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秦王兵至巴中
字數:3859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
雖然借到了兵,但是趙無疆的心底卻總覺得有些不是滋味。
第二天一早,秦陽便召集了鹹陽城內眾多親信少年郎。
有薑默之子薑禮,鹹寧之子鹹聞,黃巨鹿之者黃秦,鹹陽學宮兵家優秀學子蒙傑,公孫伯野等十餘人。
這些都是與秦陽同一代的優秀學子,其中有儒家,有法家,有兵家,甚至還有墨家。
而秦國兵家自從有了吳迪之後,湧現出來的將帥之才越來越多。
在與親近的十餘人商議妥當之後,秦陽又從學宮之中挑選了兵家子弟四五十餘人。
秦陽用這些少年英才作為根基,又耗費十天的時間,從秦國征召了五千多名十五到二十歲之間的青少年參軍入伍。
這幾年墨家也製造了不少的兵器與鎧甲,正好用來裝備了這一支新征召的軍隊。
隨後秦國以練兵的名義把這支新軍派遣到了晉國,晉國聞知之後頓時朝野震動。
韓氏府邸,晉公的使者滿臉惶恐不安的跪在韓氏家主的麵前,雙手恭敬的將手中的書信麵呈韓氏家主。
韓家主默默看完了書信之上的內容,隨即向著使者說道:“回去吧——”
使者聞言之後麵露焦急之色,急忙開口向著韓家主問道:“不知小人該如何回稟晉公?”
韓家主沉默片刻,這才緩緩開口,“秦國乃是當世之霸主,恐怕也隻有商楚周三國方才能夠與之匹敵。
我們晉國,就算是傾舉國之力尚且不是秦國一軍之敵,更何況趙氏還心向秦國?
如今趙氏向秦國調來五千新兵,表麵上看是秦國在訓練新兵,實際上所有人都清楚,這是秦國在警告我們。
國君這兩年逐漸長大,已經有了親政的念頭。
但是眼下,晉國的兵權在趙氏手中,政權在本相手中。無論是本相還是趙氏,都不會願意交出手中的權利。
國君急了,所以想要與韓氏聯合對付趙氏。
他給外人的理由是擔憂趙氏與長公子裏應外合,篡權奪位。
但本相卻是清楚的很,他這是想要借助本相的力量鏟除趙氏,收回兵權。
若真是讓他成功,那韓氏恐怕也難以保全。”
言語到了此處的時候,跪倒在地上的使者已經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是晉公的貼身內侍,表麵上對晉公忠心耿耿,實際上卻是韓氏安插在晉公身邊的棋子。
而作為一名棋子,他除了向韓氏通風報信之外,還肩負著另外一項巨大的使命,那便是成為晉公的心腹,從而在關鍵時候掌控晉公。
然而,晉公表麵上視他為心腹,卻從來沒有真正向他透露過自己真實的想法。
就在使者心神動蕩之際,韓家主已經再次開口說道:“回去吧,告訴晉公,本相對他忠心耿耿,若是他想要與秦國動手,本公一定會鼎力相助…”
使者不敢再多言,在恭敬行禮之後便急忙離開回宮去了。
他前腳剛剛走出屋門,便有一名門客從屏風後麵走了出來。
“趙氏得到了秦國的幫助,晉公又怎麽可能是趙氏的對手?
家主此時鼓動晉公與趙氏為敵,殊為不智啊!”
韓家主看了一眼那門口,雙眸逐漸眯起,用審視的目光盯著對方良久。
見對方從頭到尾都沒有露出絲毫的膽怯,這才緩緩開口道:“晉公之子已有三歲,在韓氏與趙氏的輔佐之下,已經能夠繼承晉公之位了。”
門客有些吃驚的問道:“家主之前不是想要借機鏟除趙氏嗎?”
“鏟除?鏟除之後,由誰來承受秦氏的怒火呢?”
…
晉公在得到了韓氏的答複之後十分的高興,想到魏氏智氏的餘孽加上韓氏還有中行氏的力量,足以湊齊五六萬大軍。
而趙氏手中隻有一軍,就算是得了秦國的五千兵馬,總的兵力也不到兩萬人。
“六萬對兩萬,三倍於趙氏,寡人怎麽可能輸?”
被魏氏圈養,然後又被晉國公卿軟禁在晉國王宮數年的晉公對於軍事一無所知。
單純的他隻懂得對比人數的差異,覺得隻要自己拉攏的氏族夠多,便完全可以碾壓對手。
智氏之所以破敗,乃是受到了趙韓魏三家的聯手打壓。
智氏的家仆作亂,曾經掌控了智氏一段時間,但是如今智氏的家仆已經死了,智氏已經回到了智氏家主的手中。
為了複仇,智氏一定會堅定的站在自己這一邊。
魏氏是自己的母族,他也一定會支持自己。
晉公娶了中行氏的女兒,中行氏在自己的幫助下壯大,未來的晉公是中行氏的外孫,中行氏也一定會支持自己。
至於韓氏,他想要獨霸晉國,便一定不會放過這個鏟除趙氏的機會。
所以,在晉公心底,從來也沒有懷疑過這幾家是否會真心的擁護自己。
於是,方才得到韓氏的答複,晉公便滿心歡喜的去召集其他幾家的家主,開始商議趁著秦國的新兵未曾訓練有成之前攻打趙氏。
他的消息傳出去之後,魏氏與中行氏的人還沒有到,智氏的家主便匆匆忙忙的趕了過來。
沒有人知道他與晉公說了什麽,但是在其他幾家的家主趕到的時候,晉公卻是放棄了鏟除趙氏的計劃,轉而約束他們不要衝動,不要在這個時候去招惹趙氏。
其他幾家都清楚秦國的強大,在得知晉公暫時放棄與趙氏為敵之後,也是各自鬆了一口氣。
然而,就在他們安心回到自己封地之後,智氏的家主卻是乘車趕往周國。
…
一場風暴正在秦晉周三國之間醞釀,而南方的巴中城中,巴國的世子此時卻是肝膽俱裂。
因為葭萌關丟失的緣故,所以他失去了與巴王大軍之間的聯係。
還沒有等他想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楚國的軍隊便已經兵臨城下,將整個巴中圍的水泄不通。
所以,此時此刻,巴國根本就不知道巴王已經身死。
而巴人之所以負隅頑抗,沒有直接向楚國投降,根本原因便是在巴人的心底一直存在著對巴王回援的期待。
然而,如今他們沒有等到巴王的援兵,卻等來了秦國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