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涇州匪患告狀

字數:3422   加入書籤

A+A-


    雖已深秋,可夜晚的行宮還能看見圓月與星辰。
    皇帝還未入睡,王瑞突然慌張到了禦帳。
    皇帝見狀,眉頭微微皺起。若是大長公主動手殺了府內姨娘仆從,按律隻需罰銀便是,不知王瑞為何如此慌張。
    他問道:“可查出來何事了?”
    王瑞趕忙上前一步,“啟稟陛下,那女子所述之事至關重要,微臣不敢自斷。”
    “那女子說,姨娘是發現了駙馬截殺了涇州上京告狀之人,才被駙馬處置的。她裝瘋賣傻闖到禦前,也隻是想要保命而已。”
    上京告狀?皇帝臉色越發難看,麵色凝重地吩咐陳福找出之前涇州的奏疏。
    這兩年皆平安無事。倒是興元元年十二月的時候涇州巡按請求修建生祠之事還被皇帝拒絕了。
    還有在之前三月的時候,前當地山賊土匪打劫村莊,並懇求當地總督調動軍隊前去鎮壓的奏折。
    僅僅一個多月,閩南總督就已回複稱匪患問題已然成功解決。
    當初因為匪患,朝廷還曾撥了軍費。
    除此之外,一切正常。
    皇帝麵沉如水,“朕命你去細查,若真有冤情……杜仲!罪無可赦!”
    王瑞急忙躬身應下。
    卻不想第二日午時,鄭觀年清掃獵場,帶回山君之後,皇帝又見了徐萬階和潘彬快馬加鞭而至的奏疏。
    狩獵的興致全然已經敗壞,“罷了!擺駕回宮!”
    待到皇帝的儀仗隊伍緩緩回到宮中時,已有四五日功夫。
    而刑部這邊,該查的都查完了。
    皇帝回宮第一次早朝,便是審理此案。
    因為皇帝避暑狩獵,許久未用兩儀殿聽政。這會子內務府裏裏外外派人換了一遍。
    陽光甚好,殿內整潔,皇帝得心情卻不甚美麗。
    大殿之上,百官齊立,刑部帶頭上書,順慶大長公主駙馬杜仲與閩南總督姚士柱勾結山匪、殘害百姓,私自用兵,殺良冒功,侵占良田民宅四萬畝等共五條罪名。
    四萬畝良田!!!皇帝封親王都給不了這麽多!
    然而,這還隻是明麵上算出來的,如果再多些時間,容刑部和王瑞深查,他們的其他家產,恐怕是更令人瞠目結舌!
    朝堂百官頓時一片嘩然,其中有與閩南總督交好者,更是神情慌張。
    此時杜仲還身處順慶大長公主府邸之中,他本要處置了在杜宅看見他們處置想要進京告狀之人的妾室。
    沒想到她竟然收買了人,帶著女兒跑出了府。
    更沒想到的是,他在京裏找了這麽久,那個逃妾竟然隨著大長公主去伴駕了。
    幸而,他及時收到消息,並迅速派人將其滅口。
    杜仲眼神凶惡地凝視著身旁瑟瑟發抖的庶女,轉而麵向大長公主,滿臉諂媚地賠笑說道:“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蹄子竟敢汙蔑公主,懇請殿下準許我將她帶回杜府,嚴厲懲戒。”
    順慶大長公主聞得此言,麵色頓時變得極為陰沉。
    若不是她不想讓人逃脫,使皇帝怪罪於大長公主府,她是定不會見杜仲其人的。
    好在順慶大長公主並未等候多久,便有拱衛司和刑部公差來府。
    拜過大長公主之後,為首之人徑直邁步走到杜仲跟前,“駙馬爺,刑部有請!”
    待他們一走,順慶大長公主迅速返回內室,動作利落地換上莊重華麗的朝服,獨自入宮。
    公主不該上兩儀殿的,可是今日,她是罪主之一。得了皇帝特許。
    兩儀殿下,一進殿,順慶大長公主便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麵向皇帝恭恭敬敬地叩頭請罪。
    並言辭懇切道:“先帝隆恩,讓杜府尚主,他們卻枉負皇恩,為禍朝綱,罪不可赦!臣懇請陛下收回賜予他的駙馬都尉一爵,再行審查!以免因其皇親國戚,妨礙刑部正常辦案。”
    大朝會中,其中五品之上的京官,便有杜氏族人。
    大長公主大義滅夫,杜家其他兩個在場的朝臣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他們真怕順慶大長公主順手插刀,把過錯全推到杜家。急忙從隊列中站出來,躬身道:“陛下,臣等身為杜氏子孫,未能嚴格約束家中親屬,未曾察覺其過,致使他們與駙馬暗中勾結。此乃臣等管教無方之罪過。”
    “此事既然為駙馬借助大長公主的權勢所行之事,還望大長公主能夠暫且回避。”
    順慶大長公主常年帶著兒女住在公主府,杜家其他人多年不深刻接觸,覺得公主能包容杜仲私德有虧,卻不想公主之所以包容杜仲,是因為不想在皇家麵前多事。
    可是當斷則斷時,大長公主還是要為自己和兒女計的。
    涉及帝權底線的事情,即便是大長公主也深知自己根本無力撼動陛下分毫。
    不過公主府裏還安置著一個西梁公主。
    想到這裏,她稍稍定了定神,然後義正言辭地說道:“其宗族得勢便不能約束,為虎作倀,二位大人為官者卻眼閉耳塞,臣請陛下,奪其二人官職。”
    皇姑識相,為了保存皇家顏麵,皇帝隻是淡淡地回應道:“皇姑連京城都未出過,管家不嚴之過罷了。”
    言罷,他果斷地下達了最終裁決:“駙馬及其杜府內所有管事涉案人員全部收押,杜氏一族所有官員罷職,有功名者,奪其功名,其餘附從者,皆以流放之刑。”
    “其家產由曹王和都察院監督,奉還於民,餘者充公,順慶大長公主罰俸三年,其府內縣主等人罰一年,許其閉門思過,捐其家產,為補其過。”
    隻是丟一些家產而已,見自己和兒女都得以保全,大長公主激動得幾乎要五體投地,“陛下寬宏大量,臣闔家銘感聖恩,定思己過,為百姓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