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龍洞探奇(四)
字數:2957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天外魔星 !
小泥鰍依言每天將她帶在身邊寸步不離,每日夜間那小麵人便化成人形與他相會,並讓他吃自己精血滴入的花心,兩人感情迅速升溫······想到這裏,小泥鰍心中湧起一陣暖意,在那麵人的額頭上輕輕吻了一下,小心地放入懷中。
爬行過了一個長長的甬道後,前方豁然開朗,也亮堂了許多不知是何處的光亮透了進來,忽明忽暗,陰森森的寒風時不時鑽入盡進來,令人起雞皮疙瘩,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踩在腳下,小泥鰍全身濕透,感到徹骨的寒冷,他定睛一看,那東西竟然是個骷髏頭,陰森森的眼孔窟窿發著寒氣和磷光,小泥鰍倒吸了一口冷氣,一下跳了開去差點撞到頂上的石鍾乳。這裏象是一個大廳,大廳頂上是各種倒懸的千姿百態的石鍾乳,石鍾乳上不斷滲出豆大的水珠·······
大廳中間有擺有一個巨大的明亮如鏡的大理石板,石板邊的岩縫裏插有不少精致的糖畫、麵人,糖畫有有龍、鳳、鼠、兔、貔貅等,麵人有如來、觀世音、哪吒、托塔天王、魔家四將、關羽、張飛等······最讓人驚訝的是那石板邊竟然有一隻無比碩大的紅色老鼠,它左邊擺有一個繡有藍色花紋的瓷盆,那瓷盆接著上方石鍾乳上一滴接一滴滴下的清水它右邊擺放一個底部正在生火的銅鍋。碩鼠背向著他們,用一個水瓢從瓷盆中舀了幾瓢清水倒入銅鍋中。它手中還抓了一個刷子似乎在石板上忙著什麽
那老鼠拖著一截斷尾,以斷尾為凳坐在地上,專心致誌地忙著什麽,似乎渾不知道身後的情況。這碩鼠竟然比最大的貓還大,幾乎有袋鼠那麽大,全身圓滾滾的,肥得流油。這怕是隻成了精的老鼠吧?小泥鰍再仔細看了一下它做的事情,不由嚇了一跳,那碩鼠抱起幾塊大的似乎是黃色糖塊的東西放入銅鍋中,好像在熬糖還有,那碩鼠似乎在大理石板上麵還刷上了一層油,油刷得很薄。再在鍋子中放入白色的東西,像是白砂糖糖塊。水與糖的比例似乎是2比1。也就是說放兩份水,放一份白砂糖。白砂糖放入以後它又用水瓢在鍋子中輕輕攪動一下。水溫似乎逐漸升高,銅鍋中的水開始冒出蟹眼水泡水開之後,那水蒸汽漸漸排到空氣中。這時,糖液的溫度逐漸變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漸減少。可以看到,糖液開始起大泡了。這是因為糖液中的水份少了,糖液的張力就大了。空氣在排放的過程中,會在糖麵上起一些大泡。
碩鼠梳理了一下下巴的三根胡須愣了一下,可能這時候溫度還不夠。熬糖的合適溫度是色澤稍微變黃,大泡變為小泡就差不多了。待顏色變黃,泡也變小了,待火候就差不多了,它趁熱把糖水倒在大理石板上。原來它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攤成糖片,以便在糖畫繪製中使用。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後很快冷卻、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後,它又把糖片切碎,收入盤中。接著它又把剛剛準備好的糖塊放在糖鍋內用小火溶化。用溫火將糖慢慢溶解了。那碩鼠接著是在用勺子舀出融化的帶黃色液體,然後細細灑在石板上,精細地勾勒出一個圖形,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然後印上一根竹簽,稍會那黃色液體幹了,就把竹簽豎起來插在岩石的細縫中,小泥鰍仔細一看,那竹簽上豎立的圖形竟然就是一隻黃色的鳳凰。那鳳凰栩栩如生,除了個體比真龍小了許多,形態竟然與鳳凰一般無異。隨後又取過一個麵團,用一把小竹刀仔細刻畫,再經過捏、剪、割、搓、拚、擠、夾、壓、盤、疊、鑲嵌、組合、壓紋、壓花各種手法,以繁複的手法精心做了幾個麵人。
(注:民間藝術糖畫很有講究,繪製糖畫之前,首先要熬塘,再是化糖。熬塘水與糖的比例似乎是2比1。也就是說放兩份水,放一份白砂糖或紅糖。化糖就是把準備好的糖塊放在糖鍋內溶化。溶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會焦。用溫火將糖慢慢溶解,當糖完全溶解後就可以繪畫了。質量好的糖塊在常溫下,半個月都不會溶化。這樣熬製出的糖透明度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為繪製糖畫的材料。)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製,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在繪製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鍵。當造型完成後,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工序就完成了。
糖畫的題材有小說、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的內容,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若是側麵的形象,便以線造型;若是正麵的形象,則用糖料將其頭部堆成浮雕狀。由於糖料的流動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會出現雷同的造型。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給人以美的享受。做糖畫的人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他的頭腦裏。做糖畫必須胸有成竹,要趁熱一氣嗬成,他們汲取了傳統皮影製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來就來,曆史人物、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隨著縷縷糖絲的飄灑,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麵前,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簽,便大功告成。
捏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柔軟的各色麵團。捏麵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麵,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中國的麵人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曆史源遠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就捏製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致、優美、精巧。
麵人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用於收藏的麵人,另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麵人。用於收藏的麵人通常用精麵粉、糯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製成,而用於食用的麵人則用澄粉、生粉等製成。一團麵在手隨意搓揉,用小竹刀靈巧地刻畫,短短幾分鍾,動物、花草、人物、吉祥物等等各式麵人作品就躍然指尖,它們有的龍騰虎躍,有的婷婷玉立、栩栩如生,見者無不為之叫絕,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各式用蔬菜汁調配捏製成的麵人作品,不但色彩豔麗而且營養豐富。活麵製作發展為活麵與死麵相結合、生麵與熟麵相結合,使麵人造型色彩等方麵都有了新突破。捏、剪、割、搓、拚、擠、夾、壓、盤、疊、鑲嵌、組合、壓紋、壓花,根據不同的題材內容,再作適當調整與取舍,件件精美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