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秦王西巡

字數:4099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
    “唯——”
    薑氏與楚世子聯姻,其中雖有不得已的隱秘苦衷,但是薑默卻並沒有刻意遮掩,倒也顯得坦蕩。
    作為一個聰明人,他立即便領會了秦王的意圖。
    聽到秦王的吩咐,便也毫不客氣的點頭答應了下來。
    原本準備西巡的秦壽又在鹹陽耽擱了五天的時間,直到薑相與秦陽帶著羋陽在鹹陽逛了一圈之後,方才繼續自己西巡的計劃。
    而這五天的時間,羋陽也與秦陽混熟了許多,也以“舅父”稱呼起了薑默。
    薑默對此不知可否,隻是老老實實的盡起了自己的本分。
    他知道秦王是想要讓自己跟未來的世子妃多親近,最好能夠讓世子妃視薑氏為親族,忘記自己楚人的身份。
    如此一來,世子妃既有楚王的血脈,又心向秦國,並且與秦國的王室與公室親近。
    就算是將來兩國交惡,世子妃也不至於站錯隊。
    薑默知道秦王的算計,但是他卻並不能夠完全順著秦王的計劃行施。
    將來的世子妃畢竟是王後,而薑氏已經貴為丞相,恩寵不需要通過姻親關係來加深。
    但是,秦國這位未來的世子妃實在是太過於年幼了一些,在薑默看來,秦世子成年之後,必定會先行納妾綿延子嗣。
    到時候秦國長子非嫡長,很有可能導致秦國出現奪嫡之爭。
    後宮爭鬥是殘酷的,很有可能會牽連其他。
    薑氏恩寵已足,不需要外戚的榮耀加身。
    如果與世子妃來往過密,卻很有可能給薑氏帶來災禍。
    在國家的大是大非麵前,薑相大概率會倒向秦國。
    但這件事情卻是涉及到秦國王室的家世,臣子最好的選擇便是袖手旁觀。
    所以,薑默隻是應付差事,而沒有表現出過多的熱情。
    但是,他這種不迎合,不約束的態度,反倒是讓小丫頭在鹹陽玩了個盡興,體會到了從所未有的“自由的味道”。
    剛剛抵達鹹陽的第1天,思念父王母後。
    剛剛抵達鹹陽的第2天,害怕,思念母後。
    抵達鹹陽的第3天,思念母後,鹹陽好大,舅父好可怕,陽哥哥好有趣。
    抵達鹹陽的第4天,鹹陽好大,舅父也不是那麽可怕,陽哥哥真好,糖葫蘆真好吃,想帶一些給母後嚐嚐。
    抵達鹹陽的第5天,鹹陽好好玩,舅父好和藹,陽哥哥最好,糖葫蘆還是好好吃,我還能再吃兩串。
    抵達鹹陽的第6天…
    抵達鹹陽的第7天,鹹陽好好玩,舅父真好,陽哥哥最最好,糖葫蘆有些膩了,但是包子真好吃,王後好嚇人,但是,她好溫柔…
    孩童的記憶是有限的,孩童的思念也是有限的。
    當她被其他事情羈絆住了之後,便再也顧不及思念自己的父王母後。
    偶爾就算是思念片刻,但隻要遇到什麽好玩的好吃的,便又會漸漸的把思念拋之腦後。
    老楚王喊出了“我蠻夷”的口號,隨即僭越稱王。
    但是,這卻不代表著他已經摒棄了中原文化。
    恰恰相反的是,在他的內心深處,他一直想要讓楚國重新融入中原。
    所以,在教育自己孫女的時候,他又要比教育自己的兒孫更加嚴厲。
    從小便派人教授羋陽宮廷的禮儀,從一開始便是把她當做一個聯姻的工具在培養。
    在楚王的內心深處,想的都是把自己的孫女嫁去中原,與某國的王室聯姻。
    隻要他的孫女在別國表現得足夠知書達理,或許便能夠扭轉楚國蠻夷的印象。
    也正是因為楚王的這種培養,讓羋陽雖然年幼,但是在禮數方麵卻是十分的周到。
    秦王後對她倒是十分滿意,在教導起她的時候也是十分用心。
    而在衣食起居方麵,也給予了他更優於秦陽的待遇。
    這讓秦陽都有些吃味,但也不好多說什麽。
    這個背井離鄉的可憐小女娃,竟然在秦國感受到了真摯的嗬護以及自由。
    對比了秦國與楚國的人和事,不出兩個月的時間,羋陽便“叛變”了楚國。
    且說秦壽在給薑默與世子放了一個五天的假之後,便又與自己的王後辭別,再次帶著自己麾下的軍士開始西巡。
    而秦國西巡的第一站,便是鹹陽以西的召邑。
    召邑原本屬於召國,秦人東遷之時,曾經定都於此。
    雖然後麵大多數秦人都跟著秦壽去了鹹陽,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秦人留在了召邑。
    秦壽南征巴蜀的時候曾經路過召邑,但是,為了不驚擾百姓,所以秦壽隻是在城外駐紮了一夜便直接西去。
    而今秦壽帶著三千名精銳騎兵西巡,卻是要入城好好看看,如今的召邑百姓過得怎麽樣了。
    召邑城中,一名二十來歲的青年一臉壞笑的將一名身穿嫁衣的少女抱上馬背。
    “小子,今夜小爺我享受完了之後便給你送來。哈哈哈哈——”
    言語到了此處的時候,少年直接縱馬狂奔而去。
    一名同樣二十歲出頭的青年氣得麵色通紅,掙紮著想要前去追回自己的妻子,但是卻被自己的老父親與叔伯死死摁住。
    “阿爹,放開我,我不能讓他欺負小芸…”
    青年奮力掙紮,眼看著便要掙脫之時,年邁的老父親狠狠的一巴掌扇在了他的臉上。
    “我們都是亡國之後,是秦國的奴隸,能夠吃飽穿暖,已經是秦王開恩。
    他是秦國的勳貴之子,身份地位尊貴,我們怎麽惹得死她?
    左右不過是一晚上,你…兒呀,小芸那孩子能夠活著回來便好,你今後好好待她便好,莫要衝動用事,我們,我們惹不起他們的…”
    青年被這一巴掌打醒了過來,終於意識到了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
    淚水從他的眼眶之中奪眶而出,讓他一夜都未能入睡。
    第二天一早,他的妻子果然被送了回來。
    但是此時的她麵目呆滯,傷痕累累,宛如一具行屍走肉一般。
    秦國雖然給予了奴隸活下去的機會,但是卻並沒有保障他們的“人權”。
    也許秦國的法律中有提到過這種東西,但是在秦人與秦國官吏的解讀中,卻是選擇性的忽略了這一點。
    所以,秦國的許多地方,在年輕人的圈子裏,逐漸形成了一種壓迫奴隸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