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儒墨之戰

字數:326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爆笑秦漢 !
    墨者評論儒家。
    《墨子·公孟》篇批評儒家有“四政足以喪天下”。其一,儒家不重天、不信鬼,導致社會上的惡人毫無宗教敬畏感,民眾也失去了批判社會的武器。其二,厚葬久喪,既耽誤生產,又靡財費時,加劇生活貧困。其三,弦歌鼓舞,助長統治者的奢侈腐化生活。貴族們的一頓飯“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墨子·辭過》),如果再沉溺於弦歌樂舞之中,奢侈之風會更加興盛。其四,宣揚“命定論”,使貴族與平民各安其位,泯滅了民眾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鬥誌。
    儒家的仁,“仁”首先是血緣之愛,以“孝”為中心,然後在家庭宗族、鄰裏鄉黨、朋友君臣中次第展開。最具體的變現是,親親相互,親親相隱。“儒以文亂法。”說的就是,儒家以其仁,孝,擾亂法製的公平公正。
    在墨者眼裏,儒家是偽善的。
    儒家,則指責墨家,無君無父,無父無母,與禽獸無異,墨者無階級的愛,是被統治階級所不能接受和不喜的,儒家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統治階級的需要,所以得到了支持。
    直到戰國末期,世間最大也是最對立兩大顯學依舊是:儒墨。儒家得到官方的支持,而墨者都是自身有知識的小手工業者,自給自足,成為和儒家並立的存在。
    墨者掌握當時做先進的,生產製造工具。機關術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秦能滅六國,入秦之墨最少有三成功勞,入秦之墨隨放棄了墨者的思想,但是幫助秦國建立標準化生產製造方式,流水線,還有為秦建立深入至鄉村的管理模式。墨者的生產組織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末代巨子燕丹關閉機關城,和機關城埋葬在一起。承認反秦不可為,並入秦墨者之墨。是對墨者傳統道義兼愛非攻的一次強烈打擊。墨者即將麵臨一場變革,墨者如果不能找到自春秋戰國以來一奉行的兼愛非攻,鋤強扶弱的行動綱領,墨家也將會麵臨解散危機,當然如果哪位墨者找到新的行動綱領,則會成為新的墨家巨子。
    墨家現在是最強大的時期,本家墨者的湧入秦之後,百年前入秦之墨承認其領導地位,紛紛主動上繳會費,這些墨者在秦深耕多年,其身份很多在朝堂掌握著大量的官方力量,尤其是在少府部門,百分六十以上皆是墨者之人,他們很少發話默默的做事。他們放棄了原本墨翟為墨者定立的諸多思想理念,幫助秦國強大自身,獲取高官厚祿。自覺比堅持墨家傳統理念的本家是低人一等,但是要他們再去加入本家,再去堅持原有理念的,他們是不讚同的。這些墨者和他們的後代竟然有十幾萬。比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所有死去和活著的六國墨者的總和還多。
    墨家又是極其衰弱的,原本墨家綱領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情況,新的墨家需要繼承和改革他們持續百年的綱領,而且綱領必需保持很大部分過往思想和獲得百年入秦之墨的讚同和支持,兩股墨者力量才會合為一體。而這樣的思想現在沒有,墨家整體進入迷茫期。
    一直都在尋找墨家新色行動綱領諸多墨者,雖然還沒找到,但是這些時日看著百家在鹹陽城積極傳道,尤其是儒家聲勢浩大三千子弟皆來傳道,很不爽。他們傳出的是虛偽假道禍害眾生。
    嬴子程聽到,“這些能工巧匠,要傳道,好事,好事。”他必將引導這些大師傅花錢之旅。
    “可以,可以,眾位師傅,華夏廣場免費租用給你們三天。”嬴子程信誓旦旦的保證。
    眾人大師級匠人的墨者詳談甚歡段位離開,準備這幾日的傳道之旅。
    第一天,墨者們沒有向鹹陽城傳入嬴子程擔心的墨家思想,什麽兼愛天下,秦朝不應該進攻六國啊,之類的,隻是向鹹陽民眾,傳播諸多的手工藝技能。
    第二天,如此。
    第三天,眼看貌似,還是如此,但如今鹹民眾對於,這些擁有神奇的技藝墨家,充滿新奇好感,都是吃吃飯的家夥。
    墨家收獲大批量段位鹹陽民眾好感。至少,除去思想不談,加入他們,隨隨便便就能獲得,一份時代傳宗的手藝。眼看他們就要走了。嬴子程,派人,穿著墨者類似的衣服。開始了表演。
    演義的是,齊國有一位落魄貴族儒家公子,家道中落,無錢讀書,幫助另一個貴族抄竹簡,有一日,貴族發現自己家的竹簡少了,就發現是被給抄竹簡的年輕人偷了。
    被告向官服,官服大老爺也是一位儒家,隻見哪位偷書的年輕人,被抓不見一臉慚愧,反而理直氣壯的說道:“讀書人,偷書那是偷書嗎,那是拿書。”
    儒家大老爺覺得說道十分有道理,而且覺得這位年輕人讀書十分刻苦,值得表揚,不僅沒有責罰青年。反而責怪貴族誣告。責罰貴族十金給青年。
    這可把,鹹陽民眾雷的外焦裏嫩。“讀書人偷書,那不叫偷書,那叫拿書。”如此清秀脫俗的理由,青年無罪釋放,貴族被偷定的貴族反而被罰。血洗了一直奉公行法的鹹陽民眾的三觀。
    一時間“讀書偷書不是偷書,是拿書”成為鹹陽城熱搜詞匯。
    再之後,n變異個版本的在鹹陽城,流傳。“吃包子偷包子,那不是偷包子,那是拿包子”一位孩童,再給自家父母解釋偷包子的事。
    儒家成為整個鹹陽城的笑柄。由於是墨家傳道華夏樓之後,表演的一出戲。流傳鹹陽的,所以儒家就以為是和自己敵對的墨家搞出來的。墨家見這個故事,狠狠地打擊了儒家,而且符合儒家做事的風格,就默認了此事確實是自己所為。
    這幾天,百家弟子,看到儒家子弟,總是忍不住偷笑。這可把儒家大佬們氣壞了。“墨翟的子弟,現在越來越不地道了,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一位常年和墨家打交道的儒門大佬感慨道。
    一群儒家子弟,等著自家大佬去解決,現在自己上鹹陽街道,都感覺四處有人指指點點,都不敢上街了。
    “尤其是,想找出能說出這位說出,讀書人偷書,不是偷書的自家子弟。”逐出師門。但是一直沒找到。
    但是儒家,不愧為學習能力最強的學派,很快把別人家的變成自己家的,很快這個新的表演方式,被儒家接受,並發揚光大。不久後,華夏樓贏來了,一堆故事表演,孟母三遷,孔子問道,之後不進演變為百家諸子,相互攻擊,遷移至鹹陽城的,六國貴族也相互攻擊,魏國攻擊齊國,齊國攻擊趙國…………一係列的故事發展起來了,什麽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等等。
    鹹陽民眾過足了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