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褒國戚容

字數:383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
    前麵的鋪墊都是為了這一刻,在褒國世子主動站出來之後,白起的心底已經鬆了一大口氣。
    但是他卻並沒有直接答應下來,反倒是一臉猶豫的說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世子乃是褒侯之子,褒國的繼承人,怎麽能夠以身涉險?”
    言語到了此處的時候,他還搖頭擺手,一副不能夠答應的模樣。
    褒世子見狀也是急了,連忙開口勸道:“寡人所求的乃是恢複褒國,就算是因此而戰死沙場,這也是天意如此,怨不得旁人。”
    “世子是個厚道人呀!”
    眼看著褒世子一臉決絕的模樣,白起也忍不住發出了些許的感慨。
    也就在這個時候,早已經與白起串通好的秦國老將主動開口道:“將軍盡管放心,末將願意率領麾下精銳老卒為世子開路。”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陸陸續續的又有十幾名老將主動站了出來。
    這個場麵把褒世子感動壞了,沒想到秦國人竟然如此熱情。
    一些年輕的將領也是躍躍欲試,然而還沒有等他們開口,就被其他老將用眼神製止。
    “咱們這些老東西,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就想著能夠在臨死之前,為秦國多立下一些功績。
    還請將軍莫要嫌棄吾等老邁,準允吾等為先鋒。”
    老將們紛紛開口請命,褒國世子見狀,也是格外的欣喜。
    “白將軍,要論熟悉地形,整個褒國恐怕也沒有人比寡人更加熟悉褒國的了。
    況且,寡人乃是褒國世子,若是親自領兵為先鋒,說不定還能夠說服城中將士主動投降。
    若是能夠兵不血刃的奪回褒國,總好過讓褒國血流成河吧!”
    褒國世子的武藝不錯,能夠帶著親衛殺出重圍,從褒城逃亡到秦國。
    但是,很顯然他在政治上就顯得十分不堪,根本沒有意識到褒侯之所以失國,不隻是因為褒侯輕信褒唯的緣故。
    最為主要的原因,實際上是褒侯本就不是真正的繼承人,他的位置得之不正。
    再加上在他繼位之後,為了拉近與秦國之間的關係,竟然主動的摒棄了周國。
    這讓國內的公卿士大夫們感受到了危機,擔心褒侯會向秦國學習,把他們手上的土地與財富收歸國有。
    他自己又沒能夠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統治班底,便釋放出了一個不利於公卿士大夫的信號。
    最後經過褒唯的暗中攛掇,這些人自然而然的也就跟著褒唯一同造了反。
    他們不是沒有擔心過秦國,隻是他們在起事的時候,秦國正在征伐犬戎。
    在這些褒國人的心底,他們認為秦國就算是強大,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擊敗同為大國的犬戎。
    而等到秦國吞並犬戎之後,褒國內部已經重新洗牌。或許,已經重新與周王朝建立起了外交,到時候也就沒有必要畏懼秦國了。
    然而可惜的是,褒國人高估了犬戎的實力,也低估了褒國對於秦國的吸引力。
    所以,在褒國世子求援之後,秦國大舉南下了。
    參與篡位的褒國公卿們都有些慌了,褒唯實際上比他們還要慌亂。
    他之所以走到這一步,乃是受到自己門客的攛掇。
    整個謀反的過程,他唯一的貢獻就是帶著三千門客囂張跋扈的招搖過市,吸引了絕大數的人注意力,也讓褒侯放鬆了警惕。
    現在謀反成功了,他順利的弑君奪位,搶回了原本不屬於他,然後又屬於他,最後又不屬於他的位置。
    但是,褒唯雖然膽小怯懦,但是卻有一個極大的好處,那就是他聽人勸。
    在新的褒國塚宰的勸說下,他放棄了投降保命的想法,開始全力謀劃起了擊退秦軍。
    “現如今的秦國正與犬戎交戰,國內並沒有精銳之師。
    此時南下的秦軍,恐怕隻是秦國的青壯組成的新兵。
    這些新兵並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與我們褒國的軍隊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
    如今,國君已經坐穩了君侯之位,麾下有精銳之師兩萬,還有數萬青壯可以協助君侯守城。
    褒城,南鄭兩地城高池深,囤積了數百萬石的糧食,就算是耗也能夠耗死秦國。
    君侯何必憂慮?
    況且,微臣已經有了破敵良策…”
    獻策的乃是塚宰戚容,他不是獻策謀反的主謀,卻能夠在最後成為塚宰,自有他的過人之處。
    褒唯對他十分信任,聽說他有破敵之策後,沒有多做思量,直接就十分高興的把褒國的兵權交給了他,宣布由他來統帥褒國大軍,抵禦秦國的侵略。
    戚容在得到兵權之後,立即便調遣兵馬趕往子午穀。
    彼時秦國大軍未至,有褒國將領諫言道:“塚宰,我等不如領兵在子午穀安營,堵住秦軍南下的通道。
    子午穀地勢險要,秦軍必定不能夠突破。”
    戚容聞言之後卻是回絕道:“秦國大軍南下,國人多是人心惶動,若是拖延太久,難免會讓某些人心生妄念。
    宜當以雷霆之勢擊潰秦軍,方才能夠安穩人心。”
    於是戚容道:“子午穀險要之地,秦國必多防備,於此設伏,反倒不能建功。
    但是,吾等卻可以在穀外設伏,待秦國過穀,心生懈怠之時,便是我等一舉擊潰秦軍的最好機會。”
    眾將聞言之後皆是歎服,以為戚容深諳用兵之道。
    於是,褒國將士於子午穀外設伏,靜候了秦軍一個月的時間。
    這一日,褒世子率領一千多名秦國精銳之師為先鋒,率先出了子午穀,徑直向著褒國的伏兵之地而來。
    正在休息的戚容被手底下的將士喚醒,急忙親自前往伏兵之地眺望,果然瞧見了褒國世子的蹤跡。
    “先不要動,放他們過去。這些隻是秦國的先鋒,就算是將他們消滅,也不能損傷秦軍元氣,反倒會打草驚蛇。”
    “可是,領兵的可是褒劭。若是將他射殺,褒國…”
    一名士大夫有些不甘的提出了質疑。
    戚容卻是搖頭說道:“無論褒劭死活,秦軍都不會退兵。
    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褒劭,是秦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