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難以下咽的米粥

字數:4765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我為太子師 !
    三位家主商量過後,再次說出了一個數字。
    這個數字,甚至已經超過了官倉所缺少的糧食。
    太子和楊安終於點頭。
    趙、李、王三個家主,隨後被送了回去。
    可是三家家主剛回到家中,在楊安的安排下,縣衙便派人將糧食從他們的糧倉之中拉回了官倉。
    清點數量後,再將這批糧食分發到災民的手中。
    而鹹陽內各處災民集中的地方,早已分別架起了大鍋,就地熬粥,分發給災民。
    到鹹陽後的第三日。
    在楊安的建議下,太子親自到施粥現場就地考察。
    隨後,太子、楊安以及趙七三人,來到了縣衙附近的一處施粥點。
    不想此處負責施粥的官吏,恰好在縣衙裏見過太子等人。
    看到太子殿下親臨現場,慌忙就要下跪,卻被楊安製止。
    楊安告訴這名官吏,不必拘禮,他們隻是隨便看看。
    隨後,楊安讓這名官吏找來一隻幹淨的碗,盛了一碗粥親自端給太子:
    “請太子殿下也嚐嚐滋味如何?”楊安小聲道。
    太子打量著楊安端上來的這碗粥,雖然很稠,但是沒有一點油星,更沒有可下飯的菜肴,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如此倉促之間熬出來的米粥,僅僅是看相,跟他在東宮內所吃的山珍海味,便已相差了十萬八千裏。
    可是看到楊安期待的目光,太子還是接過來嚐了一口:
    “除了有點鹹,什麽味道都沒有,”太子搖頭道:“實在是難以下咽。”
    “太子殿下,您再看看他們?”楊安示意太子道。
    太子順著楊安的目光看過去:隻見那些災民們,吃上熱乎乎的米粥之後,一臉滿足的模樣。
    太子不由看得呆了。
    半晌,太子才唏噓道:
    “本宮從未想過,一碗寡淡無味的米粥,在他們的嘴裏,似乎是這世上最美味之物!”
    “若非身臨其境,又如何能體會民間疾苦?”
    “恭喜太子殿下!”楊安臉上露出笑容,
    “下官請求太子殿下,吃完這碗米粥,體會更加深刻!”
    “少師,你……”太子一愣,沒有料到楊安會有後招:“這就沒有必要了吧?”
    “下官隻是請求,”楊安一臉鄭重道:“是否要吃完這碗米粥,還請太子殿下您自己拿主意。”
    “不過下官以為,有如此多百姓在一旁看著,太子殿下一定會吃完這碗粥的。”
    “好你個楊安!”太子佯怒道,“本宮吃一碗,你得吃兩碗!”
    “太子殿下,這施粥可是有規定的,”楊安笑道,“災民每人隻得一碗,兩碗就壞規矩了。”
    “那就讓趙七也領一碗,”太子也笑道,“把他那一碗也讓給你吃。”
    楊安無奈,隻得讓施粥的官吏盛了兩碗粥,陪著太子在一邊開始吃起來。
    不過相對於太子來說,楊安並沒有覺著難以下咽,吃完兩碗的功夫,太子也恰好艱難地吃完。
    “少師,本宮可是記住這頓難忘的米粥了。”
    “下官希望,太子殿下記住的不僅僅是米粥,還有這些忍饑挨餓的百姓。”楊安適時補充。
    “這樣的米粥,應該讓那個錢縣令也來嚐嚐。”太子若有所思。
    “這倒是個好主意。”楊安笑道,“不過他更適合吃牢飯。”
    “說到這個錢壽安,他身後一定有更大的後台。”
    “否則一個小小的縣令,斷然不敢如此膽大妄為。”
    “少師,”太子看向楊安,“不若我們回縣衙,審出他究竟是受何人指使?”
    “下官以為,賑災比審問錢壽安更重要。”楊安搖頭道,
    “施粥現場,太子殿下已經看過了,大可放心。”
    “下一步,是要看開倉放糧進行得如何。”
    “這一次,我們一定要去鹹陽最偏僻的地方。”
    “如果連偏僻地方的災民,也能領到糧食,”
    “便能說明,開倉放糧被真正執行到位。”
    “太子殿下才能真正放心。”
    “好!”太子讚成道:“便依少師所言。”
    隨後,楊安讓趙七到縣衙去牽了三匹馬過來,一人一匹,騎著出了鹹陽城。
    此次,他們的目的地是鹹陽城外,較大的村莊。
    剛出城門不久,三人便就近下馬,去附近的村莊考察一番。
    楊安正好借此機會了解了一下大隋的農村製度。
    此時的大隋,以五戶為一保,設保長;
    五保為一裏,設裏正,
    四裏為一黨,設黨長。
    也就是說,一個黨長,管理大約一百戶人家。
    因為他們在兩日之前,便已命令開倉放糧。
    所以等他們經過這些村莊的時候,官糧也已經運送到位。
    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將糧食全部發放到位。
    但是這是鹹陽城附近的農村,並不能說明政策已全部執行到位。
    離開這些村莊之後,在楊安的建議之下,太子一路沒有停頓,策馬揚鞭,一直走了一個多時辰。
    直到日頭快要偏西的時候,三人看到附近村莊有炊煙升起,這才打馬進了村莊。
    三人專門找了沒有炊煙的一戶人家,走進之後,發現裏麵隻有一對年老的夫婦。
    兩人正對麵而坐吃著什麽。
    “你們……你們是誰?”老婦人聽到動靜,回過頭來。
    “老人家,我們路過此地,想找口吃的。”楊安上前答道。
    “現在幹旱成這樣,”老婦人搖頭,“喝的都快沒有了,哪裏還有吃的。”
    “吃飯不可以,”老丈搶過話頭,“不過這草根也是能充饑的。”
    “你們不嫌棄的話,草根倒是可以分給你們一些。”
    聽到老丈的話,三人這才發現,桌上的正是草根。
    “難道你們沒有領到朝廷發放的糧食嗎?”太子奇怪道。
    “沒聽說發放糧食,”老丈搖頭,“不過村裏來了幾個人,不知從那搞來的糧食,說是可以便宜賣給我們。”
    “賣給你們?”太子皺眉,“有多便宜?”
    “跟沒有大旱之前,差不多的價錢吧。”老丈回道。
    “老丈,”楊安看著桌上的草根:“你們怎麽不去買一點?”
    “我們倒是想買,”老丈苦著個臉,“可是人家不賣給我們。”
    “不賣給你們?為何?”
    “還能為何?”老丈氣憤道:
    “這裏的事情,都是黨長說了算,”
    “他說賣給誰,就賣給誰,”
    “跟他關係好的,才能買到糧食。”
    “關係不好的,得十倍價錢才能買得到。”
    “豈有此理?!”楊安看向太子,
    “公子爺,您說這事該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