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章 徐懋功何去何從
字數:3875 加入書籤
武廟一哲徐懋功!
七月初的童山大戰,勝利的一方李密軍,把大部分傷員都帶回洛川,一部分留給徐懋功就近治療。失敗的一方宇文化及軍,他遺棄了許多傷員。腿腳好的輕傷員隨軍而去,腿腳傷殘的傷員隻能聽天由命。
車騎將軍楊玘在童山大戰中受傷滯留戰場,世人對於有地位人還是多一點注目。徐懋功對楊玘說“戰場拚命各為其主,戰後救贖生命不分敵我。楊將軍,我派車送你回家鄉。”
車騎將軍楊玘長歎一聲說“謝謝,謝謝徐將軍的好意。我帶出數百個楊姓的家鄉子弟,成了皇帝的親衛驍果軍將士。能夠加入驍果軍跟著皇帝征戰四方,楊氏皇帝、楊姓兵,可謂榮耀無比。原指望立戰功,求功名。豈料此仗傷亡殆盡。楊姓皇帝死了,楊家天下大亂,誰來撫恤楊姓人死亡將士的家小?楊姓皇帝的墜落,連累天下楊姓人遭受世人唾棄。我有臉麵回家鄉嗎?”
徐懋功說“打戰為了啥?為啥要生死相搏於戰場?爭戰本來為了去暴政,希求國泰民安。為將者不能以殺戳為本事,應該以戰止戰,以救人死。”
楊玘歎息道“當今中華大地沒有聖賢明主,導致弱肉強食,毀滅家園。唉,隻能聽天由命。若徐將軍憐憫,舍口飯吃,願替將軍守夜打更,以度餘生。”
徐懋功沉思片刻說“楊將軍,你既不願意回故鄉,就做點慈善事,救贖生靈。魏公臨走時交給我一批重傷員已安置在黎陽城內。清理戰場掩埋屍體,其時留下上千個活屍。這些傷者流血未盡,其中多數能夠存活,我想把這些傷員交給楊將軍安置。”
“我?上千個活屍交給我處置,我能嗎?我自個兒隻剩半條命了。”楊玘右手托起血跡斑斑的左手臂膀。
“能,憑楊將軍聲望,傷者就有了求生的欲望,肯定能救活大部份生靈。隻是黎陽城已安置了魏公軍的傷員,隻因敵對陣營的緣故,為防止雙方爭執。不便安置於同一處療傷。”
“謝徐將軍慈悲為懷。不知徐將軍意欲將這批傷者安置到哪裏養傷?”
“不遠不近,大伓山以東幾裏地都是荒廢了的良田。把這近千傷者在那邊安營,糧食不必擔心,大伓山糧倉管飽肚子。治療傷員的藥材,按需供給。輕傷痊愈者種點果蔬,養殖點牛驢鵝鴨,自養自用。楊將軍,你看可行嗎?”
“徐將軍大恩大德,沒齒難忘。”楊玘上肢受傷,邁開健全的雙腿,領著一眾傷員建立了楊玘村。楊玘村延續千年,至今興盛不衰。
徐蓋在老家經營田莊,聽聞黎陽童山大戰死了幾萬人。徐蓋惦記著懋兒,急衝衝來到黎陽看望兒子。見到兒子麵,雙手按住懋兒的雙肩,看完兒子的前身,扳轉兒子的身子看後背,撩起懋兒的長袍看兒子的雙腿。
徐懋功打趣笑道“耶耶,你看夠了吧,兒子身上沒掉一皮一肉。”
“嗯,是頸項這塊傷疤保佑你了。永遠記著,君子不立於危簷之下。”無論兒子比老一輩強大多少倍,父親永遠站在製高點俯視兒子,教訓兒子。
“耶耶,這塊傷疤是我一生的座右銘,咋能忘記呢。耶耶,我想啥了,就來啥。想你了,你就出現在我麵前。近千驍果軍傷員不能回家鄉,我意圖讓他們在此築土屋安家,傷好之後墾荒種地養殖。你來的正巧,幫個忙唄,幫助規劃一下。”
“這是我的拿手本事,為父倒是樂意這件事。隻是你把感兒留居洛口城,我有點不放心。”徐蓋抬頭凝望南方洛川方向。
“耶耶,曆朝曆代的慣例,將軍領兵戍邊,都得有直係家人居住京城作為質子。魏公李密也不例外,築了方圓四十裏的洛口城,所有將軍都有家人居於洛口城作質押,別無選擇。”
徐蓋幫忙楊玘將軍規劃建築村莊,農耕道路,進水排水渠道,置辦農具,畜牧禽獸一概俱全。
車騎將軍楊玘領傷兵在大伓山墾荒安家,名稱楊玘屯田村。傷殘人悼念萬千個同伍亡人,捏些小泥人。分屬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以此寄托哀思,祭祀亡靈。如此小泥人,俗稱泥咕咕,一代一代流傳後人,至今盛行於世。
徐懋功閑來無事,在楊玘屯田村與楊玘將軍探討南征北戰的經曆。長史郭孝恪急衝衝趕來說“主公,不好了。單雄信來人口信,洛口城出事了,出大事了。”
徐懋功急急回城,見到單雄信派來的心腹人。他一五一十訴說居於金墉城與洛口城所有將官的妻兒老小都被王世充控製。實在出於無奈,裴仁基父子,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一大批無敵將軍都歸降了洛陽王世充。
徐懋功急問“我的弟弟徐感呢?”
“徐公子當然也在其中。”
“魏公李密何在?”
“魏公李密戰敗後在虎牢關短暫停留。從金堤關津渡去了大河北岸,西去河陽與王伯當將軍會合。其後動向不知。”
“再探魏公軍情!加急軍情,日夜兼程,急速報訊。”徐懋功來到側院家中,向父親告知洛口倉出大事了。
徐蓋驚問“懋兒,你為啥把感兒留在洛口城?為啥不想法與你同來黎陽城?咋辦,咋辦?”
“耶耶,莫要多擔心,感兒弟弟聰明機伶,五經四書比我強多了。他是人見人愛的小夥子,眾人會關顧感弟的。”
徐蓋平靜一下心態,想來也是如此。順著兒子懋功的話說“曆來領兵在外的將軍,都得留質子在京城。想當年,秦國的質子名叫異人,還當了秦王呢?”
“耶耶,你如此想得開,不責怪我了。現在洛川形勢不明就裏,魏公李密失去洛口糧倉,大軍吃糧咋辦?憑州縣征集糧食供給軍隊,太費勁了。魏公李密應該率領人馬來黎陽倉吧?應該來的!”
徐懋功傳令準備柴禾,以備魏公李密領來大批人馬做飯燒柴。
可惜事與願違,隔日傳來消息。魏公李密帶領兩萬人馬從河陽西去,渡過大河到了南岸,進入函穀古道,似乎西去長安。
徐懋功聽到此消息,仰麵興歎。張亮說“魏公李密貴人看人低,一年半之前攻取洛口倉成立元帥府。將軍你舉薦我進元帥府,李密嫌我沒文才,看不上我張亮。其實選進元帥府的長史、司馬這些文人,都是廢柴一堆,魏公李密把自己焚燒炙烤。”
郭孝恪說“從虎牢關至洛陽城,就那麽兩百裏的地界。丟了就丟了,有啥了不起。從洛川大河以北,直至咱們黎陽倉,地連千裏太行山。地界比洛川大多了,有山有水有糧倉。魏公李密舍近求遠,舍本逐末,沒有好果子吃的。”
徐懋功緩緩而道“唉,魏公失算。自古以來,扼太行者控天下。
商湯滅夏朝,戰於太行山東西兩翼。
周朝滅商紂王,先攻取太行山右翼長治沁陽、山南孟津。決戰於太行山左翼淇衛之地,就是不久前童山大戰左近地域。
秦統六國,先滅趙、魏、韓三國。挾太行山之勢,以攻楚、燕、齊三國。統一中華。
漢朝韓信,先平定趙地、魏地,跨越太行山。再收齊地,繼而滅了項羽。”
徐蓋說“懋兒,近年來長進不少。扼太行者得天下,這些古典大道理從何學來的。”
徐懋功極少得到父親的稱讚。笑對父親說“是大伓山倉糧換來的。許多落泊文人,諸如高季輔、魏征、一門三秀才的杜氏兄弟、杜正論……好多文才與我通宵達旦論述千古世事,故而知識大漲。”
徐蓋大笑“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