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江東的內鬥
字數:3313 加入書籤
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裏搶江東!
董襲曾說“江東有山川險阻可以固守,而討逆將軍賢明,對百姓有過恩德。討虜將軍承襲基業,上下齊心,張昭掌管大事,我董襲等人做為爪牙,這正是地利人和之時,絕無憂慮。”孫權當時的官職是討擄將軍。
董襲支持孫權繼承基業,其實是對孫策的支持。如今證實孫策死於孫權之手,那就不一樣了。他與孫河一樣,隻效忠孫策,至於江東基業,關他鳥事?另外,董襲一向尊重張昭,張昭可能有投陳飆之意,孫靜明顯又與張昭意見相左。所以,董襲絕不允許孫靜動孫河。
孫靜如今正是暴怒之時,看到董襲敢攔他,大喝一聲“董襲,你這是何意?”
“孫河刺殺孫權,是否該死,還得由諸眾人商議決定,而非昭義中郎將一人決定。”董襲直呼孫權的名字,顯然不認他為主公。
“你……”孫靜怒不可遏,但也知道有些事他也無法做主。他無奈地撤回手中劍,插回劍鞘中。
“張公,你說該怎麽辦?”
張昭環顧了一下諸位“國一日不可無君,家一日不可無主,三公子是最近兩日才失蹤的,想來仍在吳縣裏麵,先找到三公子再說吧?”
孫河沒有招出孫翊所在之處,張昭亦沒有逼迫的意思。
正在這時,孫權死了,這倒是沒引起多大的震驚,因為江東諸臣早就想到會有這麽一天。且孫權刺殺兄長,已被坐實,即便活著,也是眾叛親離,死了反而更好。
吳縣大亂,士兵挨家挨戶進行搜查,又找了四五天時間,仍沒有找到孫翊的下落。
江東諸臣也是常常聚在一起,商議大事。在遍尋孫翊不到的情況下,孫靜終於又提出了一個辦法。
“張公,既然三公子無法找著,那我等不如就讓四公子繼承江東,先把大局穩定了下來。”
張昭聽了這話,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環顧四周,觀察著眾人的表情。他明白孫靜提出這個建議,肯定會事先取得某些人的同意。
張紘看著張昭沒有回答,便先站出來“昭義中郎將,這恐怕不妥,長幼有序,如江東之主由四公子來當,那三公子又該如何?”
“三公子至今下落不明,為之奈何?”
“三公子不在,便由四公子繼承基業,若三公子又回來了,那又怎麽辦?難道讓四公子退位讓賢嗎?”孫靜頓時語塞。
張紘乘勝追擊“如若三公子心生不滿,暗中派人刺殺於四公子,奪了江東之主之位,那又該如何?”
孫靜一聽,頓時惱羞成怒,這不是故意揭孫家的短嗎?這幫人到底有沒有把孫家放在眼裏。
“張紘,你閉嘴,別忘了你的身份,你仍是我江東之臣。”孫靜一般罵著,一邊警惕心大起,江東諸臣正在分崩離析。如若不采取點措施,孫家恐怕就完了。
“兩位請冷靜!”張昭看到兩人矛盾爆發,趕緊出來打個圓場。
“如果四公子繼位,確實不妥,孫將軍所提,無非是擔心江東無主,不能穩定人心,但即便我等奉了四公子又如何?四公子年幼,諸事仍是我等商議決策。況且,三公子尚在,就奉四公子為主,我等如此行事,違背倫理,還如何穩定人心?”
“奉了四公子,無益於解決問題,我之意是,仍是繼續尋找三公子。另外,吳縣之變,至今已有十天時間了,秣陵、曲阿、烏程等地之人恐怕很快就會知道,陳飆也會很快得知,屆時他大境壓境,我軍該如何應對?”
諸臣都低下頭來,這時誰都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張公之意如何?”顧雍突然問張昭。
“烏程乃朱治鎮守,他兒子朱然已被我等抓入大牢,他必視我等為敵。秣陵乃跟先主公多年的程德謀鎮守,德謀對先主公忠心耿耿,副將賀公苗亦是先主公所提拔。曲阿之將宋謙、潘璋等,亦是對先主公忠心耿耿。”
“陳飆若攻吳縣,有兩條路,一條是攻烏程,另一條是從陽羨、無錫等地而過,直攻吳縣。”
“我之意是,我等不如分別派人前往秣陵、曲阿之地,確認程德謀、賀公苗及曲阿兩位將軍的意見,如若他們仍對江東忠心,必會防範橫江將軍,我等以秣陵、曲阿兩地之兵,擋橫江將軍,再據城防守,至於烏程,有朱治擋著,我等暫時無憂。”
“那秣陵呢?”
“秣陵以水軍駐守港口,橫江將軍水軍不利,我軍隻需兩千兵馬,憑江而守,便可擋橫江將軍。餘下兵力撤回吳縣附近,拱衛吳縣。”
孫靜心中怒氣衝衝,卻不敢發作。張昭都稱陳飆為橫江將軍了,這麽跪舔,就差叫主公了。孫靜不敢輕易同意張昭的意見,便低頭沉吟起來。
他氣歸氣,可想了一會兒,覺得張昭這意見也是中規中矩,看不出有什麽不妥之處。他設身處地地想了一下,如果他是陳飆,也會直攻吳縣,江東也隻能傾全力阻擋。
另外,江東危急,秣陵和曲阿兩地之將,對江東孫氏究竟是什麽態度,還會不會擁護江東孫氏,這些總該搞清楚。
“若朱治率軍攻打吳縣呢?”
“以其子迫之,若他仍攻吳縣,則以吳縣兵力抗之。”
“如若朱治投降陳飆呢?”那天周瑜曾說朱治不會投降陳飆,但孫靜覺得周瑜話猶未了,再加上周瑜立場不明,他不敢相信。
“將秣陵和曲阿之兵調回吳縣周邊無錫之地,拱衛吳縣。”
孫靜一聽,這問題又回到秣陵和曲阿之上“好,我同意張公的意見,諸位呢?”
張紘、顧雍等文臣和徐盛、董襲等武將都沒有回話,孫靜就當他們默認了。
“那張公以為,應派誰分別往秣陵和曲阿呢?”
張昭環顧四周,想看看誰會自告奮勇,結果看了半晌,都沒人站出來。
“孫將軍認為應派誰去?”他把問題推給孫靜。
孫靜也環顧一下眾人,仍是無法拿出主意。正在這時,有人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