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越國吞吳
字數:3636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
吳踐忍欲負重,能夠以亡國之君走到如今這一步,除了其自身的隱忍之外,敢於冒險的精神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元素。
他能夠忍受羞辱,以國君之身入吳國為奴,從而找準機會與秦國聯手,挑撥吳王父子君臣之間的關係,最終走到如今這一步,靠的不隻是運氣。
雖然他的內心極為仇恨吳國人,但是他卻非常的清楚,如今列國已處亂局,越國想要長存不滅,便必須得完全吞並吳國。
隻有吳越共存,越國方才能夠在長江下遊站穩腳跟。
故而從北上伐吳開始,他便沒有想過要如同吳人奴隸越人一般奴隸吳人。
在他的心底,吳人已經不再是越國人的生死仇敵。
作為一個曾經被亡國的世子,作為一個剛剛複國的國君,吳踐能夠有這樣的胸懷,已經可謂是一代雄主。
他在進入吳軍大營之後,直接便開誠布公的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就在吳軍將領們嚷嚷著要將他斬首之時,他卻是臨危不急,毫無懼意的開口說道:“寡人雖然是越國之君,但是越國卻並非是不可以沒有寡人。
今日若是寡人死在這裏,我越國的軍隊將會即刻退回長江以南。
到時候,吳越兩國會恢複往年的割據局麵,越國的百姓,也不過是過回數十年前越人的生活而已。
彼時雖然時刻麵臨戰爭,但是百姓的生活卻很自由,不必受到他人的奴役與壓迫。
但是,若是沒有我越國的幫助,諸位將軍便隻能困死在王都之下。
爾等親族家眷皆為奴仆,世代受吳王怒奴役,永世不得翻身。
爾等己身,也將亡於饑寒交迫。
諸位將軍皆非愚鈍之人,難道就分辨不出其中的厲害嗎?”
吳軍將領們彼此對視,猶豫良久之後,終於有人開口說道:“越國與吳國乃是世仇,我們憑什麽相信你們越人?”
吳踐聞言之後拱手一拜道:“寡人乃是越國之君,敢以一國之君的身份親身犯險,前來與諸位將軍談判,難道還不能夠證明寡人的誠意嗎?”
諸將士互相對視,隨即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刀劍。
隨後吳踐又接連作出承諾,答應保留這些吳軍將領的兵權,依舊讓他們率領本部兵馬。
答應善待吳國的百姓,使吳人與越人擁有同等的地位。
答應善待他們的家族,給予他們越國公卿士大夫的待遇等等。
在吳踐的一係列操作之下,已經走投無路的吳軍將士最終選擇了向越國俯首稱臣。
而就在他們剛剛談好條件之後不久,吳踐立即便派隨從前去調撥糧草。
雖然沒有直接為吳軍提供大量的糧食補給,但是也暫時解決了吳軍的糧草危機。
而有了糧食之後,吳軍的士氣也逐漸恢複了過來。
但是吳軍卻並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在吳踐的指揮之下,故意裝作糧食不濟,隻能夠狼狽潰散的模樣。
眼看著城外吳軍的炊煙越來越少,城內的吳王差卻是笑得越發得意。
他同樣沒有急於進攻,而是耐心等夠了七天的時間,等到吳軍大營連續兩天都徹底沒有了炊煙,這才下令一支三千人的奇兵出城襲營。
雖然遺憾沒能夠將敵軍全部引誘出來,但是啃了兩天幹糧的義軍士卒還是毫不客氣的將他們全部吞下。
隨後,義軍士卒用大火焚燒了營帳,製造出了得勝而歸的假象。
吳軍士卒身上的鎧甲都是一樣的,義軍趁著夜色押解著自己的袍澤佯裝得勝而歸的守軍,想要借機騙開城門。
然而守城的將領卻是與出城的將軍極為熟悉,眼看就要打開城門之時,他察覺到了城外士卒的異常。
於是他當機立斷,下令城樓之上的士卒放箭。
數百名不明所以的弓箭手本能的聽令放箭,直接將城下詐門的士卒射得抱頭鼠竄。
眼看著騙門失敗,義軍將士們也沒有過多糾纏,而是立即下令撤退。
不久之後,越國的軍隊與吳國的軍隊合兵一處,在秦龍驤的指揮下對兵力大損的吳王都發起了正麵強攻。
半個月之後,吳國都城被攻破。
吳王差滿臉癲狂下令殺死了吳王宮中所有的女眷為他陪葬,隨後他親自動手焚毀了吳王宮,與吳王宮一同化為了曆史的塵埃。
為越國之複國而奉獻己身的越氏,最終也沒有再回到吳踐的身邊。
吳踐雖然在眾目睽睽下表露出了自己對於越氏離逝的哀慟,然而事實上,越氏從來都不是吳踐的女人,她隻是吳踐從千千萬萬的越國女子之中挑選出來的政治犧牲品罷了。
就像是陳武的夫人一般,她們之所以願意為了越國奉獻自己的一切,並非是越國君待她們多麽的情深義重,也並非是越國給予了她們以及她們的家人多麽豐厚的回報。
她們之所以義無反顧的犧牲,隻是因為她們深深的愛著她們的國家,隻是因為她們自身的高尚,而不是因為吳踐給予她們的回報。
吳踐並非是完全不懂得感恩之人,越氏已經死了,隻留下了一個剛剛成年的弟弟。
吳踐追封越氏為越王後,將她的弟弟留在了自己的身邊親自教導。
陳夫人的兒子也被他留在了越國,雖然沒有給予他多麽尊貴的身份,但是卻給予了他學習知識的機會。
這孩子也是爭氣,讀書,習武都很有才能,才八歲的時候,吳越兩國便已經沒有人能夠有資格教導他了。
彼時的吳踐雖然已經貴為越王,但他還是帶著他親自登門拜訪了秦龍驤,將他留在了秦龍驤的身邊學習。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且說越國吞並吳國之後不久,很快便收到了來自徐國的求援。
就在秦王喜得貴子,楚國王位更替,周燕兩國聯盟,越國吞並吳國的這幾年,商國終於消滅了東萊國,而後集結精銳兵力南下進攻徐國。
徐國雖然嚴陣以待,但是最終還是在大商的進攻下節節敗退。
迫不得已之下,徐國君主動向他曾經頗為看不起的吳越之地發起了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