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聲波與情緒
字數:5258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現在,我把人體機製每個感知係統分開,把它們在各自領域存在的限製性一一挖出來,同時也從各自領域出發,闡述一下我的一些發現。
首先選取聽覺係統,因為它是個相對來說不難也不易的係統。
我根據由大到小的原則,選取關鍵性的事物,將物質劃分成如下等級:……、星係級(比如銀河係)、星體級、大體積級、化合物級、分子級、原子級、光子級、亞光子級、能力子級、亞能量子級、力子級……要提前明確一下本書中關於物質大小的分類,這個分類很關鍵,我就先不要臉的把它稱為“薛氏物質大小分級法”,哈哈!當然,你要是覺得不好聽你也能叫成別的名字。
有比星係級更大的物質,也有比力子級更小的物質,這本書將不涉及到用省略號所代表的級別,因為它們已經超越了我所能理解的範圍。
人類一直在追尋構成宇宙的基礎物質,隔上幾年或者十幾年就會出現一個人,信誓旦旦地站出來宣稱自己發現了基礎物質,最早是氣體分子,然後又是原子、電子等等,目前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是誇克、中微子、弦理論等等。
非常遺憾的是,我有十足的把握敢確認的一件事是,目前科學上所謂的基礎物質,屬於原子級和光子級之間的物質,它們離基礎物質還有遙不可及的距離!而且以數字物理學這種過度依賴於實驗觀察數據、重視眼見為實的探索方式,如果它一直作為主導的研究方式而不進行改進,會讓物理這門學科永遠止步於光子級以上的物質研究。你可能要嘲笑我胡說八道,但我相信後麵你會慢慢讚同我這種觀念。
對聽覺係統起到作用的物質級別是分子及分子以上的物質,所以相對來說還是容易被大眾理解。
提到聽覺係統肯定要說到“聲音”,我第一次對“聲音”這種事物感興趣是源於兒時的一部動畫片,那是一部科普類型的動畫片,有一集裏講得是“聲呐武器”,具體情節我記不清了,好像是利用次聲波可以讓人身體的某些器官組織產生共振,利用到戰場上,可以在敵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導致其心髒跳動異常、耳鳴、頭暈、內出血、嘔吐等現象,最後致死,說白了就是用聲音去殺死敵人。那是個相對比較有權威的動畫片,我也第一次相信用聲音可以致人於死。
我是第一次對“聲音”這種事物表示震驚!
之後聽說過跟聲音有關的話題就是蝙蝠靠發出超聲波在夜間飛行,用聲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等等。
上學後開始跟大家一樣接受正統的學習,知道了聲音的一些基本屬性。我在此隻做簡單說明。
與耳膜所接觸的物體(這種物體通常是空氣分子)發生規律性振動,帶動耳膜發生振動,與耳膜產生共鳴。耳膜的振動在耳朵裏轉化成電子信號,信號傳遞到大腦,在大腦相關組織形成映像,從而在人腦中形成“聲音”這種概念。
產生聲音的這種震動方式我們習慣性把它稱之為“聲波”,產生聲波的物質稱之為“聲源”,聲源在一秒之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hz),人耳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約在在20hz到之間。頻率高於這個範圍叫做“超聲波”,頻率低於這個範圍叫做“次聲波”,都無法被人耳識別出來。
聲波隻能依賴於由分子集合成的物質而存在,真空中不存在分子,所以聲波無法在真空中存在。
究竟是什麽物質以怎麽的形式從一個分子轉移到另一個分子上,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我認為可以嚴格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我們暫時可以馬馬虎虎的把它認為是能量子的轉移和傳遞。它轉移和傳遞的速度主要受限於分子間的密度、分子的運動速度。我們最常使用的一個常量是:在普通大氣壓的空氣中,溫度處於15攝氏度,聲波的傳播速度是40米遠的一個物體發出聲音,一秒後才能被你聽見。
關於聲波的其它屬性和實際應用非常廣泛,我沒有發現太嚴重的漏洞,所以我不對聲波的基礎知識做過多說明,說多了隻是千篇一律的概念,毫無意義,你們大可在別的相關類型的書裏找到。
在學習了“聲學”很長一段時間後,基本對於曾經感到不可思議的現象已經知曉的差不多,漸漸也對聲學沒了太濃厚的興趣,我感覺它是物理學中很簡單的一部分。
直到到了高二才有點新的發現,也是第二次讓我對“聲音”的功能感到驚訝。
那天,學校請來了一位專業做演講的人,校方的主要用意是激勵全校學生學習的鬥誌。
我對此還是保持我一貫處事不驚、不以為然、不可一世的“牛逼”態度。根據我以往的經驗,這些不入流的演講家,在社會上做演講的是出來賣藥的,這些藥多數都是坑人的,因為我所在的村子裏時常有人宣傳賣包治百病的靈藥,幾十塊的藥水功能上小到治療跌打扭傷,大到治療癌症,坑了不少人的錢,我就不明白這些大人們為啥要執迷不悟,一次再一次的上當受騙。來學校做演講的人,我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他是出來賣書的,這些書聽他說時感覺很厲害,等你買回家看幾頁就後悔了,根本就沒演講的人說得那麽好。
因此我養成了一種我認為還挺良好的習慣,就算這些人說到嘴裏冒煙,我也絕對不買他們一瓶藥或者一本書,畢竟家裏給我的生活費也不富裕,我不能亂花,還要省點錢周末去網吧打遊戲!
我時常在電視裏或者圖片裏看到演講者能把現場的氣氛搞得異常火爆,觀眾們興奮異常,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感覺跟重新投胎做人差不多,我也非常詫異那些傳銷組織如何用語言對人進行洗腦,讓人自願參與傳銷。我想我肯定不會被他們影響,就算他們大白天能把死人說活也不能動搖我穩如磐石的心!
不過我倒是很樂意在學校裏聽演講,至少要演講一上午,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有一上午不用上課,太好了!我很積極地搬著小板凳坐操場裏高興的聽演講。
這次來了個牛逼的演講者,是我當時所見識到最厲害的一個,他講的是有關“感恩”方麵的主題,在背景樂音、演講內容和台下人互動的多重作用下,我真的見識到現場哭成一片的場景。我竟然也敗了,忍不住流下淚。
但在我意識裏並沒有想要哭的意思。
這種情況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就好比自己身體裏存在一個真正的自己,這個人意誌堅定,他知道台上的演講者表演的成分居多,就是要利用各種因素煽動台下人的情緒,一會好讓台下人買自己的書,我意誌上完全處於不以為然的態度,完全沒有流淚的必要,但身體不受控製,它完全聽任於別人的擺布!
事後我想了很久,為什麽會有這種奇妙的生理體驗,有一天恍然覺悟的發現:人的情緒,並非是由自己自由控製,很大程度上是由聽覺係統被動決定。
我所說的聽覺係統,是指耳朵、聲帶、嘴、舌頭等一係列身體組織。耳朵負責收集輸進信息,其餘組織負責輸出信息。
粗略的估算,一個身體健全的正常人,他情緒的變化,65%取決於聽覺係統,25%取決於視覺係統,10%取決於其餘係統。
人會不自覺的以為自己的情緒由人的意識主觀控製,其實不然,情緒變化完全是由外部環境被動激發。比如有人當麵對著你惡狠狠地罵一句“你就是個垃圾”,你情緒上會不可控的產生反感,有人當麵說一句“你人真好”,你情緒上會不可控的產生好感,這是單一關係鏈列舉的例子。在外部環境保持安靜的環境中,你會感到孤獨,或者思念、高興、悲傷等等情緒,這是多重關係鏈產生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情緒都是被動產生的。
比如你現在看到這裏,你可能會產生“疑惑”的情緒,作者是要說明什麽意思;或者產生“厭煩”的情緒,我的情緒怎麽可能不是由我控製的,瞎說;或者產生“似懂非懂”的情緒,作者說得好像有點道理;或者其餘的情緒。總之,對麵的你現在在意識中產生的情緒肯定是被動產生的,是在我寫的文字的作用下引發你情緒上的改變(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文字也屬於抽象聽覺係統的範疇),是單一關係鏈情緒。當你不再往下看我寫的內容,暫時去思考這個問題,參考以往的情景,判決這種觀念是否正確時,就屬於外部多重關係鏈產生的被動影響……
人的所有情緒都是被動變化的,擴展開說,人的意識是被動變化的。不出我意料的話,對麵的你目前很難接受我的這種觀念,而且你也不明白這種觀念背後所隱含著怎麽的哲學理念,我隻能做一個簡單的點撥,後麵你會漸漸感受到。
聽覺係統控製著正常人體65%的情緒,這個數據讓人有些不可接受。是不是65%這個我無法統計,這是我的估算值,不過應該也差不多。如果不信,你現在不假思索以最快的速度想象一下你高興時會怎樣?多數情況是說話!你煩躁時會怎麽?多數情況是隨便罵上一句!回想一些自己以往的生活情景,其實情緒的變化很多都跟聲音有關,比如過年一家人團聚,坐在一起交流,一年的喜怒哀樂全部依托於聽覺係統,家裏人各自坐在各自的位置上,不需要其他任何東西介入,不需要身體接觸,緊靠聲帶帶動空氣產生不同頻率的微弱振動,耳朵接收處理這種振動,就能把各種情緒在親人間互相傳遞和影響。
我接觸過一些後天喪失聽力的人,與他們接觸後我感覺最深的就是我們各自的思想意識不處在同一個世界,他們看似一切都好,但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活在一個較封閉的世界裏,有點呆滯,行為上與周圍人有點脫節。
許多平常斯通見慣的現象忽然用物理語言去翻譯它,往往讓人感到特別神奇!
聽覺係統控製著人體65%的情緒變化!換個方式來說,就是空氣產生不同形式的微弱振動,控製著人體65%的情緒。猛然提出這樣的本質問題,不知道你是否感到有些驚奇,反正我當初想到這時就無比震驚!空氣波不僅可以作為一種聲呐武器來殺人,而且可以控製一個人的行為。
人耳是個非常強悍的身體組織!一般的聲波我們看不見、摸不著、感觸不到,人耳能把20hz到頻率段的聲波識別出來,這其中約有2萬個頻率,但事實上人耳能識別的聲音種類遠遠超出兩萬個。中國的漢字有數千個,這些漢字相互拚接,構成的詞組在七萬個以上,正常人的人耳可以完全識別出這七萬個詞組的區別。如果再算上地方方言,那就更多了,如果算上外語,那就更無法估算,這是個非常龐大的數量!
而且同樣的發音,不同的人說出來,人耳可以識別出不同的音色。產生音色這種概念,原因在於聲波的波形不同,換言說就是人耳可以區分同樣頻率、不同波形的聲波。
聲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情緒,決定的人的思想。因此研究聲波與生物體機體的關係,有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比如依據不同的人種、不同的體質、不同的情緒,對聲波的頻率、組合、波形進行係統性的歸類,加以學習利用,對於樂音的創作、心理輔導教育、談判等相關領域都將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