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集登州(二)

字數:3390   加入書籤

A+A-




    新宋之水滸殺神!
    多謝書友“一刀小熊”、“起舞驚鴻”、“阿喀琉斯的腳後跟”、“兵戰人”、“你別來我無恙”、“後羿還能射”、“h”、“偽書b”、“叫你去巡山的大王”、“兵辰2001”、“大將點名”等書友推薦支持本書。第一次寫網文,能得大家推薦感激莫名,再次致謝大家了。
    王林帶這水步五軍前來,一是要整頓登州水師營寨,構建步兵營寨,以備後續水步軍前來;第二個卻是要展開海訓。
    前世之時,王林也曾入伍,這華東華南戰區每年都要組織海訓的,是渡海作戰必要的適應性訓練,旱鴨子或者在河湖略性水性的戰友在海中的糗性王林是看多了,熟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所取得的效果。
    此次前來登州,梁山軍眾也明白了海上航行的苦處,故而王林將海訓項目公布以後,眾將士皆聽令而行。
    魯達、晁蓋、宋萬三人組織人手安營紮寨,同時參加海訓。
    阮小七、孟康兩人配合步軍完成海上適應訓練科目,孟康則更加忙碌一些,即要整訓本軍人馬,又要進行海上適應性航行,還要整頓水師船塢,修理監造戰船。
    王林對於船舶建造是一竅不通,隻知尖底船較之於平底船更適於海上航行,但對於水密艙卻是知道的,於是將相關想法告訴了孟康。
    孟康聽了倒是驚喜不已“想不到哥哥竟連船隻那行也是精通的。在海上戰船一旦破損,一船將士皆是危險。屬下當年監造船隻之時,也多有考慮這個問題,但卻沒有想到竟如此容易解決。有了這水密艙,就是多了一層保障啊,而且如此建造,船隻載重量亦有增加。屬下定會用心,定將哥哥這想法變為現實!”
    王林被誇的老臉微紅,但也不好解釋什麽,由著孟康崇拜一下了。話說穿越以來,靠著抄襲複製倒是收獲了不少人氣了!可再想一想,除了抄襲名人詩詞稍有些心中不爽利之外,這些後世爛大街的常識現在倒是成了絕活了,第一生產力之言不虛啊,可惜當初沒受過係統教育,所懂也僅這些常識而已,現在想來還真是後悔沒有上學呢!
    王林這邊忙著整訓軍伍,童貫那邊也是緊鑼密鼓準備北伐。
    說起來童貫還是個有些擔當的太監。
    崇寧三年十月,西夏入寇涇原(今寧夏固原),宋軍以王厚為帥,十萬眾出擊西夏軍,童貫作為監軍隨行。大軍行至湟州(青海樂都),大內殿室起火,趙佶聽信道士之言,下詔班師,童貫接聖旨後,並不奉詔,偽以“皇上希望出兵成功”應對王厚,大軍出擊,大敗西夏軍,童貫積攻而至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製置使。任內收複銀州(寧夏銀川),迫使西夏入貢,保了宋西邊境近二十年平安。
    由此看來,童貫算是個有擔當、也有些本領的太監了。雖然這個太監有點過於熱衷權勢,可是卻是走的正道憑借戰功來獲得高位。
    此時,童貫已經做到人臣的極致,官至太師,趙佶之前,可隻有趙普、文彥博達此高位的,現在童貫也是太師;差遣也是武臣的極致,領樞密院事。按理說童貫也該滿足了,可是,童貫還想在爵位上也達到極致得封王爵。所以,為了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童貫現在也是忙得狠。
    此次北伐,大宋十五萬大軍正集結之中,其中八萬西軍為主力,河北、河東、京畿禁軍七萬配合作戰。童貫就任河北、河東兩路宣撫使,總管北伐事;種師道為都統製,節製各路軍隊。
    此次北伐燕雲,大宋朝廷上下一派輕鬆樣子,認為北遼(金人攻占遼中京後,遼帝耶律延禧西遼戈壁,耶律大石與李處溫擁立耶律淳大南京稱帝,為天錫帝,是為北遼)僅存幽燕彈丸之地,且連敗於金人,此時宋軍一出,必望風披靡,燕雲唾手可得。故而,大藝術家趙佶也想過一把文成武德的癮,給童貫手書平燕三策,指導此次北伐。
    童貫看著官家這三策,久久無語。
    趙佶出了什麽三策呢如燕人望風投降,上也;燕王納款稱藩,中也;燕人不服,按兵巡邊,下也。和著趙佶是想走不戰而而屈人之兵的路子啊。
    童貫卻是久經戰陣的,遼人雖久敗,但若效哀兵之勇,未必不可一戰。故而童貫認為仍要以軍事為主,以招撫為輔,穩步推進才是上策。
    可是現在官家直接下了明旨,這可就是以招撫為主,以軍事為輔導了,如此豈不是自縛手腳了。
    唉,難怪這官家對王林優容如此,這兩人還真是相知啊!
    童貫心中暗歎道。
    原來,童猛不僅帶回的梁山的善意,還帶來王林的一封信。信中,王林分析了遼金局勢,認為速取燕雲才是上策,臨戰必以威,撫民必以仁,這樣才能穩固遼地,震懾遼人的同時,也敲打金人不要多做他想。同時,王林還提醒童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對於腐儒的妄使仁義之談可以不放在心上,應效西軍故事,取得戰爭勝利才是最好結果。
    童貫心道,這哪裏是腐儒之言啊,這是官家明旨啊!經曆上一次抗旨之後,官家對自己的信任可是打了折扣的,不然不會把蔡攸這個二百五送來當監軍,分明是監視自己落實官家策略的啊!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遼人若能喜迎王師就最好了!”
    有道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童貫現在可是身居高位,早沒了當初一心上位的熱衷,自然首先考慮的是官家想法,所以,隻能把王林的提醒放在心裏。不過,卻由此對於王林一部有了更大期盼。
    “傳令,種師道總領西軍,辛興宗總領禁軍,補足甲具、軍資,向雄州集結;
    傳令,解甲具五千、長槍一萬、箭矢二十萬、糧十萬石、樓船五十艘、,補充登州水師。”
    禁軍還好些,西軍可是一貫過的日子苦,平時糧餉都難得補齊,此次是封王之征,童貫自然不會再吝嗇軍資,下令補足。
    既然對王林部有了期待,自然要滿足一下王林的請求,補充部分裝備。同時,又隨物資送了船工、鐵匠一千前去。
    童貫補充物資到達登州時,梁山各軍已齊至登州,隻留了杜遷步兵第二軍駐守梁山,以張經、朱武總領梁山事。
    茫茫渤海之上,一隻船隊綿延數裏,劈波斬浪,向前行駛。
    在登州適應性訓練一月以後,王林留吳用、柴進並馬軍三軍留守登州,招募軍士民工,繼續整訓軍隊。
    自帶阮小七、孟康部水軍,晃蓋、陳達、鄧飛部步軍,淩振部火炮軍,董齊、羅士勇部遼東軍為先鋒;
    公孫勝帶阮小五部水軍,魯達部背巍軍,宋萬、劉唐部步軍為後備前出遼東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