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枯燥與堅持
字數:4524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我為太子師 !
楊安對訓練的結果很滿意。
第一次帶兵,便能以五敵十,楊安自我感覺良好。
他本來還擔心自己在曆史和兵法上學到的知識,紙上談兵很強,真正實踐起來很衰。
可是沒想到,真正應用到實踐當中,就如開掛一般。
這樣的結果,讓他自己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那些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實在是太寶貴了!
連楊安自己都被震撼到,就更別提那些經他訓練的十名士兵,他們已經把楊安當做神一般崇拜。
但楊安並沒有因此而滿足。
經過短暫的休息後,楊安下達了新的命令。
這次不是五人隊了,而是訓練的十人全部加入,對抗從內率府調過來不久的二十名士兵。
演武廳內現在加入對抗的有三十人,另外還有剩下來的十名士兵和楊安在旁觀。
對戰雙方的總人數從十五人變成了三十人,對抗的場麵也更加讓人震撼。
在雙方對抗開始之前,楊安宣布了新的規則:
對抗過程中,倒地者被視同為陣亡,立即退出對抗,不遵守規則者叛輸。
趁著兩個五人隊還隔著一段距離,還沒有合並成一個十人隊,楊安便一聲令下:
“開始!”
語音剛落,二十名士兵便已經先發製人,如猛虎下山一般同時撲向兩個五人隊。
可以看出,這二十名士兵顯然已經吸收了之前戰敗的經驗,知道時間耗得越長,越是對他們不利。
所以一開始便使出全力,想要打個閃電戰,須臾之間解決戰鬥。
可是這二十人因為缺少指揮,兵力不能平均分配,其中一個五人隊吸引了十二人,另一個五人隊則隻用對付八人。
雖然被十二人圍著的五人小隊進退不能,可是另一個五人小隊卻移動著靠了過來。
很快,兩隻五人小隊合並成了十人小隊。
而相對於五人小隊,十人小隊更能發揮陣法的威力。
因為五人小隊對付左側,就對付不了右側,顧得了右側顧不了左側,唯有收縮成圓,才能有效防禦。
而十人隊則是兩列隊伍,左側與右側互為策應,更能發揮陣法的優勢。
兩支五人小隊合並後,勝敗已定。
楊安看出勝敗後,便叫停了雙方,讓他們進行短暫休息。
但因為腦海中的靈光一閃,楊安將二十人叫到一起,教個他們一個新的法子。
於是,雙方開始了第三次對抗。
這一次,楊安仍然有意讓兩個五人小隊隔著一段距離。
隨著一聲令下,二十人中的十五人衝向一直在對抗的五人小隊,而剩下來的五人,則拚命攔住另一個五人小隊。
這就是楊安從兵法上學到的一招: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以少數兵力拖住敵方的援兵,集中優勢兵力打掉敵方被圍住的兵力。
這一次的結果是,十五人氣勢如虹,而最先被攻擊的五人小隊一直在參加對抗,現在要以一敵三,明顯力不從心,短時間內被擊垮。
打援的五人,雖拚盡全力,卻險象環生。幸虧十五人速戰速決,趕過來支援,以二十人對五人,再次迅速解決戰鬥。
看著士氣下降的十人隊,楊安的臉上卻露出了笑意。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如果隻經過短短三天的訓練之後,便能對抗兩倍以上的敵人,還能輕易取勝,那他們的尾巴還不翹上天?
以後還怎麽讓他們刻苦訓練?
楊安一開始並沒有責備他們,隻是讓十人聚到一起總結失敗的原因。
可這十個人卻士氣低落,也可能這幾天的訓練讓他們感覺太累了,連話都不想說。
楊安看在眼裏,走到十人跟前,不但沒有絲毫同情,反而一臉嚴肅地讓他們站成一排,聽他訓話:
“一開始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你們認真訓練。”
“麵對兩倍的對手,也能取得勝利,是認真訓練給你們的回報。”
“而在真實的戰場上,如果能取勝,便能保住自己的腦袋。”
“這樣的回報,就是訓練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可你們僅僅隻訓練了兩三天,便叫苦叫累,哭著喊著訓練太枯燥。”
“你們嘴裏枯燥的事,能跟上陣殺敵相比嗎?”
“你們認為一件事枯燥,大不了不去做,可以有別的選擇。”
“但是,既然是當兵,就得隨時準備好上陣殺敵。軍令下達的那一刻,你們有得選擇嗎?”
“沒有選擇!”
“因為這是掉腦袋的事!”
“訓練得好,你陣法熟練,便能砍了敵人的腦袋。”
“訓練得不好,你陣法不熟練,敵人便砍了你的腦袋。”
“你怎能因刻苦訓練不夠,而被敵人砍了腦袋?”
“除非你是不要性命的呆子,自尋死路!”
“況且堅持刻苦訓練,砍掉敵人的腦袋,還能換來軍功和名聲。”
“這樣的好事,你們又怎能不堅持刻苦去做?”
一頓痛罵之後,楊安命眾人原地休息,稍後還要進行一場對抗訓練。
十人小隊被楊安痛罵過後,反而被激發了新的士氣,認真總結起失敗的原因。
短暫的休息結束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對抗訓練。
此次是十人小隊擺好陣型後,迎戰三十人的進攻。
因為十人小隊已經提前擺好陣形,再用各個擊破的法子已經不現實,三十人隻能一擁而上,從四麵八方發起進攻。
讓眾人感到意外的是,楊安持著一根長槍,加入到了十人小隊之中。
楊安的到來,讓十人小隊低落的士氣重新大振,達到了新的巔峰。
此時的演武廳內,共有四十人,是對抗訓練開始以來,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
這一次的廝殺,前所未有的激烈。
如果不是楊安有令,禁止喧嘩。喊殺聲定能把演武廳的屋頂給掀翻。
可盡管如此,偶爾還是有人殺得忘乎所以發出聲來,楊安不得不出麵厲聲嗬斥。
十人隊因為有楊安的加入,重新士氣高漲。
楊安加入隊伍之後,站到了隊伍的最前麵,和兩名盾牌手並排,儼然是十一人小隊的首領。
這種安排,並不僅僅是楊安身先士卒的緣故。而是陣法要求,原本就是十一人的陣型。
楊安一開始沒有加進去,是因為他想看看此陣法有沒有什麽弊端,是否可以改進。
就比如之前的五人隊,短兵手受到攻擊如何應付,兵書上並沒有介紹。楊安經過觀察後,便設計出了陣型收縮為環形甚至閉環的應對之法,實踐後證明非常有效。
雖然楊安沒有參與過十人陣型的訓練,但對於十一人陣型中,他應該發揮的作用,早已心中有數。
十人隊也因為有他的加入,如虎添翼,很快就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