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皇帝與太後議

字數:2448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 !
    朱維楨和吳太後相攜出了慈寧宮,他把吳太後送到壽康宮門口“母後要沒什麽事了,兒子就先回兩儀殿了。”
    吳太後白了皇帝一眼“這麽急幹嘛?你就不能跟哀家說會話?”
    朱維楨無奈的扶著聖母皇太後往宮裏走“母後天天勸兒子要勤勉政事,這會兒子勤勉政事了,母後怎麽又埋怨兒子不跟母後說話。”
    吳太後被兒子扶著走,心情頗好“哀家聽說你讓人把鹹福宮的李進忠給關了?”
    聽吳太後問話,朱維楨也不意外吳太後是怎麽知道的,隻跟吳太後說道“李進忠兄弟兩人整日裏攛掇端嬪的娘家兄弟不幹好辜,端嬪的兄長母後你也知道,本來就不是個穩重的人,被人攛掇著,什麽事都幹的出來。”
    進了壽康宮正殿,吳太後揮退了宮人,又問道“可是又出了什麽事?要不是出了什麽事哪用把李進忠送去拱衛司審問,要拿他給丁家頂罪?”
    朱維楨也怕有人來糊弄吳太後,“昨日禦史上折子彈動端嬪之兄丁敬和順慶大長公主駙馬杜仲在應天府遊玩的時候看上了李桂壽的兒媳李林氏,不知誰想的主意把李林氏騙出來奸汙了。李桂壽兒媳貞烈,回家便尋了短見。李桂壽父子上應天府報官,丁敬和杜仲竟然借著端嬪和順慶皇姑的身份反而誣告了李桂壽父子,李進忠的弟弟還趁機撐掇丁敬,奪了李桂壽的家產。那李桂壽是已經去世應天府府丞之子,自己身上也有舉人功名,正兒八經的官宦之家。應天府知府把李桂壽父子關在應天府大牢裏,李家曾經的舊故指點他家的老仆去找都察院禦史張有道。張有道在李家老仆上門申冤之後,就派人去應天府查看,等去應天府的人回來,確定了事情是丁敬和杜仲兩人所為,昨日張有道就把彈勁丁複和杜仲不法的折子遞到了禦前。”
    吳太後聽了丁敬幾人幹的事,歎了口氣“他們有點勢力便要別人家破人亡,皇家的臉麵都叫他們丟光了。隻可惜那個婦人無辜,本來是好人家的女兒,因為他們糟汙心思遭了罪又尋了死,那樣的死因,死了也得被不想幹的閑人編排。還有你順慶皇姑,她的駙馬竟然因為這樣的事,以大長公主的權勢壓人,這樣的事說出去都覺得丟人,順慶家還有個女兒沒出嫁呢,就算倒時候皇家給個恩典封了縣主,也難免因為杜仲的舊事讓人挑禮。”
    朱維楨對那個無辜婦人尚有幾分同情,對皇姑家的表妹卻不以為然,“她父親害的別人家婦人沒了清白又沒了命,被人說嘴也是再所難免。”
    “杜仲能幹出來這樣的事,他女兒是不能封縣主了,封個鄉君都是皇恩浩蕩,那李桂壽也是官宦之家,這滿朝的朝臣都看著呢。”
    聽皇帝提到朝臣,吳太後就警醒了“杜仲做出這樣的事,皇帝看著順慶大長公主的麵輕饒了他,可要是就這樣翻過篇去,朝臣也不好交代,他們辛苦進學舉業,若是連家人都不能庇護,難免讓人寒心。等他女兒封爵時是該降上幾等。還有端嬪,正好今日眾妃坤寧宮請安的時候她報身體不適未去,讓她閉宮修養幾月,也讓丁家靜靜心。”
    朱維楨本想為端嬪講兩句,畢竟端嬪在宮裏不知道宮外的事,可看吳太後不容置疑的樣子,張口換了別的話題“母後怎麽想著讓齊霖尚八皇妹?”
    吳太後也不想談掃興的事敗壞心情,跟著朱維楨聊起來壽和長公主的親事“興國公夫人是母後皇太後的妹妹,興國公家又在京城,母後皇太後是怕壽和長公主像你三皇姐四皇姐,嫁的遠一年到頭都見不著麵。”
    朱維楨雖尊敬母後皇太後和興國公夫人,但對興國公府並沒有什麽好印象“讓公主嫁到皇太後妹妹家,這聽著很熟悉啊,三皇姐不就是這樣?”
    吳太後見皇帝拿壽安長公主的婚事說事,知道他對這樁婚事談不上讚成,但是胡太後和興國公夫人願意,壽和長公主看著也是願意的樣子,他們母子沒有必要去掃母後皇太後的興,便跟朱維楨講道“這兩家婚事哪能比,齊霖是興國公世子,日後要繼承興國公爵位的。壽和的長子次子日後都有爵位,壽和在母後皇太後身邊長大的,興國公夫人時常進宮拜見,壽和和自己的未來婆婆相處也好。齊霖的性子也好,看著知禮,興國公府的人也該明白該怎麽對壽和長公主。”
    朱維楨對這件婚事有意見不是因為這些“隻可惜興國公愛妾庶子太多,齊霖有五個庶出的兄長,八皇妹和齊霖他們兩年紀小麵嫩,不知道能不能壓製住其他庶房。”
    要說這個吳太後也無法隻能含糊道“等齊霖繼承了國公爵位,分了家就好了。”
    朱維楨不以為然的笑了笑“那分家之前可有的他們忙的,長興侯和廣平侯家都是嫡長子周歲就給宮裏遞了請封世子的折子,定遠侯家晚些也是嫡長子十歲的時候遞的請封折子。隻興國公家,嫡子生的遲不說,嫡子都十六了興國公還沒請封世子的意思,還是母後今日提出來齊霖才被封了興國公世子。”
    吳太後不願意在這個話題上糾纏,隻說道“現在興國公世子已定,興國公再喜愛庶子,難不成還能礙著長公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