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兵部右侍郎
字數:2517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 !
綠繡待靜美人侍寢時便被帶來了乾清宮裏的茶水間,她小心的搬了個小凳子,挨著正煮茶水的紅泥爐子坐下了。
茶水房裏又暖又熱,小太監給她倒了茶。綠繡道了謝,小心的抿了兩口茶水,心裏有些惴惴不安。待靜美人順利的侍寢完,她才被帶到東側殿去服侍靜美人。
今日朝廷休了朝,朱維楨早上起來用過早膳後便獨自看折子,陳新來報說靜美人回宮他也隻是嗯了一聲表示知道了。
因為皇帝在大朝會上提及,工部戶部都在派人巡查各地的春汛,以往修的道路和水渠的情況;禮部也上了折子要派人巡查地方縣府的官學私學;朱維楨一直關注的兵部終於也遞了折子請奏指派人去巡查邊防,都察院倒也想在巡直上插上一腳,上了道請巡查禦史和兵部共同巡查邊防的折子,又適逢兵部右侍郎張讓清家母病逝上了請丁憂折。
朱維楨批了張讓清的丁憂折,又駁了都察院的折子,讓興安這兩道折子和其他奏折一起送到通政司去。
兵部右侍郎是正三品大員,本朝從三品以上的官員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朱維楨想到上世前方戰事失力,後方兵部也少有作為,便召了吏部尚書兵部尚書來,順便聽聽兵部對於這次巡邊的詳細計劃。
既然要召見朝臣,朱維楨幹脆讓禦前太監陳福帶著小太監把奏折搬到乾清宮前麵的兩儀殿,昨夜在乾清宮召靜美人時,朱維楨就覺得乾清宮並不適合召見大臣。
兩儀殿曾是太祖太宗皇帝用來理政召見朝臣的大殿。主殿用來開小朝會,東側殿皇帝用來批改奏折,西側殿被改成了暖閣作為皇帝臨時休息的地方。
先帝或是懶或是為了顯示和朝臣親近,在乾清宮前殿理政召見大臣,在後殿召低階嬪妃們侍寢。朱維楨現在改在兩儀殿理政召見朝臣也符合祖製。
等到陳福來回稟兩儀殿正殿已經收拾好了,朱維楨便命陳福陳新二人去宣兵部吏部的兩位尚書覲見。
等朱維楨換了身常服到兩儀殿時,吏部尚書王千之已經到了,朱維楨給他賜了坐,把兵部的折子遞給王千之“兵部右侍郎請奏為母丁憂,王尚書有沒有合適接任兵部右侍郎的人選,朕參詳參詳。”
王千之起身行了禮,從朱維楨手裏接過奏折看了片刻,回複道“陛下,兵部巡查邊防的巡查大臣慣例是由兵部侍郎或者尚書擔任,巡邊大臣四五月不得回京。臣以為接任張侍郎的大臣應該要選熟悉兵部運轉之人,才好維持兵部正常運轉。”
“老大人坐著回話就可以了,朕也是因此才請諸位來舉薦新任兵部右侍郎人選的。”朱維楨說的隨意,王千之卻不想越過兵部尚書發表意見,“陛下,若是之前讓老臣舉薦,老臣心中還有幾個資曆政績都足夠勝任的人選,可現在兵部政事繁重,新任侍郎上任即需要配合節製邊防安撫審查地方軍事,維持兵部運轉,這樣的人選還是由兵部來舉薦的好。”
王千之的話音剛落,陳福進殿回稟兵部尚書到了,朱維楨讓陳福宣兵部尚書進殿,等兵部尚書進來行過禮後,問了他“朕剛準了張讓清為母丁憂的折子,現在兵部右侍郎空缺,兩位愛卿有沒有合適人選?”
兵部尚書心中早有人選,張讓清的丁憂折還是他遞上的,隻拱手回道“陛下,臣舉若刑部左侍郎季希維。”
朱維楨對季希維是有印象的,曾經他的後宮有一位季希維的侄女,為了避免前朝後宮牽扯太深,他便壓了壓季希維的官位,但季希維侄女進宮那是南平十年之後的事了。
上輩子兵部侍郎人選隻是在京營勳貴裏選拔,並未召尋兵部尚書舉薦,季希維一直待在刑部,本以為以他們的出身會更懂兵事,後來才發現,是年輕的皇帝不懂承平已久未經戰事的他們。
若是季希維於兵事真有才能,美人多得,良臣難遇,他自然會做出選擇。
王千之對於兵部尚書的話並不驚訝,在朱維楨思索之間拱手道“陛下,季希維乃已逝的四品寧朔將軍季仲之子,寧朔將軍曾在靖懷邊境二十年有餘,季希維也是在邊關長大。先帝泰康二年濟州兆圩縣匪患,便是時任兆圩縣知縣的季希維帶著兆圩衙役和守軍剿滅匪患的。泰康十一年,我朝西境聿懷部落扣邊,季希維時任平羅知州參與了守城戰,我朝知兵事的文臣季希維算其一。”王千之雖未直說,但他明顯是讚同兵部尚書的舉薦的。
至於如此懂兵事的大臣為什麽去了刑部,左右是朝廷重臣,一個蘿卜一個坑,別人不下來,你也上不去不是?
兵部尚書接著道“陛下,左右刑部無要事,將季希維平調兵部後再選熟悉刑律之人任刑部左侍郎即可。”
在場兩位大臣都認可季希維平調兵部,朱維楨思索片刻,道“那就準兵部尚書所請,刑部左侍郎季希維平調兵部右侍郎,都轉運鹽使潘彬調任刑部左侍郎,明日早朝吏部再舉薦都轉運鹽使人選。”鹽稅乃國之大政,戶部的重要稅收之一,朱維楨早就想給都轉運鹽使換人了,但潘彬是先帝所任,他不好先帝薄待老臣,現在讓他升上一階,如此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