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以及關於景耀六年季漢的具體情況
字數:5669 加入書籤
在下北地王劉諶!
看到大家在評論區踴躍發言,也提了很多建議,很多都說到了季漢的大問題,現在就說一下作者理解的關於263年的蜀漢的情況。
1資源全部集中在世家(包括外來大族)、朝廷(劉禪)手中,要破局隻能從這兩方麵出手。
這裏列一下季漢投降時的情況“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用人口除以戶數,那就是一戶336人,大概一戶隻有父母、妻子在,男人都去當兵了。
當然這是明麵上的戶口,大族還有很多的隱戶。
天師道也有收攏流民,但隻是少數。
所以說朝廷和大族占據了9成的生產資料,已經沒有基本盤留給主角了!
隻有想辦法謀求外鎮,而這事必須通過朝廷!
但是即使外鎮,也沒辦法暴兵,因為普通百姓一戶隻有三個人了,真要抽調可能會亂。
而且對於目前的百姓來說,隻能是不斷投入,先暴糧草,再不斷暴人口,這麽算下來沒有個十來年搞不定。
因此隻能是從世家隱戶那裏入手,釋放隱戶,編練成軍!
既然這樣,那就必須和朝廷、世家打交道,所以才會一開始從朝廷開局!
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麽不直接搞世族?
這事還真的不能做,本來大家相安無事,還有人支持你,可你卻沒來由的搞世族,搞不好會導致內部叛亂,對這個時期的季漢來說根本受不了!
所以主角要做的是拉攏可以拉攏的世族,幹掉有問題的幾家,然後朝廷瓜分大頭,世族分小頭,主角也能從中獲得基本盤!
(s為什麽不招收流民,因為流民來源複雜,是真的有可能存在大量間諜的群體,最好還是交給範長生去處理!)
2蜀中大族並不全是投降派,有投降派也有忠心的大族,這些人應該拉攏!
比如李密,犍為武陽李氏,“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簿,及書招欲與相見,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養,拒州郡之命,獨講學,立旌授生”
(武陽縣為犍為郡治特多大姓,有七楊、五李,諸姓十二也!)
在季漢朝廷的時候也沒見他因為要奉養祖母離職,但是鄧艾等人招募的時候,李密根本不理會,還拒絕了幾次司馬炎的征辟,此人當時顯然是忠心朝廷的。
柳隱,蜀郡成都人,景耀六年,魏鎮西將軍鍾會伐蜀,入漢川,圍戍多下,惟隱堅壁不動。會別將攻之,不能克。後主既降,以手令敕隱,乃詣會。
成都縣為蜀郡治大姓有柳、杜、張、趙、郭、楊氏
柳隱堅守漢中黃金,等到後主手令才投降。
常勖,蜀郡江原人。郫縣令,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破諸葛瞻於綿竹,威振西土。諸縣長吏或望風降下,或委官奔走,勖獨率吏民固城拒守。後主檄令,乃詣艾,故郫穀帛全完。
江原縣常氏為大姓!
鄧艾破了諸葛瞻,其他人都投降了或者跑了,他卻獨自固守,也是等到了後主手令才投降。
何隨,蜀郡郫縣人,漢司空何武後。除安漢令。蜀亡,去官。大同後,台召,不詣;除河間王郎中令,不就。
季漢滅了就去官了,晉朝征辟了幾次都不去,後來司馬炎太康年間(全國統一)才應征。
何攀,字惠興,蜀郡郫人,漢司空汜鄉侯何武弟潁川太守何顯後也。察舉秀孝,皆不行;除琅琊王中尉,不就。
何攀也是,直到季漢滅亡幾年後,刺史皇甫晏才征辟為主簿!
(郫縣冠冕大姓何、羅、郭氏)
s對各大族情況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華陽國誌》
3三國時期的世族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麽簡單,既有忠心為國的,也有和敵國暗通款曲的,在宗族看來,活下去、攫取權力是主要目的,分籃子下注被他們做到了極致!
典型的例如諸葛氏,魏蜀吳都有,還做到了高官,而魏國的諸葛誕反抗司馬氏反叛後,諸葛家還能有諸葛緒這樣的在魏國做到高官。
再比如曹爽謀反,曹真一脈還有族子繼嗣。
所以他們的慣用伎倆就是,族中一支如果能做到高官,那就忠心朝廷,繼續為家族攫取權力!
其他支脈有想法的也可以去做,不過出了事情,宗族撇的幹幹淨淨!
4鄧艾打進蜀地,季漢軍隊戰鬥力不算特別崩,這個時候也還有機會!
看看鄧艾怎麽度過陰平小道的
“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裏,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穀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鄧艾作為名將的能力很強,裹著氈布,從山上滾下來,還能帶著部隊繼續前行,走出深山。
可是他的部隊也嚴重缺糧,而且還死了大半,糧沒了,士氣也非常差,那他怎麽打下江油的?
答案是靠鍾會的援軍!
“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未至百裏,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
鍾會攻打劍閣之前,派了田章前去江油,想要支援鄧艾,可馬邈心裏沒數,安排了三千伏兵,想野戰破敵,可惜被田章破了!
這三千相當於是江油守軍了,這個時候鄧艾的人又從陰平小道出來,加上田章的人,兩萬多是有的了,馬邈把兵浪沒了,見此也隻能投降了!
於是“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所以江油能攻下並不是因為鄧艾,而是鍾會的支援!
如果僅僅是鄧艾的人,恐怕還真的沒辦法攻下江油!
隻要江油不下,鄧艾本身糧草不繼,士氣不振,田章帶的糧也不可能支撐太久,如果等到諸葛瞻的援兵,恐怕勝負未分!
再看薑維—鍾會這邊
“進攻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拒守維等聞瞻巳破,率其眾東入於巴。”
鍾會進攻劍閣打不下,準備退了,薑維聽說諸葛瞻被殺了,才退入巴西!
而鄧艾拿下江油,後麵便是德陽亭,糧草女人都不缺,順著左儋道還能拿下涪縣,直接吃飽喝足。
再看諸葛瞻的戰鬥力,他第一次帶兵打仗,而且還是些沒什麽經驗的士兵。
“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
諸葛瞻派遣的先鋒被鄧艾破了,士氣不振,隻能從涪縣退到綿竹。
再然後,諸葛瞻在綿竹整軍等待鄧艾。
“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
諸葛瞻帶著成都的兵(最多萬人),被破了先鋒,和吃飽喝足的鄧艾(一到兩萬)交戰,還能打贏一陣,說明軍隊的戰鬥力並沒有想象中的差!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
直到鄧艾親自監戰,諸葛瞻才不敵戰死。
那麽諸葛瞻的人是否全部投降了呢?應該沒有!
後主投降後,鄧艾還做了一件事
“使於綿竹築台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
鄧艾這家夥把諸葛瞻士兵(包括鄧艾部下的屍體)拿來築京觀了!
要築京觀,起碼幾千,甚至上萬的人!
恐怕大部分季漢的士兵抵抗的比較激烈,被鄧艾屠了大半!
所以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鄧艾一來軍隊望風而降,像馬邈之類的都是把兵打沒了才降的!
而諸葛瞻等人的兵基本都是戰死了的!
能做到這種程度,起碼劉禪或者諸葛的名號在他們心中有很大的號召力!
劉禪之所以投降,也是因為這一仗直接把他自己的人打沒了!
總的來說,以季漢的能力,謹慎一點,守住蜀中應該是可以的!
所謂的末日景象大多是從季漢滅亡推斷出來的,但是從過程來看起碼還能撐幾年,而且朝廷占據關鍵位置的多是一心為國的人,類似譙周之類的隻是閑職。
5主角最佳的定位不是指揮漢中抵抗魏國,而是坐鎮後方,查漏補缺!
漢中、遝中的兵主角都不認識,也沒有革命情誼,短時間內也很難做到指揮自如。
且對於漢中防線,主角更沒有薑維清楚!
此刻的主角去了漢中也是無事可做,搞不好還影響薑維發揮。
關鍵的是劉禪、諸葛瞻也不會允許主角這個沒有軍旅經驗的人坐鎮前線。
主角能做的就是統一思想,統一戰線,統一戰略,以達成敵人來了也能溝通順暢的目的!
而在梓潼的主角則是固守好各處關卡,同時管理好後勤!
有機會就訓練出一隻可以隨時補位兵,進可協防,退可固守!
最後總結一下,針對於263年的季漢,劉諶能做的就是先團結一切力量,然後幹掉不聽話的家夥!
這樣有了基礎盤的劉諶才能開始下一步,經略梓潼,研究科技、發展民生。
等解決了魏國伐蜀這個問題,才能慢慢改革朝廷製度!
s國慶請個假,休息一下,接下來幾天每天都是一更,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