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喜慶皇城
字數:3345 加入書籤
九千歲的府邸中,楊波跪在黃金榮麵前不敢說話,黃金榮閉著眼睛似乎睡著了,過了半天才悠悠地問道:“人怎麽樣了?”
“回幹爹,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孩兒們盡力了,可是……”他從懷裏掏出一個紙包獻上去,“大供奉臨走前留下一句話,還有這個東西,就是它取了大供奉的性命。”
九千歲閉著的眼睛張開一條縫看過來,楊波趕緊打開紙包,露出裏麵兩顆烏黑的鉛彈,圓型的彈丸已經扁了,看起來就是一陀鉛疙瘩。
“好毒的暗器,能擲出這樣的力道…恐怕唐門的人也沒有這樣深厚的功力,難道是強弩射的?”九千歲一眼便看出這是鉛丸打在人身上造成的變形。
“大供奉留下的話說這是一種火器,其他三個供奉也是被同樣的東西打死的,是孩兒無能,沒能勸住四大供奉,讓他們白白丟了性命。”楊波小心翼翼地說,一邊還偷眼看黃金榮的臉色。
“沒你的事,四供奉就是這樣的性格,他們跟了我這麽多年,一直沒能效力,現在為廠盡忠,也算死得其所了。”
“那…南廠那邊?”楊波試探著問。
“不慌,咱們目前沒有必勝的把握,先讓他們再猖狂幾天,嗯,不出七月份,就讓他們歸西,黃鎮的性命,二百東廠番子的性命,還有火燒藏書閣的深仇,四供奉的血債,這一樁樁,一件件咱家都記得清楚得很。”
“幹爹聖明,京城衛軍訓練荒廢已久,他們這些牆頭草關鍵時刻也不堪大用,還是等咱們常州戚機廠的翁仲到了再動手!那時候什麽南廠,什麽風無恨,什麽神秘的火器,都不堪一擊。”
“唉,十年了,當年的血雨腥風似乎還在眼前,真是不忍心再起刀兵,咱家自從五歲淨身進宮當差以來,伺候過兩個貴妃、兩個皇後,一個太後,三個皇帝,為朱家鞠躬盡瘁,耗盡了心血,臨了連一個安生的晚年都不讓我太太平平地過…”九千歲歎著氣,仿佛回憶起幾十年來的光輝歲月。
自從魏忠魏被皇上抓著,關入死牢後,才從副職走向實權。風光的日子沒幾天,卻卷入了紛爭之中。
黃金榮想著,哀傷的語調突然一變:“咱家也不是任人捏的麵團,李家想扳倒咱家也沒那麽容易!還有錢謙益,他以為我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哼,到時候把你們一勺燴了!”
。。。。。。。
大明天啟皇帝朱由校即將大婚的消息傳遍了天下。
各省大員都親自帶著厚重的禮物前來道賀。
最先抵達京城的是陝西巡撫周正隆,他的禮物是九頭吊睛白額的猛虎。
巡撫大人親自押著虎車從陝西趕來觀禮,進京城的時候九頭不停嘯叫猛虎惹得市民競相圍觀,嘖嘖稱奇。
對此還有吃飽了撐的禦史上書彈劾周巡撫,說皇帝大婚陝西送九頭惡虎似有不祥之兆。
對此,周巡撫一句話就把禦史們駁了回去:“盛世出國虎,虎嘯震國威。”大明自從南渡以來,缺少的就是這種虎威,送老虎那是給小皇帝添虎威呢。
上海總督陳良玉占著管理港口的優勢,送來的十車禮物都是珍奇的西洋舶來品,鍾表、金銀餐具、彩蛋、貂皮、象牙製品什麽的。
江南織造曹寅拍著胸脯保證負責供應大婚需用的各種服裝、綢緞。
其他各省的官員也帶著本省特產趕在進京的路上了,不光是官員,還有各地的藩王宗親、豪門大族,也籌措了禮物趕往京城觀禮。
一時間通往京城的陸路水路一片繁忙。
不是每個皇帝都能趕上大婚這種風光體麵事兒的。
登基前已經成年娶妻的皇帝,當上皇帝後,隻舉行冊立皇後大典,不補辦婚禮。
所以這次大婚是大明朝百年不遇的盛事,不光本朝驚動了,周邊各國也都派員來祝賀觀禮,大明的藩屬:朝鮮、安南、西藏****活佛自不用說,都派來了重量級的人員和送來大批奇珍異寶。
就是那些和大明有仇的國家和地區,比如滿清、西夏、蒙古、台灣鄭家也都派員來賀。
來賀的友邦使團中,規模最大的是風無恨的老朋友文雋帶隊的旅宋使團,其次是來自東瀛倭國的使團,旅宋的工業品、奢侈品、水果,倭國的折扇、長刀、藝妓都是京城達官顯貴們的最愛。
其次就是羅刹國、英吉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小型使團,再往後是南洋西域諸國的使團,有些國家根本就是聞所未聞的,隻是聽說大明皇帝大婚,臨時拚了一些人來湊熱鬧,想混點賞賜撈點油水而已。
一時間京城的客棧酒樓爆滿,價格比平常抬高了五倍還不止。
那些尋常百姓尋到商機,紛紛把自家的房子租出去撈外快,大運河河畔的人流量更是比往常多了許多,各種膚色、服裝、操著不同口音的外國人,外省人充斥著京城的大街小巷。
風無恨正好混水摸魚,從紅衫團裏選拔出一支高鼻凹眼的隊伍,裝成西域某小國的使團混進京城,等到了大婚的時候可是一支奇兵。
煉鐵府鐵廠作為一方豪強,這樣的盛事當然不能拉下,葉廠主身體欠佳已經不能支持大局,鐵廠的日常工作由大小姐葉馨負責,所以進京的任務就隻好交給二小姐葉妍了,九十九把煉鋒號特製的精鋼刀劍在鐵衛的護送下送往京城。
其他著名工廠也拿出了自家的特產:武昌船廠的賀禮是一艘新型蒸汽船,常州戚墅堰機器廠的賀禮是四個巨大的銅製翁仲。
翁仲,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
相傳他身長1丈3尺,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鹹陽宮司馬門外。
匈奴人來鹹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
於是後人就把立於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