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藝

字數:449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一個文學愛好者的故事 !
    (我這段時間太累了,本來想歇歇,可是我怕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們會著急,還是發吧。)
    來到大路上,父親跟母親說:“娃他媽。咱倆運氣不好呀。剛出來就碰到這種事。我看不如回家吧。”
    “不回,”我母親說,“這個村不行,咱不會去別的村問問。”“你難道沒聽說過,好事不出名,壞事傳千裏嗎?”
    “那咱們先坐車到襄樊再說。”我母親提議道。
    我父親一向知道我母親執拗,若違背了他的意思,兩人未免要拌嘴。假若拌了嘴,再勾起了她想兒子的心病來,在這他鄉它地的,局麵可不好收拾。
    想了想就說:“那咱們先打聽打聽附近有沒有集市,再看看集市上有沒有去棗陽的車。”
    於是,他們就向人打聽附近有沒有集市。有人告訴他們,往前走二裏地倒是有一個集市,而且這集市也有去棗陽的車。
    我父母就來到那集市上,坐上了從那裏發往棗陽的車。到棗陽後,他們又轉車到襄樊。
    從那個集市去棗陽需3塊每人,從棗陽到襄樊每人又花掉四塊,我父母身上隻剩下21塊錢。
    可是,已經到了車站,總得問問票價吧。於是,他們就來到了火車站廣場。
    到了廣場,父親讓母親找個地方先看著行李,自己打聽票價去買票。
    好不容易排到跟前,女售票員問他去哪裏。我父親說:“武昌。”“要幾張?”售票員問。“一張多少錢?”“十五。”售票員說。
    我父親一聽,慌忙擠了出來。
    他找到我母親跟她說:“娃他媽,我剛才去售票廳打聽票價,我們去武昌車費都不夠,更別提去南昌了,不如咱們回家再等消息吧。”
    母親說:“要回去你自己回去,我一個人就是討飯也要找到咱娃。”
    那時,天已過了中午,廣場上的人們大部分都已吃飽喝足,有的坐在行李上看報紙,有的蹲在地上打盹兒,有的三五成群在那裏圍著打撲克------
    售票廳的出入口更是熙來攘往,絡繹不絕。離廣場不遠處的餐廳裏不時飄來陣陣香味,還有賣小吃的不時在那裏高聲叫賣。
    父親也感到饑腸轆轆了,就問母親道:“娃他媽,你餓不餓?我去打聽打聽飯價,咱們也吃點東西吧。”
    “你身上有多少錢?”母親問父親。“二十塊。”
    “還是先別去問吧,咱們得省著點花,不然怎麽找兒子?”
    “就是再省,這錢也不夠去南昌。再者說了,咱們餓死了,還怎麽去找兒子?”
    母親聽父親這樣說,隻有答應他去問問。
    不一會兒,父親一臉沮喪的回來了。他一家母親就說:“車站的飯貴得很。我剛才去看了,一小碗麵條都要五塊錢,看樣子還不夠擠牙縫。”“我說不讓你去把你偏要去,這下可好了。”
    “那你現在餓不餓?”
    “不餓。”
    母親雖這樣說,但父親明明聽到她肚子裏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就勸她說:“你這樣硬撐哪裏行?
    我記得咱們走之前你不是烙了一些煎餅嗎?為何不拿出來墊墊肚子?”
    母親本來打算勉強撐著,經父親一提醒,方想起那些煎餅來,就從身邊的提包裏扒了半天才把那些煎餅扒出來。
    母親把裝煎餅的報紙打開,拿了一張慢慢吃起來。
    父親也湊上前去,一手就抓了兩個。當他另一隻手又去抓時,被母親按住了:“我吃一張,你吃兩張就行了,剩下的路上還要吃呢。”
    父親聽母親這樣說,就把另一隻手縮了回來。他們吃完煎餅,又把壺裏的水喝了一些,算是勉強充一充饑。
    就這樣,他們在火車站又待了一會兒,父親有些耐不住了,就跟母親說:“咱們現在要車費沒車費,吃飯你又不讓吃飽,你倒是生出來一個找娃的辦法來。”
    “我生不出辦法。”母親說。
    “是啊,你又生不出辦法,難道讓我陪著你死在車站?”
    “死就死,反正娃不一定能找到,我活著還有啥意思?”母親說著,又哭起來。
    父親見母親這樣,不由得站起來,焦急地搓著手,來回踱著步,不時的發出幾聲長歎來。
    母親見父親這樣難受,就提醒他說:“以前在家的時候,你老是說你有十八般武藝,何不拿出來用用?”
    讀者知道我父親有哪十八般武藝?咱們撇開別的不說,但說文藝這塊,我父親可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民間藝人。我們那裏大部分的民間小調,無論是鼓詞,還是花鼓;不管是旱船調,還是梆子戲,他幾乎五一不學,學了就無一不會。
    如今在困頓之中,父親未及細想,剛才經母親一提醒,不僅恍然大悟。
    隻見他狠狠地照著自己的天靈蓋拍了一下,咬了咬牙說道:“也罷!也罷!”
    父親這個樣子,母親以為他生出了什麽妙計,就側耳在那裏細聽。
    父親走進母親跟她說:“我看咱們不如去收街。”何為收街?我想讀者們都見過,就是拿著一種樂器到商鋪或貨攤前敲一陣子,再唱一段,等著人家打發錢。
    母親想了想說:“那就試試吧。可是,咱們去哪裏收街?”“去新華商場。”父親很自信的說:“我以前在家裏的時候聽說新華商場是襄樊一個有名氣的地方,
    那裏的商家大部分賣衣服,鞋襪,很有錢。咱們就去那裏。”
    父親說完,不經母親同意,就向車站上的人打聽新華商場。有人給他講完詳細路線後,父親就拉著母親,向新華商場走去。
    一路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我父母沒有心情看這些,隻疾步如飛向新華商場走去。
    還沒到地方,剛轉過一棟樓,離新華商場約有一百多米,就看見一個弓形大門,上麵寫著紅紅的大字。大字下麵萬頭攢動,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人。
    父親一見心情高興,推著母親走得更快了。
    他們穿過人群,來到第一家商鋪。那商鋪是一個卷簾門。門外左右各放一個打而且長的木板,木板上麵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襪子。門內四周櫃台上也擺滿了襪子。
    地上有許多蛇皮袋,裏麵裝得鼓鼓的。可見,這一家是批發襪子的。
    門口站著一位黑瘦而且個子不太大的中年男人正在那裏招呼顧客。
    我父親用手在臉上抹了一把,硬著頭皮走了過去。他從我母親手中拿過鼓架,小心翼翼的放好。然後又從自己提的蛇皮袋中拿出鼓槌和鋼板,
    清了清喉嚨開始唱起來:“走過一窪有一窪,咱們來到第一家。要知這家在買啥?原來是在賣絲襪。這家的絲襪多如麻,這家的襪子人人誇。
    小孩子們穿上它,一定每天笑哈哈;老年人穿上它,心裏一定樂開花;年輕小夥穿上它,追他的姑娘大把抓;漂亮的姑娘穿上它,好比錦上又添花------”
    父親唱完,站在那裏等著那人給錢。那人就像沒聽見一樣,似乎連頭也不肯抬一下。
    大約等了五分鍾,我父親不服氣,就又敲了一遍鼓,把剛才唱的又唱了一遍。那人好像用眼角瞟了我父親一眼,仍然忙著和顧客討價還價。
    我父親就又敲了一遍鼓,又唱了一遍,而且嗓門更大了,聲音中還帶著反抗與生氣的味道。
    那人也許聽出來了,終於抬起頭來,從那張薄薄的大嘴中發出尖利刺耳的聲音來:“幹啥哩,幹啥哩,那看你們倆,好胳膊好腿的,一大早在這裏討飯,丟不丟人?”
    “我們不是討飯,是。”
    “?跟討飯有什麽區別?”那人說著轉過臉去,麵向眾人,大聲嚷嚷道:“大家都來看看,這兩個人能踢能咬,正值壯年,卻在這裏討飯,明明是好吃懶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