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周瑜的戰略

字數:3066   加入書籤

A+A-




    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裏搶江東!
    “我軍從柴桑、秣陵各出兵五萬,分別攻廬江和淮南。柴桑之兵,可攻皖城附近的港口,一舉擊敗廬江水軍,再進逼皖城,另外,我已派人煽動皖城西北方的潛山匪徒雷薄和陳蘭,他們於廬江後方作亂,亦讓陳飆大亂陣腳。”
    “秣陵之軍進軍淮南,我打探到,陳飆在淮南合肥之地築城,其目的肯定是針對我們,不得不說,陳飆這築城之地選擇得極好。壽春毀壞,合肥之地的戰略地位凸顯,此處築城,卡在淮南與廬江之間,我軍進入淮南,不僅西進廬江,還是北進汝南之地,均無法繞開合肥。不過,我軍如拿下這個合肥,則對我軍大大有利,廬江可不攻自破。”
    “陳飆也是謀略過人,但其最大的難處是兵力不足,這是無法彌補的。他手中最多三萬兵力,無法兼顧夏口、皖城、合肥三地。”
    “哦,若是公瑾,你是那陳飆,你當如何應對?”孫孫策隨口一問。
    “陳飆與我們實力相差較大,在我們強大的實力麵前,他如何能守得住?如果我是陳飆,當放棄廬江之地,避開我軍鋒芒,固守江夏,保全自己,如此他打下江夏的作用便顯現出來。因為我軍一旦拿下廬江和淮南,必不會立即進軍江夏,一則大軍長途跋涉,需要休整,二則需穩固廬江、淮南之地。則陳飆獲得喘息的機會,如他能擊敗劉表大軍,便能過漢水,窺視南郡,反獲生機!屆時他亦可再引曹操之兵進入淮揚之地,以牽製我軍。”
    “如今,陳飆築合肥,表明他決定與我們死戰,如此他兵力分散,必敗於我軍之手。隻是,我軍免不了與其一場大戰,亦會損兵折將。”
    “戰場之上,哪有不死人的,大軍按計劃出發。”聽了周瑜的話,孫策心中大定。
    ……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柴桑,港口,密密麻麻的戰船蓄勢待發。此刻,孫策、周瑜英姿颯爽地站在高高的樓船之上,兩人身邊分別站著幾個年約四十歲的將領。
    麵對波濤洶湧的大江,他拔出寶劍,指向天空“大軍向皖城進發!”
    他一聲令下,港口的戰船魚貫而出,駛出港口,順著長江,向東北方向駛去。戰船多種多樣,樓船、鬥艦、艨艟、走舸都有。
    十幾天之後,秣陵港口,一個年僅十六七歲的男子,亦是英姿颯爽地站在樓船之上,他的左右各站著一個年已四旬的人,除此之後還有其他幾個較為年輕的將領。
    此年輕人正是孫策的弟弟孫權,站在他左邊有中年人是孫策的叔叔孫靜,另外一個中年人是張昭。
    “大軍向淮南進發!”孫權也是下令,戰船浩浩蕩蕩地從港口駛出,駛在大江之上。與孫策不同的是,孫權這邊的戰船以樓船和走舸為主,罕有艨艟和鬥艦。
    ……
    一天之後,大軍來到尋陽港,孫策和周瑜看了一下,並沒有讓士兵登岸,而是繼續北上,往皖城港口方向而去。
    然而,陳飆在尋陽港和秣陵對岸均安置了斥候,三天之後,他收到了尋陽港斥候回報的消息。
    孫策、周瑜率三萬大軍,向皖城港方向而去。他感到有些吃驚,孫策的兵力比他想像的要少,原本他以為孫策會重兵攻打皖城,兵力不下於五萬。
    “文理,孫策的兵力偏少,你怎麽看?”魯肅去了江夏主持大局,他也隻能問高順的意見。
    “會不會是斥候沒看清楚?”高順雖擅長訓兵,主意卻不多。
    “不會,斥候是隱藏於暗處,數在江上航行的戰船數量,大軍兵力應在三萬左右,誤差不會太大,而且斥候確認是孫策和周瑜率軍。這與我一開始估算的不一樣,原本我以為孫策和周瑜會分開帶兵,由孫策主攻廬江,周瑜主攻淮南。如今孫策和周瑜在一起,那攻淮南的軍隊是誰在率領?”
    孫策打仗向來都是自己帶兵,他手下除了周瑜,有誰會具備單獨帶兵的能力呢?這可不是幾千兵力,而是數萬兵力。
    “得派人去跟文遠說一下,確認江東到底有沒有從秣陵出兵,如果出兵了,兵力多少,由誰率領?”陳飆叫來斥候,趕緊吩咐斥候打探情況。
    “孫策大軍雖隻有三萬,但仍超過皖城兵力,我軍亦是難以對付。看來,我們唯有死守了。”
    兩天之後,陳飆便收到張遼派人傳來的消息。江軍大軍從秣陵出發,兵力近十萬,由孫策的弟弟孫權率領,據說孫權身邊還有兩個中年人。他頓時大悟,秣陵出來的軍隊,名義上由孫權統率,實則真正的指揮是孫策暗中指定的人。
    “主公,文遠那裏隻有八千兵馬,對方有十萬,我們必須派兵支援,否則文遠危矣!”高順和張遼乃是多年好友,心中焦急萬分。
    陳飆想了想“不急,首先孫策據江東四郡,哪來那麽多兵力,十萬已是他的極限了,我們這邊是三萬兵,那麽秣陵出來的軍隊不可能超過十萬,孫權進入淮南無需打水軍,我們的斥候應該是等孫權大軍登岸之後,才探到兵力的,可能有一定的欺騙性,這兵力不實。”
    “其次,孫策明知我會重兵守皖城,他卻重兵攻打合肥,實則是引誘我支援合肥,可我們兵力有限,就算支援了,又能怎麽樣呢?亦是無濟於事。”
    “第三,文遠乃智將,我相信他必能堅守合肥。”
    陳飆列出一二三來,意思很明白,他不打算支援合肥。高順沉吟了一下,也沒說什麽,因為兵力不足是個現實問題。
    ……
    孫策、周瑜率水軍來到皖城港對岸,做好戰前準備。在皖城港裏,甘寧臉色嚴肅,大戰將來,他兵力雖弱,但心裏卻不懼,準備摩拳擦掌,大幹一場。
    雙方隔江對峙了三天時間。終於,江東軍開始向皖城港發動了攻擊。大江之上,江東軍數百艨艟衝向皖口港。孫策的做法簡單粗暴,那就是利用兵力優勢和水軍戰法優勢,直接攻擊皖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