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晉景公

字數:424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晉景公:“嚴格來說,我即位時,麵臨一個很嚴重問題——正值晉楚爭霸最白熱化的時候,父親晉成公死了,正卿趙盾也死了。
    晉成公形如傀儡,諸事不管,還自作聰明的改革晉國的人事體製,作繭自縛設立公族大夫,自此君權日衰、卿權日強,敲響了晉宗的喪鍾,死了也罷。
    但趙盾一死,情況就不一樣了。
    雖然趙盾專擅國政、安插親信、打壓異己,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工作能力相當強,在‘製事典(製定章程)、本秩禮(明確貴賤)、續常職(恢複廢除的官職)、正法罪(明確刑事法規)、辟獄刑(清理獄囚積案)、由質要(使用契約帳冊)、董逋逃(追捕逃亡的奴隸)、治舊汙(清理積弊)、出滯淹(舉薦沉淪的賢才)’等方麵非常出色。
    並且,趙盾的工作作風也堪稱楷模,晉靈公當時派刺客暗殺他,結果刺客看到他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的態度,感動的一塌糊塗,竟然撞樹自殺了。
    對內如此,對外也不含糊,尤其是他在西、南二線作戰,把秦、楚二國拿捏的死死的,基本維護了晉文公以來的霸業,讓人省了不少心。
    接他位置的郤缺雖然能力稍差,但勝在穩健和務實,為人也很正派,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很會打仗,在箕之戰的時候,他生擒白狄首領,軍事才幹不容小覷。
    在楚莊王不斷興兵北上,爭奪鄭、陳、蔡等國的時候,又是郤缺力挽狂瀾,連續兩年在柳棼、穎北之地擊退了楚軍,維護了晉國尊嚴。
    當我準備將所有事情交給郤缺的時候,他卻先我而去。
    他死事小,選擇合適的元帥接班人就成了我最頭疼的問題。
    當時的朝政幾乎都由趙氏一黨把持,嚴重威脅君權,於是我選擇了一個比較正直而中立的舊貴族來執政——荀林父。
    荀林父靠著給晉文公駕車從而進入晉國政壇,沒有戰功、沒有政績、沒有背景,總結一句話:幹淨。
    但事實證明我錯了,荀林父很幹淨,但他有一個缺點——資曆太淺,壓不住陣。
    更嚴重的事是,這個缺點被楚莊王利用。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荀林父執政沒幾個月,晉楚二國爆發了改變中原格局的一場戰役——邲之戰。
    此役晉軍被楚軍所敗,主力基本喪失殆盡,晉國也遭受重大打擊,喪失長達數十年的霸主地位,實在可惜。
    事後,我總結了一下戰敗原因,關鍵在於將帥不和,指揮不一,而這個原因的和一個集團有關——趙氏集團。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郤缺也是趙氏集團的人,趙盾死後被趙氏集團推舉而繞過荀林父為帥。
    趙氏集團一日不除,我一日寢食難安,對於未來的接班人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於是,我一步一步,開始有步驟的打擊趙氏集團:先是誅滅了挑起事端的先穀整個家族,讓先氏在晉國徹底消失;之後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遠離趙氏勢力範圍,又借機滅了趙氏一族,趙氏輝煌不再,我也完全掌握了晉國的權力。
    血雨腥風,這就是政治鬥爭,其樂無窮。
    當然,擺在我麵前的最重要的工作,還是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霸業——尊王攘夷。
    但形式不容樂觀:
    邲之戰後,楚國北服蔡、鄭、陳、宋等國,西盟秦、北聯齊、東聯吳越,滅江、六、舒、蓼等國,問鼎中原、飲馬黃河,聲威赫赫。
    晉國勢力則一落千丈,不僅受到來自秦楚聯盟的威脅,而且北有白狄之患,東有赤狄之禍,陷於秦、楚與赤狄、白狄四麵包圍之中。
    想要鉗製楚國定霸中原決心,必須在極端環境下撕開一道求生的裂縫。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尋求戰略上的夥伴,讓楚國孤立。
    自從秦晉爆發崤之戰、令狐之戰、河曲之戰、輔氏之戰等大型戰役之後,和秦國合作已然不現實。
    我又分析了下局勢,決定采取遠交近攻之策,選擇同齊國合作。
    為打通同齊國建交的通道,我下大力氣滅了赤狄,希望齊國能感受到我散發的這一份熱意。
    結果齊國很傲慢,齊頃公和他的母親更是飛揚跋扈,不但拒不合作,還羞辱我國派去的使者。
    對於這個態度,我向來隻有一個字——打。
    暴力從來就是解決問題的首選方案,如果不行,那就再打一次,打完了再談。
    但現在還不能打,因為楚國虎視眈眈。
    我選擇等,等命運的垂青。
    命運始終不負我,沒等兩年,楚莊王被我熬死了,即位的楚共王年幼,楚國再次陷入大夫專政時期。
    不容猶豫,我興兵伐齊。
    結果把齊國打服了,差點打亡國了。
    於是,我成功地打破了齊、楚聯盟,把齊拉到了自己一邊,齊頃公還千裏迢迢跑到晉國要尊我為王。我謝絕了。
    好運還沒結束,所有事情似乎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在繞角之役中,我采納楚國叛臣析公之策,大敗楚軍;在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晉軍一直打到楚國本土,俘虜了楚國大夫申驪。
    終於為晉國霸業挽回一絲顏麵,不辱列祖列宗。
    不僅上不辱先祖,下也不愧後代,因為我覺得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始通吳國、扶持吳國,我安排一個叫做屈巫臣的楚國叛臣教他們射箭、駕車、行軍、布陣等車戰戰法,並唆使他們叛楚。
    萬沒想到,我這無心之舉,竟然令吳國迅速崛起,成為鉗製楚國北上爭霸最為完美的一著,同時也拉開了楚國衰落的序幕。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吳國疲楚,楚國將會強大到何種地步。
    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也奠定了吳國走向爭霸的舞台。
    在百餘年之後,吳國西破楚、北敗徐、齊、魯,成為東南一霸,甚至在黃池之會上,吳國竟然敢同晉國爭奪霸主之位,不禁感歎吳人之強悍。
    就匯報到這裏吧,縱觀一生,起伏跌宕,除了死的不太體麵(掉糞坑溺亡)之外,也沒詬病太多,請評委總結。”
    評委:“晉景公知人善任、善於權衡,能夠有邲之戰之後痛定思痛的覺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他沒有大肆對內問罪,而是借機肅清趙盾專政時期的餘毒;他沒有急於雪恥盲目出兵,而是冷靜沉著分析局勢;麵對不利形勢,他沒有自亂方寸,而是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他除了邲之戰失利這個汙點外,其餘的任何舉措無不彰顯出他超人的智慧和堅韌的決心。
    要說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殺人太多:神巫預言不準,被殺;先穀的衝動導致邲之敗,被滅族;趙氏權勢滔天,被滅族,僅剩一個趙武,被後來的元代雜劇大家紀君祥大書特書《趙氏孤兒》,這也是世人對其不太友好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為拉攏齊國,強迫魯國歸還汶陽之田,令諸侯離心;再次則是晚年打壓鄭國有點厲害,令鄭國在親晉還是親楚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最後是大張旗設置六軍十二卿,此舉雖然充足了國庫,拉攏了人心,但其‘僭王’之心昭然若揭。
    他本可以成為一位偉大的君主,可惜遇見了不世出的楚莊王。
    綜合評分:
    德:★★
    能:★★★★
    勤:★★
    績:★★★★
    廉:☆
    好,我們有請下一位,楚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