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雨將至 十二、天下盛會

字數:5998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漢夜長鋒 !
    相府書房。
    窗外雪花紛紛落下,書房中點著暖爐,爐前對坐著的二人正對視著。
    “嗬嗬,雖說大丈夫能屈能伸,但孟德竟能對那假董卓如此奉承,著實不易。孟德果然是做大事之人。”董卓神態自若地倚在椅子靠背上。
    “相國謬讚,曹操不過是委屈求全罷了,哪裏是什麽做大事之人。”曹操笑著說道。
    “但你今天便要做這一件大事,不是麽?”董卓仍然很隨意,慵懶地看著曹操手中的短刀。
    “相國識得此刀否?”曹操把玩著短刀,仍是笑著問董卓。
    “七星刀,與吳王劍、越王劍同時鑄成,卻未曾聞名於世的寶刀。”
    “相國果然有見識,正是此刀。那敢問相國,它因何無名?”
    “一把兵刃想名動四海,是何人所造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它被何人所用,或是……”爐火在董卓眼中倒映著,讓他的目光閃爍,“或是它曾殺過何人。”
    “嗬嗬,相國說得不錯,曹操想,如此寶刀,卻要隨時間流逝變成鏽鐵,豈不可惜?”曹操的眼中漸漸泛起了殺氣。
    “哈哈哈,孟德果然了得。既如此,今日何不讓它名揚天下!”
    “尚有一問,敢請相國明示。”
    “哦?孟德請講。”
    “少帝。”
    “原來是此事。……你是想問少帝並無過錯,因何廢之?”
    “正是。”
    “少帝仁厚,雖天資駑鈍,卻也算是仁君。然天下群雄並起,朝中老臣不思進取,隻知因循守舊,致使天下盜賊四起,民不聊生。百姓積怨日久,必然揭竿起義,黃巾之亂便是如此。這些孟德心中亦該清楚,而以少帝之才能,駕馭朝中老臣尚難,更何談賓服群雄,而獻帝當初見我時,麵對我的西涼軍馬神態自若,這是與生俱來的帝王之氣。當今天下,需要的不是仁君,而是如高祖皇帝般能震懾諸侯的帝王。”
    “相國就不怕因此而背負千古罵名麽?”
    “嗬,若是能換得天下太平,老夫又豈怕做第二個晁錯。”董卓說到這,眼神堅毅地看著曹操。慢慢地,又恢複了慵懶的神態,緩緩地說道:“好了,既然孟德已然明了,此刀能否成名,請孟德一決。”
    二人都不再說話,隻是對視著。
    書房的門猛地被推開了,呂布大口喘著氣,看著書房內的二人……
    雖然假董卓已然被換掉了,可曹操這兩月仍是天天到相府書房,隻是不用再“拍馬屁”了。呂布奉董卓命去給曹操挑匹好馬,回來的半路撞見了王允。呂布很奇怪王允為何突然有了精神,一問才知道,曹操今日早朝之後到司徒府找王允,借了七星刀,要刺殺董卓,王允如何不興奮。卻把呂布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現在對董卓的態度很模糊,雖然恨他廢了少帝,卻又覺得董卓的做法是對的,至少他現在覺得董卓不能死。所以,呂布騎馬飛奔回相府,卻看見二人如故友般地對坐攀談。
    “嗬,奉先來的正好。孟德正欲助此刀成名,既奉先來了,不妨坐下一同觀賞。隻是……”董卓衝呂布擺擺手,示意他坐下,“無論孟德做了何事,奉先都不得為難他,知道麽?”
    “可……”呂布想說什麽,但董卓很平靜地看著他。他瞬間意識到,董卓知道曹操今天是來做什麽的,便不再多說,坐到了旁邊的椅子上。
    “嗬,孟德,心中是否已有決斷?”
    “回相國,孟德已有答案。”
    “哦?願聞高見。”
    “此刀必會名傳千古。”說著,曹操握著刀,緩緩起身。
    董卓微笑著看著曹操,可呂布的心已經提到嗓子眼了。
    忽然,曹操把刀往董卓麵前一橫,呂布的手瞬間摸到了劍柄上。可他沒有拔出來,因為董卓有力的手掌按住了劍柄。
    “好刀配英雄,相國今日之言令曹某佩服,此刀便送與相國,望相國日後能讓此刀揚名於世。”
    董卓單手接過刀,哈哈一笑,呂布也鬆了口氣,可曹操接著說道:“然相國所走之路,曹某並不認同,若相國今日不想殺曹某,那在下便就此別過。”說完,起身便走。
    “……奉先,”董卓望著曹操消失的背影說道,“孟德是英雄,可惜卻與我道不相同,相識一場,你去送送他。”
    “屬下遵命。”
    ……
    洛陽城外官道,雪已然停了……
    “孟德此番離開,欲往何處?”並馬而行,呂布望著前方問道。
    “曹某就不和將軍兜圈子了,此番離開,我當回陳留招攬豪傑,組織兵勇,與各地諸侯聯絡,共同討伐董卓。”
    “哦。”呂布似乎並不意外。
    “將軍若要助董卓,此刻殺了曹操,便免除一大患。”曹操笑著說道。
    “孟德是忠臣,也是英雄,呂布敬佩。你與董卓不過是所選之路不同,但都是為了江山社稷,布又豈會害你。”
    “奉先,聽我一句,身處亂世,太過重義,隻會害了自己。”
    “多謝孟德教誨,隻是呂布駑鈍,這性子怕是難改。”
    “倘日後你我為敵,奉先切不可心存仁義,切記,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說完,曹操一揮馬鞭,疾馳而去,雪地上隻留下兩排馬蹄印。
    天邊擠出的一縷夕陽下,呂布獨自駐馬白雪中,目光望著曹操離去的方向……
    ——————————————
    冀州首府,鄴城。
    段軒和郭嵐站在城牆上,看著大軍緩緩出了城門。
    “沒想到最後袁紹還是集結了近三萬人馬。”段軒略帶惋惜地說道。
    “袁家四世三公,名聲在外,不是一個小小的韓馥能控製住的。段公子的如意算盤,怕是落空了。”
    “與我何幹?”段軒假裝很詫異。
    “怎麽,那日的酒還沒醒麽?”郭嵐用眼角瞟了段軒一下。
    “呃……郭少爺果然神通廣大,在下佩服,在下……呃!”
    郭嵐雖平日處理雜務,卻並不疏於練武,一腳踢在段軒小腿,把段軒疼地倒吸一口涼氣。
    “這次我就不告訴四賢老了,但你若是下次再自作主張,絕不姑息。”
    段軒蹲下揉著腿,表情痛苦地說:“小的不敢。”
    郭嵐並沒有理會他,隻是悵然地說道:“天下的猛獸都到了一起,真不知董卓會做何打算。”
    ……
    初平元年公元一九零年正月,各地諸侯紛紛舉兵,推舉袁紹做為反董卓聯盟軍盟主,於同月齊聚汜水關前。
    ——————————————
    數日後,洛陽,呂布官邸。
    “將軍,你到底因何事擔心?”張遼站在呂布身邊,好奇地問道。
    “此次諸侯舉兵前來,董卓卻隻派華雄領了三萬人去守汜水關……”
    “將軍擔心華雄會敗?”
    “華雄武藝精湛,但難保諸侯中沒有旗鼓相當之人,可我擔心的並非外敵。但願是我多心了。”
    “張遼還有一事想問……”
    “說吧。”
    “自那日之後……將軍是否再也未曾見過貂蟬小姐。”
    “嗬,文遠,我倒不知你竟會關心此事。”
    “王允認定是將軍你救了董卓,可也是將軍你送曹操出的城啊,那老家夥怎會如此糊塗。”
    “文遠啊,你不懂,這事之後,朝中老臣都認為我是董卓一邊的人,王允即便知道實情,為了穩住那群反董的忠臣,也隻能與我劃清界限了。至於貂蟬……”呂布說到這,心口一緊,“順其自然吧。”
    ——————————————
    反董卓聯軍,公孫瓚營地。
    這裏是營地比較靠邊的一個營帳,帳中坐著三人。
    “三弟,你既平日裏不留胡須,此刻又為何帶上這假胡子。”一個麵色紅潤,眉毛濃重,留著長髯的男子說道。
    “嗬,二哥你不懂,平日吟詩作畫,清雅些好,可是上了戰場,氣勢上要能懾敵。”說話的人正往下巴上粘假胡須。
    “大哥,你說呢。”紅臉男子問另一人。
    “三弟既然覺得如此管用,帶著又何妨,二弟不要再管他了。”正中坐著的男子麵無表情,一張清秀的臉上五官端正,手中拿著地圖,專心地看著。
    一個傳令兵跑了進來:“報,稟劉將軍,公孫將軍有請。”
    “知道了,我這就過去。”看地圖的男子答應道,“二弟、三弟,走,我們一起去見公孫將軍。”
    三人來到公孫瓚大營,隻見公孫瓚正站在帳中,背對著門口,聽見三人來了,便走出營帳:”玄德,來得正好。此次會盟,你雖不是諸侯,但身為皇室宗族,也應去見見袁盟主。來吧,隨我一同前往。“
    ……
    袁紹的營盤在聯軍大營正中,營盤中高搭帥台,袁紹正坐在帥台上安排布防。
    “袁盟主。”公孫瓚叫到。
    袁紹起身,“公孫將軍。”
    “袁盟主,我來為你引薦,這位是我年少時的同窗。雖不是一方諸侯,但他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
    劉備上前拱手:“見過袁盟主。”
    “原來是漢室宗親,你這身份,可是勝過諸侯十倍啊。”袁紹見劉備身後站的二人身形健碩,目光堅毅,便問道:“這二人是?”
    “他們是備的結義兄弟,二弟關羽,三弟張飛。此番我三人跟隨公孫將軍一同前來會盟,任憑袁盟主調遣。”
    “如此甚好,袁某正分派諸項事宜,你們來得正是時候。來,公孫將軍,劉將軍請入座。”
    …………
    隨著最後一支軍隊抵達聯軍營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戰,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