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糧草被劫,無奈退兵
字數:3541 加入書籤
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裏搶江東!
“我軍現有的糧草還能堅持一個多月,如虎林港不能安全押送糧草,你當快馬回報。”
“主公……我……”
“興霸,你快去,時間便是生命,有什麽事以後再說。”
甘寧也知事態,趕緊轉身離去。
“主公,如果糧草不繼,隻能退兵了,我軍當早做安排。”
陳飆歎了一口氣。
……
對於物資運送,雖然從皖城到虎林更近,但陳飆要求優先從柴桑運輸物資到虎林,因為從皖城到港口看著隻有百裏左右,但輜重隊伍光陸上就要了花四五天。從柴桑出發,陸路兩天,即可上船,順江而下,一到兩天可到達。速度上反比從皖城出發要快。
不過,皖城的物資相對豐富,柴桑的物資籌集就不大方便。這次由劉辟率隊運輸物資。
大江之上,劉辟正在船上,指揮著約一百艘走舸,押送著約二千石糧食,向虎林港而去。在走舸的前麵,有四十多艘鬥艦,護送著後麵的一百多糧船。由於水流緩慢,船上物資多,劃船的士兵少,再加上又是東南風襲來,速度也很慢。
眼看還有幾裏路就要到虎林港了,突然,他看到幾百步的江上,一支水軍正在快速度地向運輸的船隊駛來。
劉辟心中大駭,在這段水域,一旦遇到水軍 ,那一定是敵人的。
“有敵軍!快撤!”劉辟大急,連忙下令後麵的裝滿糧食的走舸後退,自己率著四十艘鬥艦迎了上去,想阻止敵軍。
劉辟以前是不會水戰的,但投陳飆之後,也經常接觸到戰船,學會了水戰。
對麵來的正是江東軍的水軍,率領軍隊的是黃蓋和韓當。原來,黃蓋在甘寧撤退之後,去了蕪湖港,看到一切安好,但回到宛陵,把事情告訴周瑜。
周瑜一聽到廬江軍有被俘虜的士兵投靠,便想到把士兵叫過來,一問就問出虎林港的事情。難怪自己怎麽覺得廬江軍毫無糧草壓力,原來如此,他便下令,讓黃蓋、韓當率水軍襲擊虎林港。
黃蓋看到廬江軍四十多艘鬥艦上來迎戰,江東水軍戰力有著明顯的優勢,他並沒有猶豫,而是下令直接衝殺過去。
“鬥艦保持隊伍,放箭!”他一聲令下,江東水軍亂箭齊發。
“放箭!”劉辟也指揮反擊,雙方對射了起來。
江東軍鬥艦和艨艟有兩百多艘,優勢明顯,很快就占據上風。廬江水軍士兵紛紛被射中,落於水中。
黃蓋又下令,以戰船衝撞廬江水軍的戰船,衝出一條路來,追趕前麵的糧隊。
劉辟看到廬江水軍已是潰不成軍,也知已無力回天,歎了一口氣,跳入江中,往岸邊遊去。
廬江軍的戰船都裝滿糧食,劃船的士兵少,如今又是逆流而上,速度極慢,很快就被江東水軍趕到。
“放火箭!”黃蓋一聲令下,江東水軍的士兵連忙把事先準備的火箭點燃,射到廬江軍的船上。
船上都是易燃物,士兵已經盡力撲救了,船隻在中了幾箭後,還是被點燃了。無奈之下,船上的士兵紛紛跳入江中。
黃蓋並沒有讓士兵去抓跳入江中的廬江軍,而是看著廬江軍的船隻被燃燒,確定糧草被燒盡。原本他曾建議周瑜把糧草劫回來,周瑜卻擔心途中夜長夢多,加之時間緊迫,便否定了,隻讓黃蓋燒毀糧食。
大江之上,一百多艘船燃起熊熊大火,頓時煙霧彌漫,此時烏雲遮住了太陽,大火也照亮了一片天空。
黃蓋看著燃燒的大火,與韓當對視一眼,兩人哈哈大笑起來。看著火燒得差不多了,江東軍調動往回走,黃蓋觀察著南麵岸邊,仔細尋找著虎林港的位置。
終於,他拐了一條小支流,找到了虎林港。此時虎林港停靠著十幾艘船,亦有士兵駐於港口。
黃蓋二話不說,就下令以弓箭攻城岸上,再派人登上港口的船,然後放火燒船。
虎林港上駐守的士兵也以弓箭回擊,隻是畢竟兵力較少,最終也隻能目視著江東軍毀了港口後揚長而去。好在江東軍謹慎,不敢上岸,毀掉的也隻是靠岸的船隻和建築。
……
在虎林港被襲擊之後的大約兩個時辰,陳飆派來的士兵快馬趕到,得知虎林港的情況,士兵又調頭回去,在路上遇到了甘寧。此時甘寧才知道自己晚了一步。
兩天後,陳飆便知道了虎林港被襲擊,且糧草也被劫。雖然早有準備,他仍是大驚失色。
“主公,我們軍中糧食隻夠一個月了,如今已無法攻下宛陵,還是撤退吧?”
陳飆想了一下,便點了點頭“好吧!下令退軍,讓高文理去安排。”
一天之後,廬江軍已做好準備,開始撤退。
……
宛陵城上,周瑜遠遠看到廬江軍正在收拾東西,心中高興萬分“好!公覆和義公肯定是得手了,這一仗打得漂亮。”
蔣欽在旁,也知廬江軍要撤兵了“黃將軍和韓將軍真是立了大功了。”
“哈哈哈哈,此次公覆捉了幾個士兵,讓我軍成功擊潰廬江大軍,得給他記上一功,當然,義公也是功不可沒。”
聽到這裏,蔣欽心中一動“將軍,廬江軍匆忙敗退,末將請求率一軍尾隨出擊,必能破之。”
周瑜低頭沉吟了一下“不妥,陳飆行事謹慎,必安排能人斷後,貿易出擊,恐反中其計。”
“將軍,廬江軍糧草不繼,歸心似箭,此時正是可乘之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呀。”
“報!”有士兵來報。
“何事?”
“黃將軍和韓將軍派人快馬送信,說襲擊了敵軍的糧草船隊和港口,敵軍的糧草盡數被燒。”
“好!此乃公覆和義公之大功!”剛才是猜的,此時得到的才是準確的信息。
“將軍!還是讓末將去吧!”蔣欽再次請求。
周瑜很明白,他是有些羨慕黃蓋和韓當的功勞了,此時鎮守宛陵,三人為將,兩人立了大功,唯獨他未立寸功,豈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