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始作俑者竟然是?

字數:3365   加入書籤

A+A-


    他的聲音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結結巴巴地說道:“殿……殿下,難……難道您懷疑這所有事情的始作俑者,竟然是……陛下不成?”
    朱標麵沉似水,他的嘴角微微泛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股讓人不寒而栗的寒意。
    他緩緩說道:“這天底下,除了他,還有誰敢動母後的一根汗毛動手?”
    郭桓的臉色變得慘白,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看著朱標,似乎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回過神來,連忙應道:“可是陛下與皇後向來伉儷情深,皇後不僅勤儉持家,更是從不幹涉朝政。娘娘品行端正,未曾有過任何失德之舉,陛下實在沒有理由對娘娘動手啊?”
    朱標嘴角泛起一抹嘲諷的笑,輕聲說道:“漢武帝劉徹與衛子夫,昔日不也是被世人讚譽為賢伉儷嗎?然而,衛子夫又何曾有過絲毫失德之舉呢?”他頓了頓,接著道,“可最終的結果又如何呢?衛子夫年老色衰後,漢武帝對她的寵愛便逐漸消散,轉而寵幸鉤弋夫人,並讓其誕下皇子劉弗陵。至此,漢武帝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廢黜太子,另立劉弗陵為儲君!”
    郭桓聽聞此言,額頭上不禁冒出一層細汗,他有些心虛地問道:“陛下近日……應當沒有寵幸其他嬪妃吧?”
    朱標並未直接回答,隻是冷笑一聲,讓郭桓心中愈發忐忑不安。
    緊接著,朱標突然話鋒一轉,麵色陰沉地說道:“前日,本宮從司禮監秉筆太監宋德全那裏得知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他的聲音低沉而壓抑,仿佛壓抑著極大的憤怒,“母後在臨走之前,父皇不僅擺駕前往鍾粹宮,還將武定侯的小女兒郭韶華納入了房中!”
    郭桓聞言,如遭雷擊,滿臉驚愕之色。
    他萬萬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會在這個時候納妃,而且還是武定侯的女兒。
    要知道,郭寧妃的兒子正是皇十子魯王朱檀,其封地在兗州,也就是如今的山東濟寧府。
    而東宮侍讀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恰好擔任濟寧府知府一職。
    就在此時,皇後竟然離家出走了,這可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方克勤也因此被鎖拿進京。
    這兩件事竟然在同一時間發生,這讓郭桓不禁開始胡思亂想起來。
    當聽到“鍾粹宮”這三個字時,郭桓突然失聲驚叫:“難道魯王想要爭奪儲君之位?”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難以置信的驚愕。
    然而,朱標嘴角卻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殘忍的笑容,他緩緩說道:“希望不是這樣,否則本宮恐怕就要痛心疾首地失去一個兄弟骨肉了。”
    郭桓心中暗自思忖,魯王參與奪嫡這件事,實在是太過蹊蹺了。
    畢竟,太子朱標的身後還有秦王、晉王、燕王、周王這四位嫡親兄弟呢!就算太子被廢黜,也絕對輪不到魯王來繼承大統啊!
    可是,皇後突然不辭而別,這又讓所有的事情都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曆史不會重演。
    有鉤弋夫人的先例在前,難保皇上不會動了廢立太子之心,郭寧妃和郭韶華這對姑侄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呢?
    想到這裏,郭桓不禁感到一陣寒意襲來。
    而且魯王朱檀本人的心裏難道就對皇位沒有半點想法嗎?
    要知道,他可是有著鞏昌侯郭興和武定侯郭英這兩位舅舅在背後撐腰呢!
    不僅如此,信國公湯和這個老丈人也會幫他一把。
    再看看如今的局勢,太子已經失去了馬皇後的庇護,這無疑給了魯王朱檀一個絕佳的機會。
    尚未就藩的魯王朱檀,其實真的有那麽一絲絲的可能性去爭奪儲君之位。
    畢竟,他的背景如此強大,而太子的地位又有所動搖。郭桓越想,就越覺得這種可能性非常之大。
    於是,郭桓建議道:“如今,魯王府已經完工,臣覺得殿下應該早做打算,讓魯王早日就藩兗州。”朱標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郭桓的看法,“本宮正有此意。”
    郭桓接著說道:“此事,宜早不宜遲。隻要我們能夠通過朝議,確定讓魯王就藩兗州,那麽就算陛下回京之後,也難以改變這個決定。到那時,木已成舟,陛下就算有其他想法,也不好再做更改了。”
    在郭桓看來,天底下的藩王們,除了秦王那個特立獨行的異類之外,其他的藩王在就藩之後,基本上就對皇位失去了威脅。
    因此,隻要能夠促使魯王盡快前往他的藩地,那麽他對皇位所構成的潛在威脅便會自然而然地消散。
    然而,秦王的情況卻並非如此簡單。相較於魯王,秦王就藩所帶來的威脅甚至更為嚴重。
    畢竟,像他這樣即使手無寸鐵,也能夠在敵方陣營中迅速組織起一支強大隊伍的王爺,恐怕翻遍從古至今的所有史書,都絕對難以找到第二個與之相類似的人物了。
    朱標沉思片刻後,果斷地回應道:“既然如此,那麽今日午朝之時,本宮定會將此事徹底敲定下來。”
    朱標雖然身為代理皇帝,但畢竟隻是代理而已,並非真正的皇帝。同時,他還是諸位藩王的長兄,這使得他在處理一些事情時,需要更加謹慎和周全。
    就拿讓魯王去兗州就藩這件事來說,朱標深知自己不能親自開口。
    因為一旦他親自提出這個要求,可能會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滿和猜忌,甚至可能會引發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
    所以,朱標決定找一個心腹來上書陳奏這件事。
    這樣一來,即使父皇朱元璋對這個決定有意見,也無法直接怪罪到他身上。
    而且,通過心腹上書,還可以走完一整套流程,經過朝臣們的集體決議,使得這個決定更加公正、合理,讓人找不到一點瑕疵。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它可以避免朱標與其他藩王之間的直接衝突,維護皇室內部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