。
    身後的騎兵,盡數都是東廠的精銳,每人都有接近先天的修為。
    他們是奉了太後的懿旨,前來掘墓戮屍的。
    就在前不久,蔣太後含恨吃下了自己親弟弟的肉,又親自下令,命三百餘東廠精銳,一同吃肉。
    然而除了蔣太後吃下的十片臉肉,是直接幫助蔣國舅的傷口愈合外,其他人吃下肉的瞬間,蔣國舅身上的傷口,就像是江水決堤一般,鮮血噴湧出來,頃刻間就將仁壽宮的地麵染紅。
    若不是黃錦反應及時,取出了療傷符為國舅醫治,恐怕國舅就要命喪當場。
    而這一結果,也成功激怒了太後。
    在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蔣太後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實施了報複。
    手段自然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你讓我吃下親弟弟的肉,我就讓你們館主心愛之人死後也不得安寧。
    “就是這裏了,給我挖!”
    黃錦見沒有人看守,當即伸手一揮,身後近百名精銳,便有十幾人翻身下馬,手持鐵鏟,很快就將墳塚挖開。
    棺材也被抬了出來。
    可就在這些東廠之人,想要進一步將棺蓋掀開,將裏麵的屍體拎出來的時候。
    忽聽見咚咚兩聲悶響。
    似乎是從棺材裏麵傳出來的。
    一瞬間,這些東廠的精銳遲疑了。
    “廢物!”黃錦喝罵一聲,旋即手掌揮動,一道渾厚的罡氣將棺材直接打得四分五裂。
    然而下一秒,黃錦也愣住了。
    隻見棺材中並非是破敗腐爛的女屍,而是一個他十分眼熟的小太監——他回宮複命路上遇見的泄密小太監。
    小太監安詳地躺在地上,雙手一上一下按在腹部,雙手虎口中間,還夾著一張紙條。
    “大人。”
    一名精銳壯著膽子,將紙條取了出來,遞給了黃錦。
    黃錦隻是看了一眼,便皺起了眉頭,上麵隻寫了三個字“不用謝。”
    其他人看的莫名其妙,黃錦卻看明白了。
    “倒是低估這小崽子了。”
    他話音剛落,那十幾名挖墳的精銳,齊刷刷轉過了頭,聲音乃至語調全都一致地開口說道“說不用謝你就真的不說謝謝了?”
    黃錦“”
    隻沉默了一瞬,黃錦身後的精銳們,又有十幾人看向了他,與先前那十幾人齊聲開口“說謝謝!”
    “砰——”
    黃錦忍無可忍,一道掌勁揮出,近三十名精銳全都斃命。
    他倒也不完全是泄憤,而是他知道,這些人一旦表露出了異樣,即便事後恢複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再次叛變,與其時刻防備背刺,倒不如以絕後患。
    可很快,他身後又有幾十名精銳看向了他“說謝謝!”
    黃錦“!!!”
    “一群踏馬的怪物!”黃錦暗罵一聲,最終還是選擇了服軟“謝,謝謝!”
    三十幾名精銳他或許可以不在乎。
    可若是他身後這近百精銳全都喪命,即便是他也會感到心疼。
    就在他話音落下,荒地上,除他之外的所有人,目光全都向他看齊,麵露笑容“乖~~~”
    黃錦(╯‵□′)╯︵┴─┴
    與此同時,醫館。
    還在寫字的青年,忽地看向了窗外,有些憂愁的取出了一枚指環,輸入真氣後,道“事情已經辦妥了,蔣太後應該會消停一段時間,不過我不確定宮裏哪位還能消停多久。”
    指環上,藍光一閃,像是將話語傳了出去。
    不多時,其上的一小塊碎鑽閃爍起來,青年再次用真氣激活,就聽裏麵傳出了清脆卻又給人以老成的少年音“若是攔不住,就送過來一些人吧。”
    “嗯?怎麽了嗎?”
    “”聲音沉默了一下,似乎是在組織語言,而後重新傳來了一條語音。
    青年聽了原委,也忍不住倒吸了口涼氣“這兄弟倆還有這一手絕活啊?”
    “誰知道呢。”指環中傳出了無奈的聲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他現在到哪了?”青年忍不住問道“話說回來,他到了那邊,就屬於無根浮萍了吧,力量用一點少一點,還不懂得節製,真到了館主需要他出力的時候,他還能靠得住嗎?”
    “快到大同府了吧。”指環傳音道“靠還是靠得住的,多得我也不是很清楚,但能夠讓館主信重的人,想來是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底牌吧。”
    “行了,我這裏也要忙正事了,就不跟你說了。”
    指環最後傳來了一道聲音,隨後便沉寂下來。
    青年挑了挑眉,將指環放在桌上,重新提筆,卻懸而未落“底牌啊,能是什麽呢”
    趕了幾日的路。
    花轎終於從綏德,來到了大同。
    大同府城,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在明朝開國後不久,洪武帝便令大將軍徐達率軍民增建大同城,使之更為堅固完善。其城呈正方形,城牆夯築,外包青磚。
    遠遠看去都一眼望不到盡頭,給人一種恢弘大氣之感。
    通向府城的官道,亦被夯實地極為平坦,且道路寬闊,馬車行走在上麵,也僅僅隻有輕微的顛簸。
    兩側更是有著極為開闊的農田,極目遠眺,直至天邊都是一派鬱鬱蔥蔥的景象。
    很多人對邊鎮都有著刻板的印象,認為邊鎮需要抵禦外敵,危險程度遠高於中原腹地,因此邊鎮就應該是一副荒涼破敗之感,農田也應該無人耕種。
    事實上很久之前,也的確如此,畢竟人都是怕死的,能在更加安定的地方活著,誰會願意去邊疆吃苦受罪呢?
    朝廷便是有著這方麵的擔憂,才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
    例如將鹽引與邊鎮掛鉤。
    即鹽商們需要送運糧食到邊關,再從各個封疆大吏的手中換取他們手中的鹽引。
    比較官方的名稱叫做開中法。
    然而邊鎮之所以稱為邊鎮,便是因為距離中原腹地路途遙遠,運輸不便。
    長途運輸糧食,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巨大的損耗,一開始,鹽商們還想著修路,把路修得平坦了,運輸效率自然就高了,損耗也就降低了。
    朝廷也表示支持,一些政策上的福利。
    可很快,鹽商們發現了,有修路的錢,都夠他們十年乃至幾十年的糧食耗損了。
    而且,他們還發現,一些沒打算交錢修路的王八蛋,也在那眼巴巴的瞅著,想要等他們修好了路,便來入行摘桃子。
    以至於,鹽商們很快變換了打法。
    既然運輸有耗損,那我們幹脆就在邊鎮種糧食,等收成的時候到了,就地入倉換取鹽引。
    而且,開墾出來的土地,本身也屬於財富的一部分。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鹽商雇傭勞動力開墾田地,生產糧食,邊鎮的人越來越多。
    喜歡醫館大夫的我加入了錦衣衛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館大夫的我加入了錦衣衛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