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宋襄公

字數:2731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宋襄公:“既然大家都說了,我也來說兩句:我這人太過迂腐守舊,不適合做一名國君。我也深知自己幾斤幾兩,在父親宋桓公去世之前,我就在父親麵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目夷,結果目夷以不合禮為由,跑到衛國躲避。
    好在齊桓公瞧得起我,扶持我宋國,並且委托我照顧太子。他去世後,齊國大亂,齊太子昭向我求救,我念及齊桓公恩情,不顧宋國弱小,出麵號召群雄出兵助太子昭回國奪位,結果隻有衛、曹、邾三個小國響應,於是我率領聯軍劍指亂齊,殺了無虧與豎刁,趕走了易牙,公子昭才順利即位。
    經此一事,我在諸侯中也小有名氣。
    那時,我就覺得自己儼然是正義的化身,周禮的守護者,齊桓霸業的延續,中原秩序的維護者,大宋基業的開拓人,殷商血統的複興者……
    在盲目標榜的自我中,我迷失了方向,我不顧庶兄目夷的勸說,挺身而出,成為了一名活躍在中原政治舞台上的執法者。
    滕宣公不聽話,我扣押了他;東夷鬧騰,我命邾文公把鄫國國君當作祭品祭祀;曹國不服,我發兵包圍了曹國……
    我本想以一己之力安分各路諸侯,形成互相友愛的一個大集體,沒想到我的一係列舉措竟然將楚、齊、鄭、陳、蔡等國逼成反宋聯盟,中原再次四分五裂。
    我很迷茫。
    我做錯了什麽?
    也許我操之過急,我應該沿著齊桓公畫好的方向,繼續前進。
    沒錯,我想到了會盟,以盟約的方式約束各諸侯。
    庶兄目夷勸我:‘一個小國去主導會盟,是禍害’。我告訴他,他錯了,國雖小,當有抑強扶弱之心,也能有一番作為。
    直到後來發生了一些事,證明我錯了。
    在盂地會盟上,楚蠻子蠻橫無理,竟然同我爭奪霸主。我雖愚鈍,但為人作嫁的事情決然不幹的,我據理力爭,結果當場被楚蠻子抓了起來,帶回楚國囚禁。
    在場的陳、蔡、許、曹、鄭等五國國君沒一個幫我說話,因為楚蠻子帶來了軍隊。我很後悔沒有聽庶兄目夷的話,也該帶甲會盟。
    囚禁了大半年,才在魯僖公的調停下回到國內。
    丟臉丟到家了。
    休息了一年,哪都沒去,出門怕被人指著罵。
    一年當中,中原發生變革,楚國強勢崛起,鄭國這個牆頭草竟然支持楚蠻子稱霸!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個蠻子怎麽能夠領導群雄?這不是打諸國的臉麽?
    我決定教訓下鄭國,讓他知道什麽是廉恥。
    當我兵行泓水時,得知楚軍也趕來救鄭國,這樣也好,順便殺殺楚國銳氣,於是我在河邊擺開陣勢,枕戈待旦等楚軍渡河決戰。
    河水很寬,波浪寬,楚軍深一腳淺一腳的推著笨重的戰車渡河,狼狽不堪,醜態百出,將士們看的哈哈大笑,但有一個人沒有笑——又是庶兄目夷。
    他不僅沒笑,還勸我半渡而擊,我輕蔑一笑: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麽能乘人不備呢?
    事後,我為我的輕蔑一笑付出了沉痛代價——被恥笑了二千多年。
    渡河後的楚軍迅速發動攻擊,潮水般一擁而上。蠻子就是蠻子,打起架來一點風度也沒有,不管老的小的逢人便砍,就連我這個國君,他們見了也不禮拜,還一箭將我射傷。
    然後我就這樣掛了。
    最讓我搞不懂的是,為什麽後人將我列為五霸之一?幾千年前的事翻出來反複提及,是嫌我還不夠丟人現眼麽?
    哎!一切都是命。”
    評委:“泓水之敗,不在於宋襄之仁,究其原因,還是宋兵戰鬥力太差。從著眼於尊禮的層麵上來說,宋襄公臨大事而不忘大禮,雖兵敗身死,但猶有文王遺風,是乃正道。
    春秋時代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有時彼此都以競技的方式看待,布陣有一定程序,交戰也有公認的原則,也就是仍離不開‘禮’的約束。
    這是貴族精神的體現,是人心向善的弘揚,我們不能因為宋襄公秉承古軍禮儀,而被嘲笑和挖苦‘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但他不自量力、好名無實、不懂變通的性格,終招失敗,被貽笑千年,霸業成空,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在春秋那個時代背景下,我們必須給他以十二分的敬意,可列入五霸候選之一。
    綜合評分:
    德:★★★★★
    能:★
    勤:★
    績:★
    廉:☆
    好,我們有請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