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合宮晉位

字數:4281   加入書籤

A+A-


    涉及後宮嬪妃晉位,總要和太皇太後、皇太後和皇後商議一二的。
    到了二十九日慈寧宮請安,皇帝用了一盞茶,才說,“皇祖母,朕登基七年,後宮也該有個妃位,端婕妤侍奉朕最久,膝下又有一兒一女。按例,她也該是端妃了。”
    皇帝讓內務府修繕永春宮,提起眾妃晉位,太皇太後也不意外。
    除了端妃,皇帝還有些猶豫,“靜嬪和雲嬪誰做昭儀,誰做婕妤。”
    太皇太後說,“靜嬪性子浮躁,現在雖然靜了,但她宮裏養著一兒一女,若沒人壓製,日後她誌得意滿,再磋磨皇嗣生母,就不好了!”
    皇後也不願端妃一枝獨秀,便開口提議,“臣妾想著,雲嬪也是潛邸嬪妃,她為人低調恭敬、陛下不如賜她與端妃同喜。”
    有這兩個越級晉位的妃位,皇後看向太皇太後,又道,“淑嬪端莊持重,膝下還撫養著五皇子,她做淑妃也是可以的。”
    皇後大度,太皇太後和皇帝都沒其他話說。
    朱維楨點頭,隻說,“宮裏已有三妃,靜嬪就讓她做昭儀!”
    聖母皇太後則說,“還有陸貴人,她有兩子,性子溫婉可人,平日不爭不搶的。要讓她在陸嬪的位份熬著也可惜了,不如讓她與在靜昭儀之後,做陸昭儀!”
    聖母皇太後麵子還是要給的,太皇太後點頭,“那明順儀呢?別的有皇嗣的都越級晉了,幹脆讓她也越過淑容、晉為明嬪 。”又轉頭看了一眼母後皇太後,“還有趙美人,皇帝都讓她主殿住了,嬪位總得給她的吧?”
    皇帝附和,“孫兒正有此意,趙美人晉為趙嬪,宋貴人為宋嬪,黎美人為黎嬪 。”
    “還有葉美人,晉為榮嬪 。”
    太皇太後就知道,都以為帝王喜好莫測,有多不容易琢磨呢!其實皇帝喜歡那個,想捧著那個,還是很容易能看出來的!
    皇後捏著帕子,提議道,“敏貴人夭折了一個孩子,總不好落下她。”
    皇帝點頭,“敏貴人,還有王、柳、許三位美人, 皆按例晉一位,為敏順儀、王貴人、柳貴人、許貴人。”
    “還有素馨玉竹,生育皇嗣有功,皆為美人。”
    “林氏被放出來已是恩典,她就算了。”
    “而已逝的何貴人、梅寶林,二人一同追封嬪。”
    太皇太後點頭,“妃位以端妃為首、淑妃資曆最淺,居於末。昭儀以靜昭儀為首,陸昭儀次之。”
    “嬪位景陽宮趙嬪為首,黎嬪,宋嬪,明嬪和榮嬪雖有封號,可黎嬪、宋嬪皆有皇嗣,她們就不需要分上下了。
    其他貴人美人的,也不需要計較那麽多,一樣不分先後。”
    “合宮晉位,內務府的冊封禮都辦不及。”母後皇太後道,“今日已經十月底了,不如將三妃和兩位昭儀的冊封禮定在年前。五嬪位明年再辦。”
    皇帝覺得自己是一碗水端平,比起父皇,皇祖父不喜歡就扔在後宮任他自生自滅,他可謂是照顧到了每個人。
    說完這個,太皇太後又說起紀王,“老四也不小了,早兩年開府也是好的,皇帝讓工部留意。先把他的王府建起來。”
    皇帝點頭應下,又聽太皇太後和聖母皇太後說要請嘉恩侯府適齡的姑娘們進宮來玩。
    朱維楨無語歎息,攔了一對怨偶,攔不了第二個。
    反正紀王太妃已經沒了,要不讓太皇太後為小孫兒做點什麽,她老人家心裏也不好受。
    十一月初一,早膳過後,陳福和陳新就傳了聖旨。
    以便內務府能在十二月萬壽節之前,把各宮嬪妃的朝服做好。
    葉寒煙領了旨意,心裏十分歡喜。
    無子家裏無功做到嬪位的,也就她了。
    和同一位份的,宋嬪家裏有功,又養著五公主。明嬪可是大長公主女。
    在給坤寧宮請安謝恩後,她又特意到乾清宮謝恩。
    葉寒煙瞧見皇帝腰上掛的祥龍穿雲香囊,抿嘴一笑,“嬪妾還未給陛下繡過香囊呢,等回去就給陛下找花樣子,陛下可不要嫌棄。”
    曾經葉寒煙縫被子都不行,還是古代生活磨人,曾經以為不行的,靜下心,慢慢琢磨,竟然也能給瑞安公主繡兩件小衣裳。
    現在她說,給皇帝繡香囊,都不算吹牛。
    朱維楨瞧著葉寒煙眼下有些青黑,“你可是熬夜看書了,可莫要再勞累,看書本就廢眼,繡這麽一個還要費神分線挑線,朕也不缺這一兩個,你照顧好自己。”
    葉寒煙不敢說出真相,隻遮掩笑道,“陛下放心,嬪妾也沒說即時繡好,哪裏有這麽快。”
    朱維楨因為葉寒煙平日喜讀詩書,一時倒是想起紀王來,不由感慨道,“鄭王紀王都愛看書,他們也是最守禮的,之前太妃病逝,二弟四弟瞧著,與朕都有些生分了。”
    葉寒煙聞言隻靜靜聽著,皇帝和幾個王爺是親兄弟,便是有了隔閡。她也不能亂說。
    不過說起紀王,太皇太後有意讓他提前出宮開府,皇帝也同意了。
    旨意下到工部,不知道給其他宗室了什麽訊息,他們瞧著西梁賠銀入京,竟紛紛給宮裏遞折子,明著說兒女成長,府裏住不下,說要分家。求朝廷給例銀,讓他們自己修爵府。
    葉寒煙來時,皇帝剛把臨安王府的折子扔了,其他混不吝的也就罷了,他們湊什麽熱鬧?!
    陳福撿起臨安王的折子,揣在手裏好一會,見皇帝和葉寒煙說話,心情算是好一點了,才默默地將折子遞到桌案。
    葉寒煙本要避過,倒是皇帝覺得,宗室這樣,也不是什麽秘密。索性將帖子遞給了葉寒煙。“你看看這個折子。”
    葉寒煙到現在都以為,因為自己聰明機智,是謀士型的皇妃,才得了皇帝青眼。
    她看陳福低下頭,殿內除了皇帝,也沒人看她拿了奏折,便極快的看了兩眼。
    朝廷剛班師回朝,就算葉寒煙在內宮,也知道除了被贖過去的西梁四王子和幾個大臣,他們給陛下賠了大筆銀子。
    既然不缺銀子,那陛下想的,便是宗室上的問題了。
    葉寒煙想起前世被戲稱拖垮朝廷財政的宗室,一下有了主意,“陛下莫不是在煩惱宗室?王府分家,國公府便要建好幾個。若宗室個個如此,再過幾代,京中怕是住不下了。”
    “依嬪妾看,不如在京外百裏的位置,找個風福地設縣,往後宗室再有國公、將軍這樣的爵位分家,陛下直接讓他們遷居過去。”
    “這樣一來,京外府宅總不會貴於內城。二則宗室聚集在一起,宗人府也好管。三則遷出去的不是王府,他們行事也會收斂,不至於仗著身份為難地方官員。”
    皇帝笑了一下,拿出地圖,上麵在京城八十裏的兩處地方畫了紅圈,“這是戶部給他們選的地方。”
    別看陳尚書還能給自己同僚工部留兩分麵子,可是遇上宗室從他手裏要銀子,他老人家還是相當果斷的給皇帝出主意,讓皇帝建個十王府,把他們圈起來拉倒。
    能做到掌管全國財政的,葉寒煙可不敢輕視。將手中折子放下,隻應聲道,“陛下莫不是故意打趣嬪妾,戶部老大人的意見,自然是深思熟慮、為國為民……為陛下著想的。”
    葉寒煙一直站著,皇帝抬頭瞧了她一眼,招手讓陳福給她搬把椅子過來,才拿宗室那一遝折子,批示道,“著懷縣改為承王縣,即日起,宗室若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分封賜府,皆賜與此縣,宗室居於此,若非辦皇差需要出縣,或有其他事宜,需向宗人府陳情,獲得同意,否則不得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