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營銷號的手段

字數:337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關於我變成學霸美少女這檔事 !
    楊芳芳今天心情相當不錯。
    對於博浪新聞營銷號工作者的她來說,每日要做的事情隻有一個,就是如何去吸引流量。
    原本她也隻能算作是臭名昭著的八卦營銷號的之一,深諳其中的“飯圈”文化。即有流量就有話語權,對深諳“飯圈”生存法則的八卦營銷號來說,屢試不爽的引戰、抹黑、造謠、揭露隱私,就是他們工具箱裏的各等貨色,粉絲就是他們的數據民工。
    內脅明星,外涮粉絲,躲在“飯圈”的邊緣角落,營銷號建立起一條隱秘而又專業的黑色產業鏈,而他們也自娛的稱呼自己的工作為操盤手。
    原本隻是兒子不經意的一句話,但楊芳芳卻是敏銳的察覺到了一個大新聞,這個消息不僅僅隻是關乎於兒子的前途,還與她的利益有著密切聯係。
    楊芳芳是一位非常聰慧的女性,她很快便想到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營銷號流量通過第三方的形式將自己包裝成受害者家屬,隨後吸引一波流量後通過微博對此信息並加以肯定,再利用微博的流量,讓這條新聞迅速在網絡上麵蔓延開來。
    如此人證物證“俱在”縱然你身上長滿嘴也說不清了。
    這不你看在毫無社會經曆的情況下,被質疑的對象為了自證昏招連出,居然還說自己參加英語競賽隻是為了查閱文獻以及投稿論文,這理由簡直荒唐的令人可笑,不光是將自己當場了傻子,更是將吃瓜群眾當成了傻逼。
    這倒讓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民開始活躍了起來,像是什麽六年級小學生發論文,獲得全國大賽的獎的新聞又都被挖掘了出來,畢竟現在隻要涉及到某些方麵的醜聞那麽必定意味著流量。
    而且通過這段時間她拜托同事“微服私訪”收集到的信息,特別是關於某夏小語的同班同學“葉飛思”提供的猛料,楊芳芳有足夠的證據將自己豎立在道德和理論的製高點上,堅守著“溫暖人間”的最後一道防線。
    居然還敢私信她,她正愁沒辦法保持熱度呢!
    光是兩天的時間,她已經快漲了40萬關注、粉絲數量直逼百萬大關而去,廣告費翻了不止一倍,現在再把這條私信炒一炒說不準還能往兩百萬大關去。
    元旦可真是個好日子,楊芳芳回到電腦桌前,喝了一口桌麵上的豆漿緊接著便打開打開了電腦登錄網頁版公眾號微博,開始編輯第二篇文章。
    亦或者說,鑄造一把無形的匕首。
    《初中生靠競賽作品獲獎升學,被指和某名牌大學有關》
    滿意的看著文章標題,楊芳芳繼續敲打著鍵盤,照著提前預備好的思路開始填充文字。
    “今日,羊城一初三級初中生參加了全國青少年英語競賽,憑借他那強大的背景獲得了全省第一名的,為了證明或自證自己,這名學生聲稱自己學習英語隻是為了參加英語競賽隻是為了查閱文獻以及投稿論文...在此我隻能感到無盡的悲哀和痛心什麽時候澄清謊言的理由居然這麽荒唐了。”
    配圖某人是私信截圖
    “...一個學生在發現成績造假,考試題目泄露後,英語協會居然打算冷處理,並沒有采取任何的措施,為了證明自己經入在網上或者不知道哪裏抄襲了一段論文發表到arxiv上,他的論文根據相關專業大學生評論至少碩士畢業沒有問題,隨後被網友扒出這篇文章很可能是由他父母操刀,在此為我國的父母教育深感痛心。”
    匹配arxiv網站鏈接
    “就在前不久,我的一個國外的朋友告訴我,這件事情已經透露到了國外並刊登了這種胡亂上傳待驗證論文的行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們青年一代學子學生的名譽,並且這位學生居然還不知恥的掛上了某名牌大學的全體老師的名稱,這事小編實在忍不下去了,作為一名金牌寵粉官,大學研究生,教育領域創作者,活力創作者,金陵大學不在乎,但我在乎!我覺得我有必要為公眾站出來,為金陵大學青年一代的老師學子討還一份公道!....”
    配搭某毫不相關但摘章取意的文字片段。
    “既然這位學生號稱arxiv上的論文是他寫的,那麽他敢和我對質,回答我所有的質疑嗎?”
    搞定~收工~
    點擊發送按鈕。
    為了讓自己的這篇帖子獲得更多的關注,楊芳芳登陸了自己的微博,開始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打造另外一把匕首。
    “我是xx的媽媽,很抱歉這段時間給大家添麻煩了,原本我隻是想為自己的孩子討個公道,但沒曾想...”
    道歉把自己塑造成弱勢的一方,引發人們心中的同情塑造人設,其次引用一個母親的角色進行調查,將某些不能前幾章因屏蔽不能展示的細節伏筆公布出來,宣稱一個在校隻懂“勾引男生”的女孩是否真的具備這樣的能力,並附帶某位葉姓學生證人照片。
    寫到這的時候,楊芳芳停了下來,眼睛一轉嘴角勾起了陰險的笑容,將原本打了馬賽克的照片換成了低配馬賽克。
    至於對這位“證人”造成什麽影響,那麽就不是她考慮的範圍了。
    她登陸了自己好閨蜜的號,開始刷新帖子,並且開始以“路人“這樣的身份,在下方加油喊叫,希望有更多人站出來,她在等待,等待那些網民跳出來說話,因為她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我8歲發sci,12歲發nature,16歲拿諾獎。你拿什麽和我鬥】
    【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研究生努力了幾年的課題,所有的試驗、智慧和論文,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滑稽]】
    【為我們的教育感到悲哀...】
    【看了個知乎美麗華人的分析,這孩子應該是美籍,來蹭咱國家的政策紅利的】
    【我一個本科生直呼我是個廢物】
    【如果在x國一旦證明的學術造假可是要被帶走的,他怎麽敢的呀...】
    哈哈哈哈....
    看著那瘋狂飆升的搜索量,楊芳芳都快樂瘋了。
    .....
    劃分兩頭,夏小語這邊就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