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武氏葬禮
字數:4446 加入書籤
武廟一哲徐懋功!
並州大都督晉王李治的長史李世積,接到唐皇世民手敕。主辦荊州都督武士彠的葬禮。
武士彠,字信。並州文水縣人。早年經商,家道殷實。隋朝時被迫應征服役,選為率領五十個士兵的隊正。
唐公李淵任職太原留守,需要召募一批心腹府僚,武士彠以一介小小隊正晉升司鎧參軍,主管軍事裝備。
唐公李淵有意起兵奪天下,武士彠積極參與,攻取長安城後,封為壽陽縣公。
唐公李淵禪受皇位,武德元年褒獎起義功臣。武士彠為十七名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有罪可以免死一次。
武士彠曆任庫部郎中,工部尚書,揚州行台長史,豫州刺史,晉爵為應國公。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上位皇帝。利州都督李孝常涉嫌謀反,武士彠出任利州都督。利州局勢平穩之後,又調任荊州都督。武士彠一如既往,勤於政事,當地豪族畏威懷德,政績頗佳。
當下,太上皇病逝噩耗驛傳荊州府。武士彠回想太上皇一樁樁提攜之恩,無以忘懷。原來本是一介商賈,朝庭規律,商戶不得入仕途為官。唐公李淵不拘一格提攜武士彠,成為能出入皇庭的封疆大吏。
武士彠自思量,太上皇將我商戶賤民變成功勳貴族,使我榮宗耀祖。對我恩重如山,想回長安城見一見太上皇的遺容,送一送恩公在陽間的最後一程。
可是朝庭有令,凡是領兵將軍、在外封地皇子、都督刺史,一例不得回京城奔喪。武士彠想看看太上皇遺容,生前無望了。武士彠悲慟欲絕,嘔血而亡。
唐皇世民得報武士彠在任期因公殉職,甚感惋惜。詔令按武士彠遺願,遺體歸葬故土,官造靈柩車,送回故鄉並州文水縣老宅。
並州府李世積接到唐皇世民手敕,令並州府主辦武士彠喪禮,所有喪葬費均由官府供給。
文水縣西倚呂梁山,東臨汾河。境內有文峪河,故而名稱文水。
武士彠前妻相裏氏,生了武元慶、武元爽兩個兒子。武元彠成了大唐開國功臣,按當時規定有兩個賜官名額。哥哥武士棱老實巴交,性格恭順,勤於稼穡。武士彠把這兩官員名額給兄弟武士棱、武士逸。
武士棱喜歡種田,唐皇李淵讓他住到皇家禁苑,在苑中管理農囿種植養殖。
武士逸在齊王元吉府中任職戶曹。
過了幾年,武元慶、武元爽長大成了,此時朝庭實行科舉選官或者戰功補官。元慶、元爽兄弟倆既無戰功,又無文才參與科舉。無官無職在家務農。
武德年間前期,常年征戰,武士彠身職工部、庫部郎中、一直操勞戰場軍備物資。妻子相裏氏與一個兒子病亡,武士彠隻因前線戰事緊急,沒有時間回家料理妻子的事。為此,武元慶、武元爽兩個兒子心存掛礙。
武士彠娶了後妻楊氏,接二連三生了三個女兒,帶著母女四人在外任職。顧及不到老家兩兒子。
因為以上原由,武元慶、武元爽對後娘楊氏自然懷有排斥之意。
碌碌百事,死者為大。李世積領一府軍,搭起軍帳,坐鎮文水縣武士彠老家,悉心辦理皇帝交辦的差事。
武士彠後妻楊氏,領著三個年少女兒,乘驛車伴靈車,自荊州起程,半月之久,方到黃河風陵津渡口。
十二歲的二丫頭武眉愛說話“娘,這津口一水分南北,路牌標著風陵津渡。陵是埋死人的,風陵渡是專渡死人的?若不是為耶耶的靈柩,咱才不願走風陵渡河。”
楊夫人說“傻妮子,給你們講個上古時代的故事,有女神造人。世人稱他為女媧,是咱華人的先祖。女媧煉石補天,造人分男女,置婚姻合夫妻,化育萬物生靈。她的後人有個部族以風為姓,族長名稱風後,他發明指南車,車上有一木人,無論車行東西南北,車上木人手一直指向南方。不論陰霧黑夜,行人都不迷失方向。
黃帝與蚩尤大戰,爭奪中原霸主,九勝未分勝負。黃帝訪得風後有奇術,請風後助戰。風後與黃帝合謀,仿井田製布囲型軍陣,中方格為中軍,前後左右四方為正陣,四角為犄陣。正陣正攻,犄陣出奇兵。大霧彌漫日,蚩尤族辯不清東西南北,黃帝憑指南車識得方向。囲型九宮八方陣井然有序,繼而打敗蚩尤族。
風後死後,葬在大河拐角地,築有大陵墓,後人稱為風陵。因在此設渡口,故稱風陵津渡。”
二丫頭問“風後是男是女?是不是黃帝的皇後?”
“傻妮兒,你問我,我問誰去?唉,你耶耶死得早,如不然他讀書多,也許能告訴你。隻有多讀古書,方曉古人事。”
二丫頭武眉說“隨車帶的書不多,耶耶老家有書嗎?”
楊夫人說“我沒到老宅住過,應該有吧。聽其他人評說你耶耶才器詳敏,少有大節,深沉多大略,每讀書,見有扶主立忠之事。未嚐三事硑讀。
以此看來,老宅應該有藏書。唉,他丟下咱寡母幼女四個人,咋辦呢?”
楊夫人說到傷心處,悲從心起,梨花帶雨,雙眸蒙淚。隨從們都默默不出聲,靜默是抑製悲情的最好方法。
從風陵津渡船上了黃河北岸,並州府接靈柩的人馬早已等候多時,兩路人馬車隊合並一處,浩浩蕩蕩向文水縣進發。
文水縣武氏老宅,李世積詢問“皇帝手敕並州府承辦應國公葬禮,何事為先?”
參軍張文瓘說“世人曰,一命二運三風水。堪輿一處塋地為當急要務。”
找到文水縣兩位堪輿師,在武家土地上選了兩個地方,武士慶、士爽兄弟倆一百個不如意。武元慶說“父親葬禮官辦,陵地應該選在官田。”
李世積明白了武氏兄弟心意。哎,這兩個後生忒吝嗇了,父祖留下這麽多土地房產。親生父親亡故,竟舍不得一塊葬身之地。
李世積思慮,要事情辦得圓滿,隻得另想他法。問文水縣令“附近可有官府閑地?”
“附地沃田,都是武家經營。西山腳下有一低穀凹地,左有玉龍山,右有虎皮山。山水衝下沙磧,未曾分配墾植。”
“去看看。”
兩個堪輿術士看了此地,皺了皺眉頭。一位術士說“風水乃氣化之變。氣者,人之根本。宅者,陽陰之樞紐,人倫之軌,順之則享,逆之則否。此地傍西山,夕陽西下,陽氣退,陰氣生,陰氣重於陽氣,主利女命。”
另一術士說“氣乘風而聚,界水而滯。水去則生氣散,水注而內氣聚。此地東界文峪河水。西界峻嶺,高山流水,居高急泄,不易聚留。又居高臨下,具雷霆萬鈞之勢,流逝聚於遠方。近者受累,遠則受益。”
又說“堪在天,輿在地。天地間萬物輪回。此地西傍千裏呂梁山。東臨百舍汾河水。呂梁山與汾河水並行極遠之地,不利於輪轉。山無環抱,水不環繞。呈現鳳鳥展翅,劍出玉匣之勢。似乎大吉大凶之象。”
又說“如此大吉大凶之象。按庶民之命衡量,為勢惡之象,猶如梟雄比對平民。按貴人命衡量,得王命庇護,方能鎮壓極貴、極煞之象。”
堪輿術士的玄之又玄一番論述,武氏兄弟聽得雲裏霧裏,似懂非懂。兄弟倆相議。占了山腳下這沙磧地作墓地,整個這片山嶺就是武家私產了。
武元慶問“都督大人,兩位大師繞口令。啥意思呀?”
李世積說“三才天地人,人欲相地,天亦相人。大師的本意說的是。左倚玉龍山,右依虎皮山。西蒞山,東臨水,大起大落,需貴人之命方能抗衡,否則利陰不利陽,利遠不利近。”
術士說“貴命才能壓凶煞。平常人最好遠離此山腳,在文峪河平川上築陵,後人平平淡淡安安寧寧。”
武氏兄弟相議,平川都是自家地。在自家築陵墓,這片山嶺不能為我武家所有。武元爽說“先父葬禮是皇帝所詔,這就是貴象貴命。就定在此山下沙磧地。”
堪輿術士領了賞錢回程,邊走邊議此地陰盛陽衰,兩個公子貪戀無度,恐難善終。
軍中工匠士卒數百人,在西山腳下掘墓穴,泥砂鬆疏無塑性,掘了塌方,塌了再掘,鍬動沙流。匠作工於四周打了排排木樁止流沙,好歹人多勢眾,方能砌成墓道墓室。又把厝柩多年的元配妻子相裏氏入墓合葬。
軍中儀仗列隊,軍樂鼓吹,葬禮隆重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