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潼關

字數:5019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我的唐朝歲月 !
    “金礦?李郎,比消息準確否?”湯縣令的眼睛都蹬直了,這個要是落實了,那麽對於自己的升遷要起決定性的作用的
    “大人,絕對準確!此事情不能妄語!”李銘肯定的說道!
    ”李郎是如何知曉潼關有金礦的?“
    關於這個事情,作為後世的人,李銘當然知道了,不過現在隻能胡謅了!
    ”大人有所不知,我自隴西的時候,遇到一個商賈,他自洛陽而來,前往西域,販賣絲綢!當時他路遇暴雨,恰好到我家避雨!
    所帶貨物,需要晾曬,所以在我家盤桓許久!自感此次生意估計要賠,閑聊之際,盡發牢騷!我隻能不停的勸慰,醉酒之餘,說了一些冒犯朝廷的話!“
    ”大人知曉,商賈在本朝地位確實不高,後人還能從事科舉,他們一生重利,對於挺而冒險之事,甚至敢於朝廷法度於不顧!
    此商賈走南闖北,多有見識!他經過潼關之時,在一條小河之上,撿到一塊狗頭金,心裏狐疑,然後沿著河床往上探尋,發現河中多有沙金,按照他的說辭,如果再往上山走,就會發現更多金岩!“
    ”當時我認為他是胡謅,結果他拿出來了狗頭金,我才相信!您也知曉,礦脈一般歸朝廷所有,私人不允開采,所以就這個事情,他頗多怨言,說誰最先發現,就應該享有優先開采權,即使朝廷征收,亦應該給予一定股本!當時我聽了也就一笑而過,唐突朝廷之事,李某還是不敢妄言“
    ”此商賈現今何在!“
    ”也算是他命運多舛,因暴雨耽誤行程,急於趕路西行,在裏我家不遠的山穀中遭遇泥石流,整個馬隊全部被掩埋其中,無一幸免!“
    湯縣令唏噓到”還真是一個命運多舛之人!“
    ”此商賈有沒有告訴李郎,發現金沙之地?“
    ”大人,潼關,我從未去過,不過他所說經過的是一個叫潼峪的地方,如果有沙金,那麽周圍山上就可能有金岩!“
    “不過,李郎,事關金礦,牽動的是各個勢力,聖上、工部,戶部,我們不好運作啊!”
    “大人,您可以從工部或者和工部熟悉的人,托人找一些熟悉探礦之人,待事情有了眉目之後,再上報朝廷,這樣,即使我們不能從中得到多少實惠,但是這個對大人是大功一件啊!實屬機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李郎所言極是!我有一個堂兄,倒是認識一些對礦脈熟悉的人,不過近年交往的不多!”
    “大人過慮了,姻親不在於多聯係,而在於利益,現有潼關金礦這個葫蘆卜,還愁你堂兄不動心!”
    “胡蘿卜?”
    李銘啞然一笑,自己多嘴了,胡蘿卜這個說法,後世的人一聽就明白,但是當下確實不能隨意說!李銘把胡蘿卜理論和湯縣令說了以後,湯縣令也是開懷大笑!
    “李郎,關於潼關金礦的事情,你和其他人有沒有說過?
    “大人放心,我就和您一個人說過,您是本縣父母官,以前是苦於沒有和大人結識,不然早就告訴大人了!”
    李銘的話湯縣令倒是認可,想想看,一個鄉下小子,無緣無故的跑到縣衙,一個人也不認識,就說哪裏有金礦,任誰也不會相信的!
    ”目前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大人所言極是!我聽聞金礦有很多伴隨礦,裏麵有銀,銅,鐵等其他礦脈,如果我們能盡快的探明一些情況,對於朝廷的考評,大人就不用擔心什麽了!“李銘還是用胡蘿卜吊住湯縣令!
    ”不錯,我們應該盡快安排下去,到時候李郎可以一起到潼關走一遭!“
    這個時候,李銘是不能推辭的,應了一聲!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湯縣令先安排李銘住在縣衙,然後就著手下一步尋找金礦的事情了!
    潼關,地理名詞。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乾隆皇帝遊曆帝國大好河山,行至於此,也不免感慨潼關之險峻,並於城樓外橫額上留下“第一關”的鎏金禦書。
    潼關設於東漢末,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隋代南移數裏,唐武則天時北遷塬下,形成潼關城舊址。唐置潼津縣,明設潼關衛,清為潼關縣,民國時襲之。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進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穀,穀南又有12連城;
    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穀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裏形勢的隆要。杜甫遊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潼關縣秦嶺地區,埋藏有金、銀、鉛、石墨、大理石、蛭石等多種礦物,分布範圍較廣,藏量比較豐富。據今發現北宋“崇寧三年”(1104)的礦洞石刻,大約900年前就有民開采金礦石。在潼峪、蒿岔、太峪、東桐峪等峪道都發現有礦洞遺址,僅麻峪就有72孔。曆代官府屢禁庶民開采利用。明代17任兵憲都殘酷地鎮壓過礦民。
    西潼峪佛頭崖下有銅礦,官府曾經開采,因礦苗未成熟而終止。清代還有礦師勘查,立石標記。又載:西南牛角嶺有煤礦,民國十年(1921)有人集資開采,因資竭而輟,但不知其是否有煤礦。
    建國後,1958年“大煉鋼鐵”時,群眾在東桐峪河浪鐵砂發現砂金,一度廣為流偉。1965年陝西省地質局派出勘探隊在本縣秦嶺山區對礦產資源進行普查,經普查、初查、詳查確有金礦石。1972年縣籌建開發大理石礦。1975年前後,近山地區社、隊集體和個人挖掘蛭石、大理石、蛭石加工等工、副業生產迅速興起。
    潼關金礦,自宋代就要開發,研製延續到現代,李銘整個穿越者,為了自己,將金礦開采提前了一個朝代,希望平行世界裏麵的後世人不要埋怨自己!
    在縣衙已經呆了一個多月,李銘倒是在湯縣令府上對於當今朝廷上的三省六部,大小官員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和後世記載的出入不算大,當然,曆史總是偏向於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侍郎一下,都乃聊聊數語便記載其一生!
    一天,湯縣令一個仆從告知李銘,說湯縣令有請!
    李銘不敢怠慢,趕緊來到湯縣令後衙,此次和湯縣令在一起的,有縣丞和縣尉,整個算是湯縣令的班底,還有一個陌生人!
    ”李郎來了,介紹一些,這個是我堂兄,湯仁,字明仁,這個是李銘!“
    ”明仁兄,初次見麵,以後還請關照!“
    ”哪裏哪裏,以後還要仰仗李郎!“
    場麵話說完之後,湯縣令就開始進入正題.
    ”李郎所言極為準確,我兄帶一幹人等,在潼峪、蒿岔、太峪、東桐峪等峪道均發現有金岩,此次收獲重大,可惜,並沒有在河川之中發現狗頭金!“
    湯仁道”狗頭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哪裏會如此容易得到溝通金!“
    ”那麽下來,大人有何打算!“
    ”哎,正如上次李郎所言,礦脈屬朝廷所有,各個州府均無開采之權,我們隻能上報朝廷,然後由朝廷開采!所得黃金也一律上繳國庫,對於我縣,並無多大益處啊!“
    ”大人所慮,乃治下百姓之福祉,此百姓之福啊,然朝廷法度,不可侵犯,上報朝廷,是重中之重,不過,匯報也需要講究策略!“
    ”李郎,此話怎講?“
    ”大人,如您層層上報,到最後,落到您身上的功勞估計大打折扣!“
    李銘非常明白此中的道理,如果湯縣令先報道刺史府,然後由刺史在上報朝廷,然後的論功行賞,湯縣令能得到的好處,那就實在少的不能再少了!
    當然,湯縣令比李銘更明白其中的道道在那裏,作為一個沉浸官場多年的油子,他知道其中的利害所在!
    ”李郎,計將安處?“
    ”大人,如果您能通過關係,讓工部侍郎知曉一二,估計大事可期!“
    ”如刺史質詢,我等該如何應答?“
    ”此時容易,您可以和侍郎大人事先溝通一二,就說此事乃是由工部牽頭,您隻是跑跑腿,因工部要求,才暫時未報知刺史!“
    ”李郎,你不為官,實乃官場之幸啊!“
    ”哪裏哪裏,我在大人治下做事,所作所為不算侵擾唐律,許多事情事先應告知大人,然大人不以李某唐突,微服私訪,禮賢下士!我能為大人獻策一二,實乃幸事!“
    然後李銘就提出告辭,如何疏通上司,這等事情,不是自己能參與的,那是湯縣令他們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