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感時石上曰
字數:2253 加入書籤
玊恒心鎖!
水夢等人,向南而去,早已靡了蹤跡。施辰所遣眾人覓之半期無果,乃複命告之,施辰諷其等無用,令其繼逐之。然其等人無跡尋,倒是持令玩樂,遊山探水。其等人不欲思歸,知歸之必斃,乃合謀隱去,卻被施辰二遣之人殺害。久而久之,無奈做罷。
水夢等人隱於一荒嶼之上,集於岫中生。嶼有涯,涯上有巨石峙,恩與夢同立,然恩歎曰“昔護四從,於蒙難之初,夙已遠去。王侯將相一夢乎!人畏而從,永若虛苦,終將自受。”夢笑曰“善哉!大苦大劫,大徹大悟。”施恩道“學生已是死了的人!今能隨老師左右,是學生之幸。世上再無皇子之名,更無天下之命,有隻是誼友爾!”水夢禮而笑曰“今汝無所恃,可以為吾之友也。”施恩亦禮,然問曰“老師!何為命?人因何而生?”水夢乃告曰“人生而即惡,惡性能習,故惡之善者乃能生。人故而即善,善性永一,故善之惡者乃亡。人於善惡間,自然受造化之苦,成造化之物,此乃生命之義也。所謂命者,氣數也。天地相和,陰陽各歸其性,從其所生。知其性者順,不知其性者逆。順事者亡失,逆事而正者生。及其廣大無邊乃曰杳,及其有定乃曰冥。杳杳冥冥,從虛無中來,自隨虛無中去。若人虛而不穀,或穀而不虛,則顛倒迷幻於喜怒。”施恩乃歎曰“恩知老師堪比天人!但如此學問,吾恐此生難及。”水夢笑曰“非也!天地萬物,無不道也。爾本秉一道而生,自可尋自家道。人世紛紜,但道滿人去,此為天則。”施恩疑道“老師!人人皆能得道否?”水夢告曰“一言一行道之生,一花一物道之明。得道者生,失道者亡。然知道者寡,擅道者稀,故曰修道之人不易。”施恩又問道“那老師既是有悟之人,老師以何為道?”水夢乃曰“度也,恒定覺一無別度。”施恩曰“學生不解!何以精之以博?”水夢笑曰“天下皆一,唯我情度。以情之情,別外無情。天下一切道皆可以一度定之,度有四性,慈隱、悲明、堅終、柔始。度亦有一心、二門、三司命。一心曰生,二門曰亡,三司曰息,是故萬物人得息有生命。度之性曰情,故為師以情入悟。”施恩歎道“神乎其神,望塵莫及!今學生方知自己如此渺小。”水夢笑道“萬物下而乃可升,上而乃以降,升降有序,是曰歸命。”施恩不解道“此些教誨!學生記下,後下必用心劘琢。”水夢乃歎曰“道勿遠機,自不可好高騖遠!事知之而複曆,乃以去糟之故也。”施恩禮應,複又問“那老師之生為何命?”水夢斂眸輕刻,乃吟詞一首曰“”
心魂暗蕩。本是情花子,結開紅壤。
露訴西山,花未開而葉將恙。
解醉香身獨客,笑世間、欲浮悠妄。
待消盡、自挽零殘,回首故多悵。
孤唱!雪飄葬。
曉夜綴寒妝,月間眉上。
愛花念傍,方愛叢中笑姿漾。
此記長相思疚、縱饒苦,萬般無諒。
待今生、情度滿,九泉歸釀。
”
吟畢,雨兒至,於二人身後笑歎道“好詞!有朝一日,先生必為一代宗。”見雨兒至,二人乃禮。雨兒道“吾已望候二位良久!施恩大哥,水夢先生。”二人又禮,雨兒乃道“敢問先生人緣何貪?緣何好色?緣何怒?緣何悲?緣何喜?又緣何疾?此皆生之常,緣何不可免?”施恩驚於此問,乃曰“雨兒之問!這怎得解釋?如何說的出?對呀!如此簡單之問,又覺之如此之難。”水夢笑曰“非不可免也!烈火燎原,若枯草無邊,則火永無熄。若人心之固有,焚而不及,乃生貪也。有石川乃成海渠,故水可流之。水流則生息,生息入大地為黃泉,故能生育萬物。人世男女行拜天地禮,乃能有嗣。若不懷天地大德,不敬天地禮,則人貪形好色。兩戈爭上,則萬物於心從上,息自隨也,故人有怒。人日出而作,乃碩神。日落而息,乃微神。今當碩不碩,故人有悲也。萬物豐收,必沉忍三季,故一朝出夢乃曰喜。天有陰陽六行,世人隻知五行,卻不覺間氣之命。人隨天地之溫涼寒熱以更衣,若身失天地陰陽,故有疾也。”雨兒歎道“先生解的切!”施恩忙禮敬之,時萱兒至,問曰“三位聊著,不妨同萱兒一個!敢問先生,水流之何方?”施恩應道“水本無心任自流。”時風兒至,問曰“敢問先生!數何以至十而複之?”水夢曰“天地萬化,萬變不離其宗,故有複。”時霜兒至,乃問曰“敢問先生!水下緣何有石沙?”水夢應曰“金水同源,萬物親戚相生,故有近爾。”時涼兒至,乃問曰“敢問先生!木何以有枝?”水夢乃曰“草木得大地之無私,沐天之教化,故四向而有枝。”涼兒追問道“枝何以行下垂貌?”水夢應曰“陰陽有極,勿迫其極。今在上得化,故返璞歸真,回根敬地。”施恩聞個癡愣。時木娘偕餘眾至,木娘告曰“好啦!快別敢問先生啦!讓先生歇歇。時候不早了!大家同去尋些吃食。”
水夢禮,眾人共禮,遂乃共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