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文鬥

字數:3437   加入書籤

A+A-


    原先,興國的一群文臣在聽到朱平安這話之後,臉上都露出了欣喜之色,仿佛見到了璀璨的明珠般的光芒。他們笑吟吟地讚歎道:“如此甚好!”

    其中一位大臣,像是炫耀珍寶一般,對著來自大秦的官員們說道:“張生乃是我朝聞名的才子,特別是在詩詞方麵,他的詩詞作品,就連一些當朝的大儒也自愧不如,真是後生可畏啊!”

    大秦的官員們中,有人淡淡地笑道:“嗬嗬,不錯!這小夥子確實了不起!”

    然而,這番稱讚並未讓那位興奮的大臣完全滿意。他的臉色微微沉了下來,似乎覺得大秦的官員們沒有深入地讚美張生。他心想:難道他們沒有聽懂自己的話?難道他們不懂欣賞這般的才子?內心不禁有些沒禮貌的埋怨。

    接下來,張生的詩詞表演讓全場的人都為之喝彩。那精彩絕倫的詩詞讓人拍案叫絕,全場氣氛熱烈至極。然而,反觀大秦的一群文臣武將,他們的麵色始終淡然自若。在表演結束後,他們才輕聲讚歎了一句:“好!”

    這時,張生感到有些尷尬。他對著荀彧微微拱手,誠懇地請求道:“還請荀相為我點評一番。”

    荀彧被張生的請求弄得有些愣住。他本不想過於苛刻地評價,以免讓張生顏麵掃地。然而,看著張生如此主動請求批評,荀彧不禁有些驚訝。

    荀彧則笑吟吟地接過話題:“張生的詩詞確實出色,對仗工整,音調和諧,朗朗上口。年輕一代中,確實少有人能與之匹敵。”他的評價如同春風拂麵,既給了張生麵子,又充分展示了對張生才華的讚賞。

    在眾人的歡笑聲與掌聲中,一眾興國官員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真誠的笑容,之前的緊張與尷尬氣氛一掃而空。然而,那位張姓才子卻仍然蹙著眉頭,顯然對此並不滿足。

    他淡淡地問道:“僅此而已?”

    這時,大殿內的氛圍再次變得微妙起來。有人看不下去了,站出來為張生鳴不平。那位站出來的人感慨道:“張生的詩詞,即便不說千古絕句,也至少蓋亞當代,絕非凡品。”

    “荀相的敷衍之意,實在是太過敷衍了。”諸葛亮輕輕一笑,然後解釋道:“這位大人有所不知,關於酒的詩句,我大秦有一篇傳世之作,堪稱千古名句。”

    他的話引起了一陣騷動。興國的那名官員淡淡地笑道:“千古名句?什麽樣的詩句能被稱為千古名句?百年難得一見,你隨口就能說出一篇來?不會是在當眾人是傻子吧?”

    朱振業這邊的人明顯不服氣。這時,典韋哈哈大笑,仿佛聽到了什麽好笑的事情:“你們不會是井底之蛙吧?自己做不到就以為別人也做不到?”

    朱平安輕輕咳嗽一聲,示意典韋不要過於無禮。然後他對興國這邊的官員和才子文人們說:“既然你們不信,那就讓荀相解答你們的疑惑吧。”

    他轉向荀彧,後者毫不猶豫地開始朗誦那首令人震撼的詩歌:“將進酒。君不見,長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隨著荀彧的朗誦,整個大殿陷入了沉寂。那首《將進酒》仿佛帶著無盡的韻味,讓人如癡如醉。興國這邊的官員和才子文人們麵色呆滯,無言相對,完全被這首詩的壯麗與豪情所震撼。

    隨後,他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讚歎聲。那名張姓才子也露出了驚豔的表情,顯然也被這首詩所打動。他們紛紛稱讚道:“好!真是千古名句!”

    “那位大才實在厲害,他的詩詞讓我等心生敬仰。”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這句話仿佛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紛紛表示要找到那位大才,與他痛飲三天三夜,暢談詩詞歌賦。大殿內充滿了熱烈的氣氛,眾人的心情都被這首震撼人心的詩歌所激蕩。

    在眾人的吹捧與膜拜聲中,荀彧的嘴角浮現出一抹冷笑。他緩緩地起身,眼神深邃如夜空,淡淡地道:“大家莫急,還有一首。”此言一出,眾人頓時麵色一怔,還有一首?難道這不是關於酒的命題嗎?

    然而,荀彧並未對此做出解釋,他輕輕吟唱起那首令人矚目的中秋詞。

    “明月幾時有?”他低聲吟詠,聲音仿佛穿越千古,帶著無盡的遐想。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隨著荀彧的吟唱,那詞句如同流淌的溪水,緩緩注入眾人的心田。此刻,他們仿佛看到了一位遺世獨立的詞人,手捧金樽,舉杯邀月,遙想那月宮中的仙境。他的詞作如絲如縷,牽動著每一個聽眾的情感。

    接著,荀彧吟出了《水調歌頭》的下闕。每一個字、每一句詞都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這些詞句在夜空中回蕩,讓人如癡如醉。

    官員們、文人墨客們被荀彧的詞才深深震撼。他們熱淚盈眶,仿佛置身於一個美好的夢境之中。這一刻,他們忘記了世間的煩惱與紛爭,隻想與荀彧共賞這千古佳作。

    “好詞,堪稱千古名作!”一位文人墨客感慨道,“真是沒想到,天下間竟然有如此大才隱於大秦,實在是令人深感震撼!”

    “跨越千山萬水,或者是走遍天涯海角也是值了!”另一位官員激動地表示。他們仿佛已經忘記了此次聚會的初衷,完全被荀彧的詞才所吸引。

    此時,荀彧終於吟完了最後一句話:“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這句話如同晨鍾暮鼓,深深地震撼著每一個聽眾的心靈。他們沉浸在這首詞的意境之中,久久無法平複。

    這兩首傳世佳作的出現,讓一眾才子啞口無言。就連那些由朱振業帶來的文道大儒也為之驚歎不已。他們望著荀彧,心中充滿了敬仰與讚歎。荀彧的詞才讓他們自愧不如,也讓他們對大夏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深的認識。

    “敢問荀相,此兩首傳世之作的出處可否明示?”問及此事,荀彧的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淡淡笑意。“實不相瞞,這兩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正是我大秦陛下所創作。”

    此言一出,眾人如同被雷擊中一般,瞬間啞口無言。那位提問者更是驚愕得說不出話來。周遭的大秦文武百官,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一種難以言表的自豪之情。僅僅兩首詩詞,便讓眾人驚歎不已,仿佛見到了陛下那卓越的才華與深不可測的文學造詣。

    想象一下,若是將陛下的傳世經典作品一一展現在眾人麵前,那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那必定會讓所有人驚歎不已,為之傾倒。那些作品所蘊含的智慧與情感,如同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足以讓世人的目光為之震撼,為之驚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