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端婕妤
字數:3214 加入書籤
端婕妤用榮樂的名義請皇帝去鹹福宮,朱維楨雖在心裏歎氣,卻還是周全了她們母女的麵子,在第二日中膳的時候過去。
端婕妤這不是頭一回因為大哥在皇帝麵前求告了,可比起之前,她心裏更為忐忑。
等朱維楨進了鹹福宮,她細細看皇帝臉上的神色,見仍是平常的模樣,沒有遷怒不滿,這才鬆了口氣。
她也沒有多想多說什麽,隻招呼著宮人給皇帝淨手,準備吃飯。
兩人剛坐下,還沒來得及動筷,朱維楨突然道:“榮樂呢?怎麽不見她。”
端婕妤尷尬一笑,“榮樂今日在書房和嘉瑞嘉興長公主一起用的午膳,這會已經睡著呢。”
端婕妤雖說以榮樂的名義請的皇帝,可丁家的事她並不願意讓年幼的女兒知曉,在皇帝來之前,她便把公主哄著回偏殿去午睡了。
“既然睡下了那就算了。”朱維楨笑了笑,“朕還以為好幾日沒見,榮樂會等會父皇呢。”
端婕妤剛放鬆的心情微微提起,與皇帝相對無言,吃了頓午膳。
待午膳撤下,喝飯後茶時,朱維楨才挑眉問她,“見過娘家老太太了?家裏可安生?”
端婕妤抿了抿唇,見丹青十分有眼色的把鹹福宮伺候的宮人都帶了下去,這才麵帶苦澀道:“陛下心如明鏡,嬪妾不敢欺瞞,嬪妾,為了丁家之事給陛下請罪。”
端婕妤說著就要扶著肚子跪下,朱維楨見狀一把把她扶了起來,“你身子重,有話起來坐著說。”
端婕妤順勢坐到皇帝身邊,想起自己因為娘家在宮中丟的體麵,眼中真心實意的泛起了淚花,她輕扶著肚子,眼含期待看著皇帝,“嬪妾娘家大哥不爭氣,鬧出了一些傷風敗俗的事。嬪妾難以啟齒,隻覺得心中惶恐難安,實在不知所措,隻能先給陛下請罪,求陛下能給嬪妾拿個主意。”
皇後免了端婕妤的請安,她自端午節過後連皇後的麵都沒見過。這會連戲園子自己家得罪的是什麽人都不清楚,更別說查清自己是不是被坑了。
這會求告到皇帝麵前,雖目的不一樣,卻也算歪打正著。朱維楨笑了一聲,心知丁家老大被關在屋裏,內務府裏頭又因為自己罰了一遍,端婕妤這會是該有些艱難的。
他低頭瞧了一眼端婕妤的肚子,為了懷這個孩子,她也是遭了罪的。平日進補了許多也沒有用處,無論換了幾個太醫,肚子卻也隻有旁人七個月大小。
被依賴的感覺十分熟悉,讓朱維楨心中下意識湧起來對端婕妤母子三人的憐惜之心。他語氣都輕緩了許多,“你數年未曾歸家,丁家有過也不在你。”
端婕妤猶豫半晌,到底吞吞吐吐把她所知道的丁家老大調戲旁人又被打了的事說了出來,還解釋道:“嬪妾和嫂子都知道大哥他是罪有應得,也不敢往外頭聲張,隻求日後家裏能過上安分日子,不要帶累了公主和嬪妾肚子裏這個。”
朱維楨不以為然的笑了笑,有前世的經驗,他向來是把婕妤母女和丁家分開對待的。
比起丁家的處置,他更在乎婕妤若是得了真相,不小心驚到,會傷了自己和胎兒。他隻敷衍道:“朕讓陳新和金寶注意著呢,讓他們送丁有德回鄉下養病。你家裏如今也沒有官職差事,他私德有虧也不是一日了,這些年你和公主怎麽樣大家心裏都有數,隻要他老實在家呆著,就沒什麽事。”
有皇帝維護,端婕妤確實鬆了口氣,麵上更是感激涕零,口中柔聲細語道:“還好有陛下在,否則嬪妾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有上一世的經驗,朱維楨知道端婕妤對娘家期望很低,比起他們也更偏向自己的兒女,他隻笑著拉住了她的手,好聲安慰道:“你如今隻管好生養著身子,丁家的事朕心裏都有數,無論如何,總會讓你母親富貴養老的,至於丁有德,”朱維楨笑道:“他受了傷,朕讓太醫去給他看診,醫藥總是不會缺的。”
皇帝沒說給丁有德討公道的話,端婕妤也沒臉提這個,她能不為了腹中皇嗣遷怒,已經是這盡了這二十幾年的兄妹之情了。
朱維楨在端婕妤的小意溫柔中用了茶點,在側殿休息了一會。等午睡起來之後,他又給端婕妤做臉,吩咐陳新送榮樂去書房後,才回了乾清宮處理政事。
聖母皇太後這會正在聽大皇子背詩,之前皇帝給大皇子尋伴讀,尋到了吳太後娘家的侄孫頭上。
沈昭儀也借此,讓大皇子多往壽康宮來往。
大皇子雖然年紀尚小,但有沈昭儀和學士教導,行事乖巧認真,背書聲清朗響亮,吳太後聽著十分滿意。
等到他終於背完了,吳太後將他摟在了懷裏,誇讚道:“湜兒學習辛苦了。”
木槿端了一壺蜂蜜水進來,笑道:“娘娘,先讓大皇子潤潤嗓子。”
自他知事以來,大皇子少有被皇祖母摟在懷裏的時候,他紅著臉接過蜂蜜水,小小的喝了一口。
吳太後笑眯眯的看著他,摩挲揉摸著他蓄發的小辮子,柔聲問道:“和王叔皇姐們一起讀書可還適應?”
大皇子在書房裏,是和紀王湘王、幾個公主殿下一起讀書的。朱維楨覺得他年紀不大,又是剛進書房,並未因為他是皇子就給他特例。
大皇子點了點頭,“適應的,有四叔五叔照顧,還有姑姑和皇姐、表哥陪湜兒一起。”
紀王湘王讀書隻求完成任務,好學時不多,不過做長輩也算是有模有樣,平日裏在書房也沒少照顧著比他們小的兩個皇妹,和榮樂榮安大皇子。
大皇子口中的表哥便是吳太後的侄孫了,吳太後笑著點了點頭,又問他:“書房的講學教的可好?湜兒可有喜歡的先生?”
雖說有皇子進入書房,皇帝卻沒給另請名師,依舊是讓給紀王湘王講學的翰林院講學在書房給大皇子講學。
吳太後其實也不擔心這個,翰林院講學都是正兒八經科舉上來的,又經年研究學問,他們的學識給大皇子啟蒙綽綽有餘。
此時問出來,不過是瞧瞧有沒有人給大皇子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