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章 深明大義高季輔
字數:3567 加入書籤
武廟一哲徐懋功!
李密的最得力助手被自己的下屬仇殺,必須要發兵征討。
用誰領兵征討呢?李密沉思此事因為殺瓦崗寨主翟讓而起,就得用瓦崗寨老營兵力去征討王德仁,以消耗瓦崗老營實力。單雄信所部人馬駐守在洛口城,盡在掌控之中。徐懋功所部人馬遠在黎陽,應該消耗他的實力。魏公元帥府機密軍令右武候大將軍徐懋功,率本部人馬征討反賊王德仁。
機密軍令不能普通驛送,必須要委派特使直接送達。李密曆數元帥府屬下人物,高季輔最合適。因為高季輔與王德仁有仇,故而會慎重其事,不會有差錯。
高季輔的父祖都曾出任為官。兄長高元道,任職汲縣令,高季輔隨兄長學文習武。皇帝詔百萬民工挖永濟渠,永濟渠經過汲縣境內,汲縣民眾不堪重負,從而聚眾鬧事。
汲縣縣令高元道被叛亂民眾傷害致死。其弟弟高季輔率人擒拿害死兄長的凶手,斬下頭顱祭於兄長的墓前。其餘的亂民都投奔了汲縣賊首王德仁,時人疑惑是王德仁鼓惑亂民搶劫縣庫,從而導致縣令高元道被害身亡。高季輔力擒凶手祭祀兄長之後,隻因世道大亂,高季輔依附李厚德招收幾千民眾組團自衛。李密在洛口倉建立元帥府,高季輔與李厚德歸順李密。
高季輔攜帶元帥府密令來到黎陽。徐懋功早就聽聞高季輔文武雙修,隻是無緣深交為友。
徐懋功看了元帥府密令,對高季輔說“季輔兄,聽聞你的兄長任職汲縣縣令,被王德仁手下的亂民所害。你這次參與征討王德仁,意欲為你兄長報仇雪恨?”
高季輔輕輕搖頭說“非也。兄長死於亂民是實,但是我不認為主謀是王德仁,我不會向王德仁公報私仇。”
“殺害你兄長的主謀是何人?”徐懋功心中不解其意。
高季輔說“主因是隋帝楊廣。如果皇帝體恤民眾,何來遍地亂民。如果朝政清平,王德仁不會成為亂民首領。何況我自己現在也成了反隋帝楊廣的亂民。我找王德仁公報私仇,有何道義可言?”
徐懋功聽到高季輔如此深明大義,頓時肅然起敬,站起身為高季輔續上一杯茶水。徐懋功說“季輔兄如此胸懷寬廣有氣度,實為世所罕見的治世賢人。”
武侯大將軍為一介文史奉茶,高季輔感受非淺。轉而性情大發,哈哈大笑“治世賢人?右武候大將軍過獎了。在下職微位卑,非官非貴。蒙大將軍禮待於我,已是受寵若驚。”
“季輔兄,不應這麽說。我少年重武不重文學,我欽佩你的文才、敬佩你的氣度。馬上打天下,文人治天下。待到明主登位治天下,需要你這樣胸懷大度的人才。”
高季輔說“明主?天下英雄豪傑推魏公李密為盟主。懋功大將軍,魏公李密能否成為明主呢?”
徐懋功笑道“季輔兄提出這個疑惑,答案就在你剛才這一句問話中。魏公是我平生遇到的最有才華豪傑。是否是天下最有才華的豪傑,你能否給我解惑釋疑?”
高季輔站起來緊緊握住徐懋功的雙手大呼“知音,今日遇知音!高季輔遇到生平第一知音。我曆數亂世豪傑,至今稱王稱霸者一百多個。擁兵自重稱霸者暫且不說,已經稱王者有
桑門人向海明,自稱皇帝,改元年號白烏。
扶風人李弘芝,自稱為天子,號唐王。
延安人劉迦論,自稱皇王,改元年號大世。
離石人劉苗王,自稱天子。
上穀人王須拔,自稱漫天王,國號燕。
城父朱粲,自稱迦樓羅王。
鄱陽人操師乞,自稱元興王,改元年號始興。
林士弘,自稱皇帝,國號、楚,改元年號太平。
竇建德,自稱長樂王。改元年號丁醜。
盧明月,自稱無上王。
劉武周,封可汗皇帝,改元年號天興。
梁帥都,自稱皇帝,國號、梁,改元年號永隆。
郭子和,自稱永樂王,改元年號醜平。
薛舉,自稱西秦霸王,又自稱秦帝,改元年號泰興。
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
蕭銑,自稱梁王,改元年號鳴鳳。
還有……
諸如魏公李密,稱公擁兵自重的豪傑難以計數。從今之後再稱王稱帝的,誰知有多少?真正能成大業者,都是後發製人。諸如漢朝初期的先行者陳勝吳廣、項羽,後起者劉邦。當代的先行者知世郎王薄、東海公高士達……,後起者魏公李密、唐公李淵。”
高季輔與徐懋功高談闊論,不知不覺已經夜深人靜。
唐書記載徐懋功一見高季輔於眾人中,即加禮敬,引之臥內,談謔忘倦
徐懋功與長史郭孝恪、司馬張亮,商議征討王德仁之事。張亮說“李密明明知道王德仁與瓦崗寨三雄為舊交好友,虧得李密好意思讓咱們征討王德仁。”
郭孝恪說“王德行人多勢眾,與咱們兩敗俱傷,削弱瓦崗寨老營的實力,李密才能安心。”
徐懋功沉思片刻說“張亮,你傳遞個意思給王德仁。太行山南北千裏,南部是李密的勢力範圍,中部林慮山是三不管的地方。林廣能臥虎,山高亦有路,請他退出家鄉汲縣。若以他家鄉作戰場,傷害了父老鄉親,大夥兒麵子上過不去。兩軍必須一戰,王德仁必須敗退。”
郭孝恪留守大伓山倉城,徐懋功率軍南討王德仁。大伓山向南百裏外的永濟渠河畔,兩軍對陣。徐懋功令丘孝剛、潘毛壓製左右軍陣,自己單騎向前百步喊話王德仁。
王德仁亦是單騎出陣,徐懋功說“王德仁呀王德仁,當年結友今日為敵。人生常有無奈事,憤而訴說心痛楚,不如邁出下一步。其實心中很清楚,沉湎悲傷無救贖。為了不傷及無故的父老鄉親,你今日必須要敗退,大伓山之南沒有你的容身之地。望你好自為之。”
王德仁沉吟不語,勒轉馬頭回軍陣。徐懋功舉槊前指,頓時戰鼓咚咚,戰旗飛揚,喊殺聲震天動地。徐懋功揮軍逼近敵陣,雙方一陣箭戰,天空飛箭如蝗。
王德仁的人馬步步後退,丟下一些大車輜重,輕裝遁入太行山。占領林慮山區,收容數萬人口。不久歸降唐公李淵,官授鄴郡太守。
王德仁思前想後,世事無常,憤而訴說心痛楚,不如邁出下一步。沉湎於義氣悲憤,無可救贖自己心靈。
王德仁自此退出江湖義氣之爭,在林慮山勤政為民,平平安安終老於鄴郡太守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