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季漢的三駕馬車與侯和大敗!

字數:4887   加入書籤

A+A-


    在下北地王劉諶!
    諸葛瞻樣貌頗有幾份武侯的神采,不過略顯稚嫩,雖然他年歲最幼,可卻身居主位!
    兩位前輩董厥與樊建甘當牛後,俯首帖耳,仿佛武侯在世之時!
    尚書台從景耀元年(258年)開始就是這副格局了!
    那一年,諸葛瞻三十二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侍中、尚書令陳祗卻在壯年積勞而死!
    譙周的《仇國論》從延熙二十年(257年)作出後,已經顯出威力,益州本土士人被煽動,政令開始不暢。
    不過這還在其次,時任尚書仆射的諸葛瞻依舊處理的井井有條,關鍵是諸葛亮好不容易統合的荊州、元從、東州派再此陷入分裂!
    這可就要了老命!
    這些人可是占據了朝堂高位,一個不小心就是朝堂分裂!
    諸葛瞻當機立斷,找到黃皓,麵陳劉禪。
    “改變北伐方式?”
    “不錯,陳奉宗(陳祗)一去,再也無法維係各方關係,若不聽取老臣(元從、東州)意見,朝堂將陷入永無寧日的內耗!”
    “可如何改變北伐方式呢?”
    劉禪雖然有各種缺點,但是諸葛亮留下北伐的遺策,他還是會堅定的執行的!
    “請陛下詔大將軍回朝!”
    “隻要匯集幾方人士,不論如何都能想出一個各方滿意的方案!”
    劉禪遇大事缺少決斷,見諸葛瞻如此果決,便全權交給他去辦理。
    薑維本來數次北伐沒有結果,就有改變北伐策略的想法了,現在和諸葛瞻一拍即合。
    也就是這樣,薑維以諸葛誕兵敗身死,繼續下去無法獲得效果的理由,回到了朝廷。
    諸葛瞻借著父親的餘威,將各方人士匯集起來,終於得出了一個滿意的方案。
    “斂兵聚穀?”
    “不錯,漢中以防守為主,裁撤大部分守衛,如此便可稍安各派人士的心!”
    “緩慢裁撤的同時,將兵力匯集於遝中,如此便需要幾年時間,剛好休養生息,益州人士定會息聲!”
    “如此準備幾年,大將軍兵精糧足,便可從遝中威脅隴西!”
    這個方案讓各方都比較滿意,經由薑維上疏後,直接通過了!
    朝局歸於穩定,益州人見薑維確實不再亂來了,也就沒話說了。
    於是景耀二年以後,朝堂就形成了以黃皓、樊建(侍中)在內,董厥、諸葛瞻在外,薑維主征伐的政治格局。
    目前看來,效果還算不錯,比如景耀三年(260年),薑維聽聞魏國曹髦被司馬昭弑殺,便又上書北伐,可這次朝廷內沒有太多支持者。
    於是諸葛瞻、薑維、黃皓便議定,拉攏元從派,便有了景耀三年冬天,劉禪下令對已故開國功臣進行追諡的事情。
    關羽為壯穆侯,張飛為桓侯,馬超為威侯,黃忠為剛侯,龐統為靖侯。
    並於景耀四年(261年)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眼看反對的聲音沒了,薑維便在景耀四年的秋天,出鎮在外。
    可問題還是出現了,景耀四年(261年)冬天,黃皓居然向劉禪進言,提撥諸葛瞻!
    黃皓這一行為,不隻減少了掣肘(樊建),更可怕的是,挑起了外朝和軍中的爭端!
    因為諸葛瞻的職務大有問題!
    中都護統籌中外諸軍事,是曾經加給蔣琬的,而衛將軍則是薑維之前的職位!
    即使是現在,薑維的名位也不及原先的蔣琬啊!
    這是明擺了告訴別人諸葛瞻就是要取代薑維啊!
    果然,得知此事的薑維立刻與諸葛瞻生隙!
    諸葛瞻不得的寫信解釋,並將罪責歸咎於黃皓,雖然薑維表示理解,可兩人終究出現了一道不可彌合的裂縫!
    薑維甚至在今年年初上表劉禪,和劉禪說要殺了黃皓!
    可劉禪卻直接回複了一句
    “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意思就是“伯約啊,黃皓不過是替我奔走傳話的小臣,以前董允就訓誡他,這樣我很不喜歡啊,所以呢,黃皓幹的這點小事,伯約你也不要介意!”
    明擺了告訴薑維,黃皓後麵是劉禪在指揮,薑維也是政治覺悟低,劉禪點醒了之後才明白,於是上表說自己失言了,劉禪也不介意,要黃皓去給薑維道歉。
    可劉禪這一下終究還是戳傷了薑維的心,竟因此和劉禪間也產生了間隙。
    關鍵的問題來了,在今年夏天,譙周又來找事了,居然在宮中柱子上寫下了
    “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複?”
    薑維可不是傻子,本來景耀四年到景耀五年這次的出鎮,他毫無戰果,現在又和諸葛瞻、黃皓(劉禪)生隙。
    現在譙周這老頭子又搞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了,出鎮在外的薑維那個急啊!
    他生怕意誌不堅定的劉禪倒向譙周,也怕諸葛瞻乘機奪下他的名位!
    於是倉促之下,率眾出兵,可惜被鄧艾打敗了!
    不過看損失,鄧艾那邊也不小,應該可以讓曹魏消停個一兩年。
    薑維的那份戰報正被諸葛瞻握在手中,他生平第一次像現在這麽痛恨薑維!
    “大將軍誤國!”
    這話說的就很重了!
    “思遠此話說的過重了吧!”董厥和樊建不明所以,因此為薑維抱不平
    諸葛瞻也不解釋,將手上的章扔給兩人
    兩人接過諸葛瞻遞過來的章,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當看到薑維敗於侯和之時,兩人臉色大變。
    董厥後悔的說道
    “不想準備三年,竟有如此之敗,悔不聽廖元儉之言啊!”
    在薑維出兵的時候,廖化就說過,薑維還不知收斂地出兵打仗,必將會付出慘痛代價!薑維的謀略沒能超越敵人,軍隊力量也比敵人弱,這樣不停歇地打,怎麽可能長久呢?
    “大將軍誤國!大將軍誤國啊!!”連樊建也不為薑維抱不平了
    因為是諸葛瞻首次執政,也想出效果,因此準備了三年。
    而諸葛瞻聽薑維說戰機到了,便同意了薑維出兵,誰知道居然是大敗!
    現在的朝局比起陳祗時的可差太遠了,一場大敗搞不好諸葛瞻就要下台了!
    此刻他也是麵如死灰,無奈的說道
    “吾終歸是不如陳奉宗啊,更遑論與先父相比!”
    “侯和之敗,責不在思遠,思遠又何苦作此自貶之歎呢?”
    “是啊,大將軍數次北伐,皆因浪戰而敗,此次亦然,與思遠何幹!”
    諸葛瞻也知道劉禪不會責罪於他,可他卻真的不甘心,所以罪魁禍首不能放過!
    “大將軍誤國,北伐重任不可再交予他!”
    “朝堂諸公,誰可替大將軍呢?”
    “論名位,也隻有閻文平可比!”
    “不錯,閻文平守南中,調理麾下,無有錯漏,勤勉精細,雖無拓土之功,也可守土無虞!”
    閻宇作為右將軍,又曆鎮南中、永安,確實是個合適人選。
    想到這裏,諸葛瞻的心思活泛了起來,關鍵閻宇也是劉禪提拔的人啊!
    董厥和卻打斷了諸葛瞻的思緒
    “如此的話,應該遷大將軍為益州刺史,不過先休書一封予他吧!”
    “這些都是後話,當務之急,應該先向陛下匯報!”
    注1《仇國論》見《三國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譙周傳
    注2斂兵聚穀、殺黃皓之言、侯和之敗見《三國誌·蜀書·蔣琬費禕薑維傳》薑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