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
字數:3825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一個文學愛好者的故事 !
母親到了小舅家,剛好小舅一家人都在。母親分別和他們打了招呼,就來到外婆屋裏和外婆聊起天來。當然,我母親不敢把要出去找我的想法告訴外婆。
母親在外婆那裏坐了有半個小時左右,就出來找小舅,向他說了要和我父親一起去江西找我,又不知道坐車路線,專門來問他的事。小舅起先也勸她不要去。
但見她決心已下,又想到兒女之事最掛人心,就找了張中國地圖,向他講了坐車的路線,然後小舅又向我母親交代說:“你們要去江西,一定要記住兩個地方,
一個是湖北武昌,一個是江西南昌,你們可以先到武昌,再到南昌。記清楚了,武昌,南昌,你回去後把這兩個地方告訴我姐夫,他記性好。”
我母親聽後點點頭。準備起身時,忽然又想起一件事,就跟我小舅說:“你姐夫讓你把具體的地方寫下來。”
我小舅一聽說,就去條幾上取了紙和筆,把他們要去的地方一一寫了下來。然後,他們就在一起聊了一會天,我母親就回家了。
母親到家後,父親已經把他的鼓架修好,也去集市上買了些木梳篦子回來。
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錢。雖說準備在路上,但是總不能一分錢都不帶吧。
說實話,自從二哥走後,我家的境況實在窘迫的很,而當時又是黃春季節,沒有一點收入來源。
我父親就和母親商量賣麥。
可是,那一年的小麥在先一年的秋天已經賣了一大部分,所剩下的隻是能堅持到當年收新麥。再者,母親害怕萬一我回來了,家裏又多了一張嘴,就更加趕不上收新麥了。
所以,商量來商量去,就放棄了這個計劃。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借錢。我母親性格寬厚,在村上人緣很好。東湊西湊,總算湊了35塊錢。不管夠不夠,反正就這麽多了。萬一不夠,父親在路上不是還可以嗎?
一切準備停當,我父親問母親該怎樣找我,母親說:“我是這樣想的:要是咱們直接去南昌,一來車費不一定夠,二來即便到了江西,也不見得他就在那裏。
說不定他流浪在半路呢。前天我去咱們一個侄媳家串門子,她說她在咱們娃走的那一天在河堤上遇見了他,還和他打了招呼,
我猜想他很可能是從唐河他姨媽家那邊走的。依我看不如這樣,我們明天先去我妹妹家,在她家待一天,然後去湖北。咱們一邊一邊打聽咱娃的消息。
萬一打聽不到,咱們賺了車費再去江西,你看這樣行不行?”父親一聽母親這樣說,拍著手掌叫到:“我也是這樣想的。那咱們明天就走吧。”
話說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母親便叫醒父親,兩人一起吃過早飯,母親專門攤了幾張煎餅,用一張舊報紙包好,塞進一個手提袋中,兩人便拿上鼓,鼓架,鋼板,木梳,篦子等,向姨媽家走去。
從我們那裏去姨媽家的碼頭在我們附近的xx村。上了唐河河堤走大約半裏路,可以看見一條白白光光的土路,順土路下去,再轉幾個彎,便到了唐河渡口。
一條小小的木船上麵放著一個張牙舞爪的鐵錨,船頭上站著撐船的人。他們一般都穿著緊身衣褲,頭上裹著頭巾,腳上穿著拖鞋或雨鞋,看起來幹淨利索。
眼看小船即將靠岸,那撐船人將竹篙輕輕一點,稍一用力,那船頭便“嘭”的一聲撞在了岸上。此時,船上的人們忍不住“哎吆”一聲,身子向後微仰。
那撐船人見此情景,臉上露出微笑,將竹篙往船邊用力一紮,然後雙手包抱那竹篙,使勁往下墜。
這時,便會從船艙裏跑出一個人來。
隻見他彎腰拿起船頭那沉重的鐵錨,吃力的往岸上扔過去。
隨著“咚”的一聲響,那鐵錨便深深地紮在了岸頭的土中。數秒鍾過後,過河的人們便陸續下了船。
等在河這邊的人們早已顧不得先上後下的禮節,迫不及待的向船上湧來。我的父母也跟隨人們上了船。
那上船的人有步行的,有推自行車的,有做生意的,有趕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熟悉的,不熟悉的,在一起閑聊起來。
那船於是在流水潺潺中向前駛去。
一般情況下,沒有漲水的時候,唐河兩邊也就幾丈寬的距離,那船在河裏行駛不到五分鍾就靠了岸。
上岸後有一條直路直通唐河另一邊的河堤,在堤上往北走約一裏地,又有一條路向提下延伸。從這條路走到頭再向左一拐,走不到半裏地,就到了我姨媽家。
我父母在姨媽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吃過早飯,便順著一條大道向湖北棗陽進發。
他們走了大約有七八裏地,約莫到了湖北地界,看看天快晌午,便打算找個村莊問的事。
又走出約一裏多地,便看見一個村莊:從外麵看,那村莊呈長方形,周圍大都是白楊樹。那房屋呈南北走向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大約有一二十排,而每一排又似乎看不到頭。
在這一二十排房屋中間有一條大路,白得耀眼奪目,大路在村口處的邊上有一個好大的池塘,裏麵有渾濁得發綠的水,水上有幾隻鴨子在那裏遊來遊去。
我父親一看這村莊挺大,心想如果在這裏一旦紮上樁,最少可以說十天半個月。那麽,車費就不用愁了。
想到此,他就走上前去問一個剛從池塘裏擔上來一挑水的中年人。
那人一聽我父親要在他們這裏,不僅“籲”了一聲,又望了望四周,擺了擺手,然後不聲不響的走了。
我父親感到莫名其妙,更打算問個究竟。
又過了一會兒,從村口過來兩個年輕人,那男孩子推著一把嶄新的自行車,女孩子兩隻手拽著圍巾的兩頭跟在車子後邊。
看來像是剛剛結婚的小夫妻。我父親就喊住那男孩子。那男孩子一聽我父親要,也搖搖頭,起身走了。
沒辦法,父親就向四周望了望。隻見村邊上的一條溝裏有一位老婦人在那裏撿柴,我父親便讓我母親上前和她搭話。
那老太太一聽我母親的話,也“籲”了一聲,望了望四周說:“你們趕快離開這裏,越快越好!”“為啥?”我母親說,“我們一不偷二不搶,三不犯法,難道還有人抓我們不成?”
“你說對了,就是有人要抓你們。”“為啥抓我們?”我母親狐疑的問。那老夫人見我母親一定要問個所以然來,就走到她身邊悄聲說:“我們這個村最討厭的。
隻因前年春天也是有個人來,我們剛聽了一晚上,有好幾家的牛都被偷了。所以,我們懷疑這的跟賊是一夥的。我勸你們早點離開這裏可是為你們好。
假如那幾家丟牛的知道了,說不定還敢打你們。”
我母親一聽這話,慌忙過來把這個情況告訴我父親。我父親一聽神色大變,便帶著我母親匆匆忙忙離開那個村莊,來到大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