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事關重大

字數:431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我為太子師 !
    楊素向來追求奢侈享受慣了。
    楊約深受兄長的影響,雖由於身體上的缺陷,不得不放棄對美女的愛好。但對金錢上的追求,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出於了解對手的需要,楊安對楊素兄弟倆的奢侈作風素有耳聞。
    兄弟倆之所以有追求奢侈享受的資本是由於隋文帝對功臣的賞賜。
    隋文帝在建國之初,是一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好皇帝。
    雖然他生性吝嗇,但是獎賞功臣卻一向都很大方,這也是很多舊朝大臣願意跟隨隋文帝的重要原因。
    楊素在大隋建立之初,曾經立下過赫赫戰功,也因此得到隋文帝的很多賞賜,慢慢養成了奢侈的作風。
    而且楊素以為憑自己的能力,必將立下更多的戰功,得到更多的賞賜。
    可是楊素完全沒有想到,半路上殺出來個楊安,導致他在平江南、平突厥等重大戰爭中,再沒有立下什麽大的戰功。
    沒有戰功,就很難再得到皇上的賞賜。
    缺少了皇上的賞賜,奢侈享受也就難以為繼。
    楊素自命風流瀟灑,對於不能繼續奢侈享受,還能泰然處之。
    可是楊約對金錢的追求,更超過楊素。
    也因為身體上的缺陷,楊約在金錢方麵的追求,更加沒有底線。
    但楊約無論是智力,還是謀略,都超過一般人。所以盡管他不擇手段謀取財富,但卻一直做得天衣無縫,讓人很難抓到他的把柄。
    得知左眼眉毛上有疤痕之人與楊約府中有聯係後,楊安不得不懷疑,借賑災之機斂財的腐敗案,與楊約有關。
    因為鹹陽縣令錢壽安一死,便就此掐斷了借賑災之機趁機斂財的線索。
    而掐斷這條線索的,正是左眼眉毛上有疤痕之人。
    但這些目前都隻是楊安的懷疑,並不能就此給楊約定罪。
    而且眼下,楊安和太子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這件事,事關生死,稍有不慎,太子之位不穩,必將引來殺身之禍。
    權衡得失以後,楊安讓趙七繼續緊盯左眉毛上有疤痕之人,一旦發現確鑿證據,立即匯報。
    而在如何處理宇文甲這件事上,楊安和太子商量一番之後,也做出了新的對策。
    兩人一致同意,繼續放長線釣大魚,將計就計。
    宇文甲不但沒有得到任何懲罰,反而在得到楊安和太子的吩咐後,毫發無傷地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東宮內外鬆內緊,雖然宇文甲表麵上若無其事,但實際上他的家人已經被作為人質,牢牢控製在太子的手中。
    外表上看,宇文甲仍然如往常一樣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實際上他的內心早已煎熬萬分。
    他隻盼著一日之後的那個下午的來臨,到時候無論這件事是成還是敗,對於他都是一個解脫。
    楊安和太子,也同樣靜靜地等候著一日之後那個下午的來臨。
    等待的日子,顯得更加的漫長。
    此時的隋文帝,已經不再每日早朝,除非有要事,才會命諸位大臣第二日早朝。
    而宇文甲所說的日期,恰恰沒有早朝。
    好不容易終於到了這天的下午,還沒等宇文甲出門,楊安和太子已超前一步,趕往仁壽宮。
    楊安和太子以為,他們去得已經算早的了,可是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比他們還要早。
    等楊安和太子進入仁壽宮以後,這才發現,楊素兄弟倆,以及宰相蘇威,正在和隋文帝、獨孤皇後談論事情。
    見到楊安和太子之後,隋文帝本來皺著的眉頭卻舒展開來:
    “你們來得正好,眹正為此事發愁呢。”
    楊安連忙和太子作揖行禮,見過隋文帝和獨孤皇後。
    隋文帝賜座後,楊安和太子這才明白,隋文帝是為秦王楊俊之事發愁。
    秦王楊俊,是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也就是太子楊勇的三弟。
    太子的這個三弟,天性善良,而且沒有任何從政方麵的想法,但由於隋文帝的教育上的不得法和疏忽,同樣讓他染上了奢侈的惡習。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楊俊生在了帝王之家,從小就不缺吃穿,再加上他又沒有什麽追求,自然就逐漸耽於享樂。
    最主要的是,楊俊的父親貴為天子,再加上隋文帝疏於管教,楊俊的享樂輕易就能得到滿足,所以這也逐漸養成了楊俊奢侈的壞習慣。
    但秦王楊俊還是有一個愛好,他對建築感興趣,特別喜歡把自己的宮殿裝飾得富麗堂皇。在隋文帝眼裏,這明顯就是奢侈。
    楊俊的奢侈僅僅是用自己的錢財倒還罷了,因為畢竟是自己的兒子,不至於引起隋文帝的憤怒。
    可偏偏楊俊身為秦王,拿自己的辦公經費當本錢,放起了高利貸,再用高利貸生出的高利息,來滿足自己裝飾宮殿的願望。
    這樣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眼下更是傳到了隋文帝的耳朵裏。
    隋文帝現在發愁的有兩件事,一是如何處理秦王楊俊,二是如何想辦法改掉秦王楊俊奢侈享樂的壞習慣。
    而眼下看到太子,隋文帝立即想到,太子起初也是養成了奢侈享受的壞習慣,而現在卻已經徹底告別了這些陋********,你且說說,如何讓你的弟弟楊俊改掉這些壞習慣?”隋文帝期待地看向太子楊勇。
    “回稟父皇,”太子站起道,“兒臣之所以能改掉這些陋習,都是拜父皇所賜。”
    “哦?”隋文帝聽太子如此說,很是中用,臉上浮出笑意道,“可是眹為何沒有覺得?”
    “父皇難道忘了?”太子看向楊安,“正是父皇將少師賜給兒臣,又命少師帶著兒臣,體會民間疾苦,兒臣深有感觸,才改掉了種種陋習。”
    “說得好!”隋文帝哈哈大笑,“太子能有今日之醒悟,太子少師功不可沒。”
    “如此說來,眹也應該讓秦王楊俊,去體會民間疾苦才對。”
    “父皇英明!”太子再度奉上馬屁,“此次三弟犯錯,皆因他喜歡建築而起。”
    “兒臣建議,就罰三弟到民間去看看百姓們住的都什麽房子,讓他以後一想到裝飾宮殿,就會想到還有百姓無家可居。”
    “好!”隋文帝拍板道;“這件事就照你說的辦。”
    隨後,隋文帝下令,將秦王楊俊手下的一百多人,全都貶官,而秦王本人,下放到幾百裏外的一個偏遠地區,待一段時間再回來。同時下令當地官員,除了人身安全外,不得對秦王有任何照顧,隻當普通人對待。
    剛處理完這件事,便有一名內侍上前,向隋文帝說了幾句。
    隋文帝狐疑地看著這名內侍,又看了看太子,隨後道:“讓他進來。”
    很快一人走了進來,向隋文帝作揖行禮:“東宮左衛率宇文甲覲見陛下。”
    “宇文甲?”隋文帝狐疑道,“既然你身為東宮官員,為何有事不先向太子稟告?”
    “下官所告之事,事關重大,所以不得不覲見陛下。”宇文甲強自鎮定著答道。
    “哦?”隋文帝麵無表情:“你且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