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太常寺主簿(求投資,追讀,推薦票!)
字數:4174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搶救大宋朝 !
趙榛這時帶著一隊人馬來到了國子監,太常寺主簿張浚率領國子監太學生三千多人列於府外,畢恭畢敬地候著信王的到來。
在這場開封保衛戰中,張浚雖然沒有作為一名將領前往戰場作戰,但他卻起到了一個身為主戰派官員的表率作用。
戰爭進入白熱化時,張浚率領國子監太學生在城內四處奔走,力圖帶動全城百姓參與這場護我山河的自衛戰爭,在這幾個月裏,許多百姓都被張浚的號召所打動,於是紛紛投入到這場衛國之戰,為趙榛打退金軍創造了前提條件,也立下了赫赫功勞。
這也是為什麽趙榛要親自去拜訪一位太常寺主簿的原因所在。
踏踏踏——
一路上,趙榛一直都在詢問左右有關於張浚的消息,身邊的隨從都對趙榛說張浚是個強勢的主戰派,和李綱一樣,他也主張與金人力戰到底。
得到這個可靠的消息,趙榛更對這個張浚感興趣了。
於是乎,趙榛加快了腳步,麾下的將士也都提起速度緊跟自家大王,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了國子監外,遠遠望去,一個瘦弱的老頭正帶著一群身著素袍的學子們畢恭畢敬地候在那裏。
踏踏踏——
趙榛帶著眾人來到那群人身前,還沒等他開口說話,隻見站在眾多太學生之首的那個老頭深深地躬身行禮道:
“老臣,太常寺主簿張浚,拜見殿下!”
唰——
一刹那,張浚身後三千餘名太學生幾乎一同向趙榛躬身行禮,並齊聲喊道:
“拜見信王殿下!!!”
見到眾多莘莘學子向自己拱手行禮,趙榛的內心頗為震撼,要知道這群人可都是未來整個宋王朝的棟梁之材,京城國子監太學生的身份意味著什麽?意味著這些人在未來的現代,是北大、清華的高材生!
趙榛做夢也都沒想到,自己居然能被如此多的太學生躬身行禮,他此刻瞪大了雙眼盯著眼前這個瘦削的老頭,也就是為主戰而辛苦奔波的太常寺主簿——張浚。
“張大人快快請起!”
“諸生請起!”
他帶著激動和興奮的心情走到張浚的麵前,並頗為禮遇地攙扶著張浚起身,並拉著張浚那枯瘦的手麵向眼前這群麵容激動的太學生們,是這位信王殿下,帶領著全城軍民守住了他們的家園,守住了他們的國家!
信王者,真乃聖王也!
在趙榛的示意下,躬身行禮的那些太學生們紛紛起身麵向眼前的趙榛和張浚,此時此刻,他們的目光是閃爍的,是清澈的,是激動的,張大人這幾個月帶著他們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
也同樣注意到這些太學生看向自己的眼神頗為肅穆和敬重,趙榛也同樣以謙遜和尊重的態度來麵對這群為了家國而到處奔波的太學生們。
被拉著的張浚這時笑著對趙榛開口說道:
“殿下,國子監三千八百名太學生,於國有功,若非他們號召開封之軍民,臣是萬萬做不到這些的…您應當多多勉勵他們,鼓勵他們……”
“嗯…張大人言之有理啊!”趙榛點了點頭,旋即抬起頭來看向眼前的太學生們,看著他們如此堅毅的表情,在麵對大是大非時,他們也會充當急先鋒,為大事做出自己的貢獻。
“諸生於國有功,孤家在此,謝過諸生鼎力相助!”
見趙榛向他們拱手行禮,眾多太學生頓時覺得自己受寵若驚,於是連忙向趙榛回了一個大禮,以表示他們對信王的敬重和崇拜。
“殿下為國為民,當受我等一拜!!!”
“諸生莫要如此!”
趙榛見眾人如此,他更為謙卑地向眾人拱手行禮,身後的武官們見到自家大王對待這些太學生們如此禮遇,這讓他們大吃一驚,不是說大王向來都對這些文人非常討厭嗎?怎麽對待這些太學生就如此禮遇有加?
這不合理啊!
一旁的張浚看著眼前對待這些太學生禮遇有加的趙榛,臉上不免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都說信王性情暴躁,非常討厭那些常說之乎者也的文人,如今一見,傳聞也可以是假的啊。
“哈哈哈……”
“殿下請!”
“張公請!”
兩人一左一右互相牽著彼此的手一同走進國子監大門,身前的太學生們分為兩隊,一左一右頗為嚴肅地站在那裏注視著兩人走進國子監內。
跟在身後的武官們也昂首闊步地隨著趙榛的步伐,迎著眾多太學生敬重的目光走進國子監之中,這是他們第一次被一群太學生如此嚴肅地注視著,要是平常,那些國子監的人滿臉不屑。
“張公,孤家聽聞您在這些天帶領國子監太學生們在城中號召軍民一同協防,當真是勞苦功高啊!”
“相比殿下親冒矢石與金狗浴血奮戰,臣這些作為算不得什麽。”
“您可真是謙遜了,若不是您號召全城軍民,孤家的兵員怕是補充不上來呀!哈哈哈……”
兩人一說一笑,張浚感受到了格外的親切感,這種親切感是曾經所沒有的親切,他從沒有感覺到身為一個君主,居然還能有如此平易近人的一麵。
他們一直走到國子監府衙,身後的武官就此止步,並持刀立在石路左右,相比太學生們的興奮與激動,這群甲士們就顯得格外肅穆與冷峻。
“殿下,請!”
“張公先請!”
“哈哈哈……”
“請!”
兩人相視一笑,他們的笑是沒有任何隔閡的,那爽朗的笑聲也讓府外的太學生和甲士們所聽見,甲士們聽到大王的笑聲很是平常,但那些太學生們聽到大王的笑聲卻是格外興奮。
傳聞信王不易親近,今日一見,把曾經的那些傳聞徹底打破!
“您如今擔任太常寺主簿?”
“正是。”
“那您怎麽來這裏了?”
“不瞞殿下……”
隻見張浚滿臉苦澀地說道:
“金軍犯境後,國子監祭酒與二位陛下一同被金人擄走,如同李邦彥、張邦昌那些亂臣賊子,一心隻想求和修好,臣不願與之為伍,隨逃入國子監避禍,與那些太學生們同那些求和的大臣鬥爭……”
“隨著殿下的到來,將李邦彥這一幹奸臣處死後,臣便帶著國子監太學生們在城中組織號召軍民,為殿下提供兵員,想想這件事…臣也算是做了一件臣應該做的事情。”
趙榛點了點頭,大宋有這樣的臣子,何必淪落到如此地步呢?
聽罷,隻見他抬起雙手向張浚一拜道:
“不知張公可否出麵,挑選國子監中有才能者,孤家想恢複開封的基本秩序,就必須有一些能幹的官吏來協助孤家在民間協調一二,這樣一來能最大限度地恢複開封的民間秩序和政治管理。”
張浚聽完此言,他點了點頭。
“好!這件事情,臣現在就為您去辦!”
“將司業孟章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