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 子
字數:4775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我為太子師 !
隋文帝有五個親兒子。
而且這五個親兒子都是一母所生,都是嫡子!
隋文帝作為一個皇帝,在他的統治時期,誕生了“開皇之治”,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皇帝。
但,作為父親,隋文帝很失敗。
為什麽說隋文帝很失敗?因為他的五個兒子很失敗!
老大楊勇,先立後廢,奢侈腐化,率意任性。
老二楊廣,弄虛作假,殘暴偽善,好大喜功。
老三楊俊,荒淫奢侈,驕橫跋扈,屢教不改。
老四楊秀,生性殘暴,精力充沛,熱衷政治。
老五楊諒,優柔寡斷,無勇無謀,貪生怕死。
給楊安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二楊廣,因為楊廣順利奪嫡,成為後來的隋煬帝,在五個兄弟中壽命最長,雖然也隻活了49歲。
隋煬帝在曆史上爭議較多,但對他“暴君”的評價卻是一致公認的。為了滿足他的好大喜功,他剛愎自用、殘殺功臣,窮兵黷武,想要踩著萬民的屍骨摸天,最終罵名千古!
所以,就算隋煬帝曾經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建立不世之功,但楊安還是認為他算不上成功!
如果他有選擇的機會,他會從這五個皇子當中選哪一個來教?
楊安想起了前世地震之前,那名調皮男生的問題。
其實,在此之前,他自己有過這樣的考慮。
老二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肯定是排除在外的。
因為楊廣善於隱藏,為了目標可以壓抑自己的其他欲望,這還是人嗎?
這根本就不是他能夠教得了的。而且後來的隋煬帝,驕傲自大,剛愎自用,誰敢提反對的意見,那就是死。就算他成為楊廣的老師,可是到後來,他看不得楊廣的所作所為,稍微提點意見就被處死了,這也太不值了。
老三楊俊,驕橫跋扈,屢教不改,楊安沒有自信能教得了。
老四楊秀,殘暴到把囚犯活生生剖腹來取樂,楊安覺得太恐怖。
老五楊諒,懦弱無能,膽小怕死,還不肯聽勸,教了也是白教。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
雖然前世楊安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但那更多的隻是作為一種激勵,是一種理想狀態。在真實的社會中就算有,普通人也根本看不到,更別說接觸到。
現實當中,同一名學生,很可能不適應別的老師的教學方式,卻適應你的教學方式,但你並不能因此就說能教好所有的壞學生。
就比如給你送來一個智商高於你的壞學生,你立馬就束手無策。因為你所有的行動,在高智商的他看來,都是“小兒科”。你會備受打擊而變得沮喪。
所以,如果在隋文帝的五個兒子當中選一個的話,楊安會選楊勇。至少楊勇在曆史記載中,沒有暴虐的劣跡,而且,就算別人對楊勇提出批評建議,楊勇也沒有進行打擊報複。
更何況,楊安掌握的曆史知識中,楊勇在施政方麵也可圈可點。其中,在處理北齊遺民問題上,就體現出比隋文帝更為先進的治國理念。
楊安現在所處的隋朝,由之前的北周和北齊合並而成。而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是在北周長大的;北齊相對於北周,社會發展程度比較高,尤其是北齊的工商業,在北周根本就見不到。
隋文帝的思想過於老套,認為老百姓不是當兵就是種地,根本就不應該存在第三種職業。
在隋文帝看來,那些離開土地,從事工商業的勞動人民就是遊手好閑的刁民,而刁民一旦遊手好閑,就會為非作歹、擾亂社會。
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思想,隋文帝豈能讓這些刁民任意妄為?他認為應該加以懲罰。
所以,隋文帝發話把這些人遷到北方邊境去。這就相當於流放。
一旦這些百姓被無故流放,就會不滿大隋的統治,民怨沸騰甚至造反都有可能。至少會讓整個山東地區都騷動起來。
就在此時,太子楊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跟父皇說,讓北齊的遺民移風易俗是件大好事,但百姓戀土懷舊是人之常情,如果操之過急,強迫他們離開故鄉,容易引起變亂。假如慢慢引導,假以時日,讓百姓們沐浴皇上的聖恩,百姓們自然就漸漸走回正道了。
好在隋文帝還算開明,聽勸納諫,也因為楊勇的建議,山東地區的老百姓僥幸躲過一劫。
由此可見,太子楊勇寬仁忠厚,同時也算是有一些施政能力的。
這恰恰是在五兄弟中,楊安唯一看得上的品質。
為什麽說“唯一”?
因為楊安也很無奈。由於隋文帝教子不得法,五個兒子都算不上優秀。
之所以選擇楊勇,純粹是“矮子裏麵選將軍”,隻能將就。
衝著寬仁忠厚不暴虐這點,楊安認為楊勇還有藥可救。而其餘的四位皇子,根本是無可救藥!
但這並不代表,楊安認為楊勇繼位後,會是一位好皇帝!
楊勇還有著很多的缺點,比如說荒淫奢侈,貪圖享樂,道德自律性差;
還比如說,楊勇政治覺悟差,簡直沒有一點點對政治鬥爭的敏銳!
楊安曾經分析過楊勇為什麽會失敗。
他認為楊勇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政治覺悟太差!
如果太子楊勇,有楊廣一半的政治覺悟,哪怕是一半的一半,四分之一的覺悟,他也不至於同時讓父皇和母後不滿,最終被廢。
隨後楊廣剛登上皇位,就假傳隋文帝遺詔賜死楊勇。
就算楊安穿越過來,真的成為太子楊勇的老師,可麵對這楊廣這樣強大的對手,強大到為了目標,可以壓抑自己的“非人類”,他能協助楊勇保住太子之位,並順利登上皇位嗎?
他有幾顆人頭,夠隋文帝和楊廣砍的?
“沒想到啊沒想到……”楊安無奈地苦笑:在前世,他隻是想想而已,沒想到現在卻變成了現實。
跟著楊安又想到,即使麵臨如此難的局麵,他還是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路,當好太子的老師,好好協助太子楊勇,和楊廣搏一把,但博的後果難料。如果失敗,後果比高考失敗還要嚴重得多,命都沒了。
第二條路,就是保命要緊,找個機會,離開太子,也遠離其他皇子,最好是離開皇宮遠遠的。這樣,太子楊勇,無論是被廢還是被殺,都沒他什麽事。隋煬帝上台,殘殺功臣,也輪不到他。
可思考再三,楊安最終還是選定第一條路:當好太子的老師,和那個善於隱藏的楊廣搏一把。
目標是保太子之位,避免太子被廢,並順利登上皇位。
跟城府極深、登上皇位前都一直偽裝得很好的楊廣比起來,楊安的優勢就在於:他是從後世穿越來的,不管楊廣怎麽隱藏,他都不會相信,而且要找機會揭露楊廣本來的真麵目。
既然上天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他就要去珍惜。他要去搏一把。
就算博的後果是失敗,他也會因為拚搏過而無怨無悔,不留遺憾。
更何況,他也有博的資本。他的前世,不僅是一名初三曆史特級教師,更是身兼班主任;不僅有曆史知識,還有教育知識;不僅有理論,還有實踐。
楊安把“教好太子”是作為一場戰爭來打的,他甚至認為比戰爭還要殘酷。
因為即使是戰爭失敗,參戰的士兵雖然有戰死的,但也有活下來的。但“教好太子”失敗的後果隻有一個,那就是死。
既然是戰爭,那就要製定戰略戰術。
楊安製定的第一個戰略方針就是:贏得太子的信任。
具體到戰術的執行上有三條:
第一,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要讓太子知道,你是站在他那一邊,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麵;
第二,積極加入太子的朋友圈,和太子的朋友打成一片;
第三,成為太子朋友圈中的老大,當不了老大至少也得成為主要人物,成為太子最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