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 魏征撰寫墓銘
字數:5214 加入書籤
武廟一哲徐懋功!
冬天的熊耳山,朔風凜冽,雪壓山徑。一府兵來到熊耳山那處茫茫野山溝,千名兵士分段翻動凍得硬梆梆的死屍,總算找到了這個價值無量的無頭屍體。也許山溝裏屍體多,食肉獸無暇顧及這具無頭屍體,整個屍身完整無損。
從熊耳山起程,運送一個無頭屍身到黎陽,行程兩千裏。曉行夜宿陪伴無頭屍身,多麽硌磣人哪。
立春五九尾,黎陽風寒水凍土凍。馬蹄磕擊冰封的黃土地,嘚嘚嘚脆響。魏征從北方魏縣李神通的軍營趕回黎陽。
李世積說“唐皇敇令行軍總管盛彥師,於熊耳山尋到魏公屍身。近日將到黎陽,我催你回來製定安葬儀式,書刻碑文。”
魏征說“這碑文難寫呀。一般碑文褒多貶少,多多褒揚主人業績。給魏公碑文褒揚多了,恐怕朝野有心之士肉中挑刺,吹毛求疵。不褒揚幾句,又愧對魏公,難呀。”
李世積沉吟片刻說“若墓碑不宜刻碑文,就石刻墓誌銘。隨棺槨埋於土中,留待後人論短長,可以嗎?”
魏征說“杜才幹等等幾個縣公要來參加葬禮,可否訃告周邊州縣都出席葬禮?”
李世積說“咱倆去勘探墓地,邊走邊聊。周邊州縣府就不要訃告了,畢竟咱是剛剛歸唐,四周環敵伺窺。淮安王李神通軍務緊要。周邊州縣不請自來,亦不相拒,一切隨其自然。咱們去城外給魏公找塊墓地。”
倆人飛馬出城,圍著黎陽城縱馬一圈,沒有可意之處。又勒轉馬頭向西南倉城奔去,繞著倉城大伓山、浮丘山兜了一圈,還是沒有中意的地方。倆人爬上山頂登高望遠,魏征說“南方數裏隱隱有一高丘地,去看看吧。”
李世積說“那片高丘地,是宇文化及與李密大戰時期的駐營地。西臨永濟渠,北倚大伓山、浮丘山。嗯,好地方,讓魏公葬在生前對手的營地。魏公在九泉之下也會開心的。”
“咱們去看看吧。”倆人騎馬馳騁四裏多路,來到荒丘地。魏征說“好地方,好墓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此地倚山傍水,永濟河中南來北往的航船,都能望到魏公的墓地。就讓魏公在此長眠吧。”
魏征寫就銘文紙稿,李世積細看一遍又一遍,指著那幾行字說“……故吏後來,或居其上,懷漁陽之憤,負其智勇,頗不自安。……這段話修改一下。”
“為啥?這是實話,你父親封了濟陰王。李密不服氣,故而出走熊耳山。”
“魏征兄,這顯得唐皇有陰謀,故意激怒李密。”李世積點明其中曆害關聯。
魏征說“行,刪改這幾行字。還有其他疑問嗎?”
李世積又指著一段話“……秦王親承秘策,帥卒先行……這段話顯示李密死於秦王世民的預謀之中。也修改一下。”
魏征說“喔,改寫成總出六戎,與元帥秦王東討洛邑。……”
李世積點點頭說“世事難得糊塗,如至模糊甚好。”誰知魏征把寫實話的原稿留下,若幹年後,將其編入國史文獻。
總管府史來報,臨河開國公柳德義,陽武縣開國公韋寶,聞喜縣開國公杜才幹到訪。
杜才幹見到了李世積,張開雙臂抱住李世積就放聲嚎哭。賭咒發誓“魏公之敗,敗於內奸獻城,出賣了全體將士們的家小。我誓滅奸人,伸張正義。”
眾人以為杜才幹懷念逝者,發泄心中的悲哀,沒有想到杜才幹不久之後作出驚人之舉。果真殺了一個內奸,提著內奸的頭顱,來到魏公墓地,祭祀李密的亡靈。
總管府外練武場上,搭靈棚、擺香案、掛白幡。靈柩車到了,仵作軍醫給李密的頭顱、屍身淨水沐浴。以蠶絲線密密縫合,再整容沐浴,裝殮入棺。
下葬的日子到了。八根長杆紮成囲型平輦,將李密棺置於囲型平輦中間。
咚、咚、咚,緩緩深沉的鼓聲,震顫黎陽人的心靈。將士們披麻戴孝,列隊大道兩側,矛槊豎立成林,人們恭黙守靜。哇嗚叫的烏鴉,喳喳叫的喜鵲,此時此刻都閉口不聲。
司儀高呼“跪拜送靈。”靈柩前跪滿了送葬人,數千將士們呼天喚地,悲哀嚎哭。
三十二個抬輦壯士,均是一樣高的魁梧大漢子。同樣的大嗓門,身著玄色長袍。
司祭高呼“哈腰抓杠!”
三十二個抬杠人,齊齊彎腰抓杠在手。
“起杠平腰!”
三十二個抬杠人,整齊劃一,把棺輦拎至齊腰高。
司祭高喝“抬杠上肩,靠棺扶棺!”
平輦架到三十二抬杠人肩上,魏公李密的大棺高聳於三十二人方陣的頭頂之上。
司祭高呼“一步九寸,腳下生根!”
三十二抬杠人附吼“嗬嗨!”
司祭高呼“轉彎拐尾,棺輦前行!”
“嗬嗨!”
“四世三公生李密!”
“嗬嗨!”
“牛角掛書文武才!”
“嗬嗨!”
“振臂一呼群雄助!”
“嗬嗨!”
“一殲名將張須陀!”
“嗬嗨!”
“再取東都洛口倉!”
“嗬嗨!”
“四方豪傑齊響應!”
“嗬嗨!”
“盛兵百萬開帥府!”
“嗬嗨!”
“誓滅暴君隋煬帝!”
“嗬嗨!”
“宇文化及敗童山!”
“嗬嗨!”
“壯誌未酬屈天命!”
“嗬嗨!”
“臨陣喪元三十七!”
“嗬嗨!”
“屍首兩分千裏合!”
“嗬嗨!”
“高鳥未盡良弓折!”
“嗬嗨!”
……高亢的號聲,聲聲如錘。敲擊著人們悲哀的心扉,荷戟持槊護棺將士們同聲附吼。嗬嗨之聲,響振雲天,過境之鴉,折翼而墜。
大伓山南方的高丘地,一條新挖斜坡通向地坑,白堊灰鋪壓濕土麵。
三十二人抬棺方陣,緩緩下坡道,徐徐入墓室,輕輕卸棺柩,分寸不差放進外槨底座。作匠快捷安裝外棺槨。
槨柩外的首位,置放一塊青石鑿刻的墓誌銘。銘石長三尺,寬兩尺。上書字三十九行,鑿刻一千二百零二個正楷字。
魏征縞素躬身,恭身墓誌銘石刻前,哀聲誦銘
“昔,天造草昧之初,有聖經綸之始……
懋功隳乎既立,奇策敗於垂成,仰龍門而摧鱗,望天池而墜翼。……
公諱密,隴西成紀人也……
公仗劍雷息,意在亡秦。……
長戟百萬,威礱華夏,聲振宇宙。……
春秋三十七,詔公禮葬焉。……
公以震主自疑,功多是懼,將遠遊以避難,翻塗窮而及禍。惜乎,高鳥未盡,良弓遽折,狡兔不獲,韓盧已亡。
武德二年歲次乙卯,二月庚子,朔十六日己卯,葬於黎陽縣之西南,五裏之平原。
曲展事人之節,是申舊君之禮。故吏,黎州總管、殷、衛、澶四州,黎州刺史曹國公世積等,表請收葬。
……懼陵穀之推移,勒斯銘於泉戶。
……列樹鬆檟,唯餘故人。”
魏征以嗚咽之聲,誦讀銘文……唯餘故人。
李世積,杜才幹……數千李密舊部將士們放聲號慟。悲聲憾地,陰風號野。
磕響頭,破額皮,血跡斑斑灑墓土。杜才幹在墓地發誓“魏公在天有靈,內奸獻城降敵,擄我將士家小,毀我永平大業,斬得內奸頭顱,墓前祭祀魏公。”
司祭呼喊“誦讀銘文完畢。合上《唐上柱國邢國公李君之墓銘》石蓋。轉墓複土。”
上千將士們轉墓三圈,用柳條筐裝土填墓。按古製,王侯葬禮墳高七仞。墓地初成,李世積領眾人打道回府,例行公幹,籌備物資送到淮安王李神通軍營,準備開戰宇文化及。
若幹年以後,有文人高適,途經魏公李密墓,作詩
朝景入平川,川長複垂柳。
遙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後。
若使學蕭曹,功名當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