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神武侯

字數:784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前朝太子的最強大腦 !
    【我家隻知道玩耍的傻老板問我,他什麽時候能賺到幾十個億。
    我鼓勵不失誠懇地笑著對老板說:會有的,麵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的。】
    護衛平江,在線求生。
    這怎麽答,說您現在隻是個八品小雜魚,成天顧著吃喝玩樂、不思練功,這輩子都到不了三品?
    我太難了!——平江心聲。
    呂文乙也就是隨口那麽一說,並沒指望平江真能回答自己。他‘哼’了一聲,自嘲地搖了搖頭。
    總算沒失心瘋,還是知道自己在做夢的。
    “同樣是人,差距怎就這麽大呢?父親十六歲時,都已經五品了,我呢…嗬~~”
    想了想,平江寬慰道:“其實,侯爺隻希望您過的開心就好,您又何苦為難自己呢?”
    呂文乙又歎了口氣,起身沿著石澗緩步慢行,平江寸步不離地跟著。
    待走到離姓鄭的那六人較遠處,呂文乙方才繼續道:
    “江湖中的事,我不懂。但朝堂裏的事,我怎會不明?
    父親不說,大哥也不說,隻道隨我心意、任我作樂。
    你還記得,上個月我去采香館那次麽?”
    平江:這個…您說的是哪回?
    呂文乙自問自答道:“那晚,我聽到張閣老那個歪瓜孫子張奉先,在隔壁房中與人說張朝正這個老東西,又在聖上麵前搬是弄非,中傷父親和大哥。
    其實,五年前父親被聖上召回京都那會兒,我就琢磨著,咱們呂家早晚得遭大禍。
    父親在鎮北軍軍中威望過盛,這本就不是件好事;兵權被分,父親雖從未說什麽,但我知道他心中不甘。
    聖上又借南玉刹國動亂的由頭,將大哥從北境調去南疆鎮守。
    南疆那邊能有什麽屁事,大哥不過是被變相棄用了。”
    一旁持螢石照明的平江,麵上露出些微詫異。
    他自小被師父送入神武侯府,既是呂文乙的護衛,也是自小一塊兒長大的夥伴。
    一直以來,平江心底總覺得半友半主的呂小侯爺,表麵看荒唐奢逸,實則內心是個溫和的人。
    那些曾經被他欺負過的人,表麵看去慘兮兮,但其實從沒搞出過人命,重傷的都沒有。並且,全都收到高額賠償。
    無非就是呂小侯爺麵目可憎了些,說話難聽了些,僅此而已。
    真強搶過民女?
    不過是喜歡當街調戲小姑娘罷了,他現在才十六歲,前個五六年就有這般傳聞,也是可笑。
    真把民女搶了,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能幹嘛?
    混不吝倒是不假。
    尋常世家公子哥就不提了,他呂文乙還曾當街扇過某個小王爺的臉;這一巴掌,可是轟動了整個京都紈絝圈。
    其實,平江一直都想不明白,小主子那般揮霍無度、那般狀若癲狂,到底圖什麽?
    圖人家在背後戳著脊梁骨罵他是個小惡霸?還是圖那些被他臭罵打臉的世家公子,拿他當頭號公敵看待?
    “唉…”呂文乙又老氣橫秋地低歎了一聲,定住腳步,六十度角仰望夜空,“父親心中不甘,我懂;大哥心底苦悶,我也懂。
    但我所思所想,他們卻從未問過,也不想聽我言說一二。
    父親慣了領軍征戰,讓他早早養老,不甘心情有可原。但偏偏,他總要裝作一派瀟灑、雲淡風清。
    再加上大哥,心底苦悶就苦悶嘛,就知道硬憋著;每次返京,都是一副對聖上感恩的模樣。
    其實,這般做作,當真就妥?
    我就胡作非為、欺男霸女、麵目可憎,怎麽了?
    是個京都人都想往我臉上吐唾沫,當我不知道麽。
    哼,他們隻是不敢。
    若哪一天,我呂家真的遭了難,你就看那些平時對我諂媚之人,會如何將我剝皮拆骨。”
    平江忙道:“小侯爺,不好這般說。隻要侯爺在,這樣的事絕不可能發生。”
    “嗬~”呂文乙搖了搖頭,開始往回走,“我就是要京都人都知道,神武侯呂輕雲生了個廢物傻兒子。
    這個傻兒子遲早會敗光神侯府,呂輕雲為這個兒子愁煞了心,所以才會那般鬱鬱。”
    平江深感吃驚,沉默片刻後,疑道:“那…您這次為何又來司空山拜師呢?這不是…”
    顛覆人設。
    呂文乙一甩衣袖,背手前行,“京都,我鬧夠了。
    再怎麽折騰也就那樣,反正,臭名遠揚,夠頂個三五年的。
    這回我是認真的,若能拜入司空山,一來讓父親和大哥安心,我這個傻兒子、蠢弟弟也知道長進了;
    二來嘛,與人立了個賭約,我贏了,有大大的好處。”
    說著,呂文乙一挑眉,闊步往前。
    這一瞬間,平江有點恍神。
    這個小主子,他是越來越看不明白了!
    ………
    老話說的好:知道的越多,死的越早。
    窩在澗旁某個坑洞裏的範賢,表示自己遠遠沒活夠。
    他人的隱私、秘密,並沒有很想聽啊。
    也不問問他願不願意,強行被聽牆角,這、也太不顧及他的感受了吧!
    莫非,自己的非酋體質還附帶某種被動八卦(竊聽)技能?
    在乾坤挪移大陣裏,聽到有人計劃暗算夏春秋一行五人、栽贓給墨家老九,這個勉強能說是湊巧。
    畢竟,當時他所處之處,乃是迷宮內最無人問津的冷僻角落,確實適合搞陰謀算計。
    可這麽大一座星移峰,樹海林洋,哪兒不好去講隱秘,呂文乙這家夥居然跋山涉水來到他藏身的坑洞旁?
    醉了也是。
    不過,一如範賢初見呂文乙時,粗略作出的判斷,這小子果然形神不一。
    那天在永寧門前,因為剛捕的小狐險些被左府馬車軋著,呂文乙便抽鞭作勢欲打,還叫囂著要弄死老馬夫。
    但範賢在細細觀察之下,捕捉到這位就差在額頭帖上‘蠻不講理、跋扈張揚’八個大字的小侯爺,無論是衣著細節、肢體動作、麵部微表情等,均與其所表現的形象有出入。
    就像,在演,可惜。
    你張狂的太表麵,像沒天賦的演員…
    一個真正內心冷漠、視他人如螻蟻的人,不會光說不練擺架勢,更不會在範賢喊了聲“且慢”,就真的停下動作,裝作玩弄似地答應馴狐的賭約。
    一切都太刻意了。
    刻意的招搖、刻意的凶殘、刻意的不講理,但呂文乙自身又沒有那種暴虐氣質。以範賢的‘讀心術’,用不多時便能看出,這些都是呂文乙用誇張的戲劇化手法,演出來的。
    至於為何,此時的範賢,終於有了答案。
    看來,朝中格局,已經開始生變。暗湧翻騰出水麵,怕是用不了幾年。
    神武候呂輕雲出身萬劍宗,自身修為、江湖地位,不是一般高;
    自他投效大盛朝開始,武樂皇帝便委以重用,也給予了足夠的榮耀與尊重。
    但,若呂文乙所說不假,呂家的榮寵到了今時今日,恐怕就隻是君臣互飆演技的表象。
    為何呢?
    老師方墨儒曾對呂輕雲稱讚不少,稱其不僅武道修為可比肩先賢,軍陣戰略造詣不淺,乃是大盛天朝當代戰將中最配被稱作‘戰神’之人。
    武樂弑帝奪位之後,朝局一度動蕩,隨之,四疆戰事紛起。
    彼時,若不是呂輕雲披星戴月、征戰四方,武樂屁股底下的龍椅恐怕坐得沒那麽安穩。
    之後,又有呂輕雲長子呂淵嵉,少年將軍、意氣風發;十八歲便斬下北蒼猛將、也是蒼王兀木戰戈之子兀木平盛的腦袋。
    蒼王兀木戰戈在得知愛子戰死的消息後,連夜率【銀狼軍】撲襲。但這位少年將軍,早有所料,星夜退回北狼關。
    最後,迫使兀木戰戈不得不簽下十年止戰之約,以此換回兒子的首級。
    也是因此,近九年來,北境邊塞處,銀狼軍將士及北蒼武者,三不五時策馬奔過北狼關,隻撩不戰,氣得邊軍咬牙。
    此為另話。
    總之民間對呂氏父子的評價,都是戰績彪炳、為人低調;邊疆百姓,更是將呂氏父子奉為‘戰神’、‘守護神’。
    偏偏,呂家出了個幺蛾子,咳,幺子呂文乙。
    幹啥啥不行,惹事第一名。
    有民謠唱他:十二、三逛花樓,十四、五捶破鼓。
    前一句好理解,後一句指的是呂文乙幹過的一樁足以令聖上斬了他腦袋的荒唐事。
    這個混不吝某次醉酒後,跑去南城各鼓樓挨個擊鼓,還把鼓給捶破了。
    惹得南城守城軍大半夜的集體繞城長跑,南城百姓都以為走水了,嚇的卷起棉被奪門奔逃。
    整座南城,亂了一夜。
    武樂皇帝怒歸怒,到底也沒真砍了這小子的頭,一句‘幼子無知,好生管教’降旨罰他禁足一年。
    一年後,呂文乙繼續興風作浪,在作死邊緣瘋狂橫跳。
    坊間都說神武侯一世好名聲,都要給這個幺子敗光了。還說呂輕雲中年得子,寵溺過度,石樂誌之類的…
    “嗬~真叫一個當局者迷啊!”範賢心底暗忖。
    一世英名呂輕雲,竟還沒自己那裝癲扮狂的‘傻兒子’清醒。
    呂文乙的思路,簡直可以立為政治正確的典範。
    知道武樂一直想敲打自己父親和大哥,他就主動將自己當案板肉送過去。
    如此一來,那些盤算著搞倒呂輕雲、卻又找不到其痛腳的朝中大員,正好拿胡作非為呂文乙作文章。
    皇帝也樂得四兩撥千斤,以此小事影響神武侯在鎮北軍中的威望。
    也因此,皇帝對呂輕雲的忌憚,多少淡了幾分。
    但是,呂輕雲、呂淵嵉這對武力值與軍事才能雙‘王者’的父子倆,政商卻是青銅。
    需知,無論裝得多雲淡風清、溫良恭儉,也改變不了皇帝對他們的顧忌、改變不了與呂氏有權益衝突的朝中團體的攻擊。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為君者,想要完美無暇的臣子嗎?
    你倆可是一對軍中虎將、兩位武道大修,被攻擊、被打壓,總要有些傲氣回擊,方才正常。
    即便不回擊,若表現出一分不悅、兩分不甘、三分無奈、四分忠誠,也算你過關。
    可偏偏,呂氏父子,領萬軍馳騁沙場、揮一劍定邊守疆,如此能人,居然就那樣沉默下來了。
    幾個意思?暗中攢大招,想反了不成?
    有時候,適當露拙,有助於藏巧。
    然而,這麽淺顯的道理,呂文乙看透了,他爹和大哥卻看不透。
    又或者,並非看不透,而是身為武道大修的傲氣,令那對父子不屑與老謀深算的朝中大員去爭、去辯吧。
    呂文乙現在也明白了。
    一句“京都,我鬧夠了”足以顯出這個隻有十六歲的少年,對帶不動自己老爹和大哥的無奈。
    “神武侯!”
    範賢喃喃輕語,望向坑洞外、怪石嶙峋山洪傾泄的山澗,雙眼一虛。
    心底劃過一個念頭。
    搞垮呂氏父子,就相當於翦除了武樂的一翼。
    無論將來自己這邊,會用什麽樣的方式輔開‘偉大的事業’,軍力都是繞不開的核心關鍵所在。
    並且,一旦‘偉大的事業’成功了,鎮北軍必須收攏;最好,不起任何幹戈地收攏。
    因為,大盛朝內一旦動蕩生變,北蒼、摩羅、玉刹及句麗、南容、扶桑等鄰近大國小邦,勢必會趁亂來啃噬一口。
    “閣、老!”
    範賢眉頭微緊。
    很小的時候,曾聽七爺與老娘對話中多次提起過這個名號。
    指的是真朝中某位閣老,還是說隻是個代號?無從得知。
    呂文乙話中提到閣老張朝正,會是與七爺合作的那位【閣老】嗎?
    其實,不管是不是,範賢心中大致有感,倒神武侯集團,九成九與七爺有關。
    呂輕雲!
    這樣一位戰神級的人物,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