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給出信任
字數:5598 加入書籤
三國之從購買並州牧開始!
王明傑帶著華歆回到了自己的丞相府邸,讓他在自己丞相府裏的辦公。王明傑又一次覺得可以利用機會。來收納人心!他要抓住這個唯一的機會?他告訴華歆道“華先生。您的屋子還沒有收拾出來,我也沒有找到合適方位作為您的家,這樣你就暫時住在這裏,委屈先生呢?”
華歆也是心裏很感動。他自己一直也是在找機會,如今的機會在他的麵前,他心裏要是沒有被動起來那是不可能的?他現在甚至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此時,華歆也是開口說道“屬下真的是多謝主公,臣一定不會辜負主公的期望?”
華歆雖然隻是內政人才。但是王明傑也不想錯過他,如果用的好。到時候,也能夠發揮這個人的才華。這也就是何樂而不為?
“真是委屈先生,要是我早點發現先生,先生也不至於如此。我每每想到這一方麵。也是有些觸動。真是對不起先生!”王明傑表現得很不好意思。他也是開口說道?
在古代收服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看到你的誠意。這樣他心裏才會覺得,你接受了他。你隻要接受了他。他就會慢慢把自己的才華顯示出來。因此,從這方麵,可以看出這個人不同尋常的地方。喜歡曆史,尤其是三國曆史的朋友一定對管寧,華歆不陌生。當然,即使不喜歡這段曆史的朋友,也應該聽過“管寧割席”的故事,說的就是管寧和華歆“割袍斷義”,“劃地絕交”的事。
這三個成語的意思大體上相同,指的無非就是管寧覺得自己與華歆“道不同不相為謀”,於是斷絕來往。這個故事被古人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之後,人們就有了出奇一致的看法,認為管寧正直,好學,品德高尚,是值得學習的典型;而華歆則是一個愛慕虛榮,貪財忘學,不值得結交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反麵教材。
其實單就“管寧割席”的典故來看,人們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殊不知管寧正直無爭,品德高尚確實如此,但說華歆貪財,愛慕虛榮卻是真的冤枉。
馮夢龍的《智囊》中收錄了這樣一個故事,是關於華歆和王朗的。要說這兩個人真的有點難兄難弟的意思,華歆被“管寧割席”誤導成了人品低下,不可與交的典型。王朗則被《三國演義》宣傳的成了被諸葛亮罵死的腐儒代表。
書接正傳,華歆和王朗二人一起乘船避難(怎麽樣,挺像難兄難弟的吧,避難都一起),這時突然有個人跑了過來,想要投靠他們,一起同行。華歆覺得這個人可能有問題所以想要推辭不讓,沒想到王朗卻對那個人說“幸好我們的船夠寬,為什麽不可以呢?”於是三人同行。其實碰到有人有難,相幫一下也是人之常情。誰都可能會有有難處的時候,那個時候有人幫忙,無疑是雪中送炭!
可是沒過多久,後麵就有賊兵追到,一看自己可能惹了麻煩,王朗想丟下這個人。在人遇難之時,王朗有這種想法同樣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我們這個反麵教材人物華歆卻說“我原也考慮安危的事情,所以當時有些遲疑想推辭不接納他。但是既然我們已經選擇了接納他,又怎麽可以因為遇到危急時,而丟棄他呢?”於是依然帶著這個人一起逃走。
相信你已經發現了,華歆是個聰明人,所以當初會覺得那人有問題,才不想因幫他而惹麻煩。但後來麻煩來了,又看得出華歆同樣是個重諾,講信用的人。既然已經答應了幫助那個人,就沒有因為怕惹麻煩而將麻煩推掉。就單拿這種見識和人品來說,華歆也不是一個一無是處,不可結交的小人!
所以我們不妨再來看看管寧為什麽會割席?原文中有一個這樣的描寫,說管寧和華歆二人一起在園中幹活,發現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如視瓦片石頭一樣,不加理會照常鋤菜幹活,但是華歆卻將金片撿了起來。也就是因此,管寧認為華歆貪財,故而看了華歆一眼。但是原文中是這樣一句“華捉而擲去之”,解釋起來是華歆撿起來金片後,看到管寧神色不對又將金片扔掉了!
這樣一來就有些耐人尋味了,華歆如果隻是個貪財的小人,何必撿起來金片又再扔掉呢?難道還是怕了管寧不成?
這隻是其一,管寧割席還有一個原因是在他倆讀書時,有個穿著錦衣華服乘坐豪華馬車的人從門前經過。管寧讀書如常,而華歆卻放下書起身前去觀看,這管寧也是果斷,當即將二人同坐的席子從中割斷,一分為二。並對華歆說“子非吾友也”!
世人多如前文所說,就因為這兩件事便認定華歆是個貪財圖小利,愛慕虛榮的小人。其實以個人看法來看,如果不是後人記載有誤,沒有把事情講明白,就是管寧做得太武斷了,根本沒有考慮華歆為什麽會這樣做。
先說撿金片的事情,注意,這金片不是在大道上撿的,而是在自家地裏撿到的,你管寧可能真的是不愛財,但是我華歆可能也不是愛財,而是想研究一下為什麽會在自己家地裏會出現金片而已。如果真是無主之物,自己再不拿,要我看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敗家之舉!我們不妨再想一想,當時正是天下合久必分的東漢末年,將逢亂世之時,清高能當飯吃麽?沒準華歆是想與朋友分(錢糧)呢?
之所以我會這樣想,就是因為華歆有這樣一個舉動,看到管寧神色不對,果斷將金片扔掉!這說明,華歆十分在意管寧的看法,說白了,如果不是珍惜和管寧的友誼,我管你翻不翻白眼的。所以我說,華歆並非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小人,而是一個十分看重友情的君子!
再說一下“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軒冕(xuān iǎn),原指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後來也被引申為借指官位爵祿,國君或顯貴的人,也泛指為官。反正不管怎麽說,這位過門者在當時肯定是個不小的官員,華歆放下書出去觀看,可能是想知道是哪位大官來了,又是因為什麽事情來的?自己通過這些信息好分析一下天下大事,是否會有什麽變動影響!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管寧所認為的“愛慕虛榮”。
之所以這麽說,因為華歆在後來所幹的事,都不是管寧所分析的那樣的小人能幹出來的。相反,就正人君子都未必有華歆做得好!
還是先說貪財的事,華歆被管寧視為貪財之人,事實上華歆卻是個清正廉潔的好人,因為華歆曾被舉薦孝廉,被朝中授予郎中一職。大家都知道古代舉孝廉是以品德為標準的,如果華歆真的是如管寧所認為的那種小人,怎麽可能會被舉為孝廉。並且,即使華歆後來位極三公時,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更不足百斤糧。朝廷每有緝官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華歆從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就連曹丕都為此歎息不已。照這來看,華歆不僅不是貪財小人,反而是個真正的正人君子。
再說愛慕虛榮,唯利是圖。單就說董卓遷漢獻帝到長安時,華歆假意求得下圭令,結果任命下來之後稱病不去不說,還從藍田翻越秦嶺去了南陽。當時的董卓氣勢滔天,如果華歆愛慕虛榮,何必多此一舉逃了出去?
除此之外,這位被管寧割席誤導的華歆曾兩次向皇帝舉薦這個與他割席斷交的管寧。華歆自認為管寧是大才,因此魏文帝曹丕昭令舉薦特立獨行的隱士,華歆舉薦了管寧。後來魏明帝曹睿(叡)改華歆為太尉,華歆因病請辭,再一次向皇帝舉薦管寧,願意將太尉一職交與管寧。按我的說法就是,你管寧割席與我絕交,但我華歆不忘恩負義,不因私廢公!
反觀這位一直都正麵出現的管寧,真的做到了獨善其身,僅在遼東躲避戰亂就待了三十多年,後來回到中原,曹丕下令任命管寧出仕,管寧堅決不從。不過要說管寧獨善其身也不完全正確,管寧在遼東避亂時,在當地隻談經典而不問世事,管寧為當時大量前來避亂的人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這些躲避戰亂的人們也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
不過在曆史學者看來,管寧的避亂講學,和華歆的入世為官比起來,世人更喜歡這個清正廉潔,重義忘私的華歆。至少在當時,華歆的做法是對當時的社會有益,對百姓有益的,這是一種責任。而這位才學深厚,誌清高遠的管寧,則是空有一身才學,於世於民皆無太多貢獻。
此時,華歆或許更真實,他給世人麵前是一種沒有任何想法,就想一盞所學。
“以往學習知識的人,憑借舉孝廉製度,一展所學,現在我覺得要不要改變一下,改一下舉孝廉製度。”此時,王明傑看著華歆也是開口說道。
“主公所言極是所言極是,以往學子們,都是想要投身朝廷,就是通過鄉裏舉薦,來報效朝廷。隨著,舉孝廉製度,言傳至今,舉孝廉製度已經不適合當時發展。所以臣覺得。未嚐不能夠改變一下。讓更多的寒門子弟。更多的學習機會。”此時,華歆也是提出建議說道?
王明傑也是知道,華歆是寒門出身,他深受這舉孝廉製度危害,他也是認為孝廉製度。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也不同於現在的時代,是時候改變了,他想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提出來的科舉製度。他覺得可以效仿一下。
“本相。覺得可以采用一種新的製度,來取代這個製度,一勞永逸解決五百年的製度,順帶也解決寒門無用武之地地步?你看如何。”王明傑也是對著華歆開口道。
華歆好奇地開口道“主公,剛剛說的新製度,敢問主公您說的是什麽樣的製度。”
王明傑也是笑了笑,也是開口說道“哈哈,這個製度就叫科舉製度?”
“科舉製度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華歆也是開口說道。
“正是因為沒有見過,才需要沿用?這個製度,需要加大力度,爭取擴展到全國各地。爭取讓我們後世子孫都可以用用。”王明傑也是開口說道。
“敢問主公,什麽叫做科舉製度。”此時,華歆也是隨口詢問說道?
王明傑此時,也是在思考要怎麽解決科舉製度。要怎麽闡述科舉製度。
“科舉製度,就是曆代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製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凡事參加科舉之人,不論身份貴賤,不討論出身,凡事有真才實學?都能夠不加入其中。一句話我要不拘一格收人才。”此時,王明傑也隻是提出一個觀點。
而華歆也是看著他也是開口說道“主公。科舉製度,肯定會得罪很多世家。臣擔心有人會站出來阻攔。這個製度。還請主公三思而後行。不要失去天下人心?”
“不論科舉製度,才會失去人心。如果不搞科舉。那麽這個天下,是世家的,還是我朝廷的。因此科舉製度,勢在必行。非執行不可。凡事阻礙我實行科舉製度者,與造反同罪。”王明傑也是眼神十分陰毒地開口道。
現在的科舉製度並不是曆史背景科舉製度,現在的科舉製度,隻適用於現在招收人才。一種方式方法。一旦運用不到位。那麽科舉製。就有可能會出現大的矛盾?因此他必須要主動提出來,然後沿用。
“先生,這樣科舉製度,現在先不管,等我們領土擴大。然後再全國各地,實行。現在先在三州之地,慢慢實行,這個事情就有你負責,你告訴所有的寒門子弟,隻要有真才實學,就可以有用武之地。我相信,隻要做得好,這個天下就會存在很多讀書人,為朝廷所用,為朝廷效力,我拜托你了。”王明傑也是溫和對華歆也是開口說道。
華歆也是沒有拒絕,他也想要通過這場製度,讓與他自己有關係的人,都加入新的製度之中,他不擔心製度失敗。他覺得這個製度,是主公提出來的,這個製度失敗可能性就不大,此時,王明傑他也是拍著華歆的背。也是開口說道“我相信你可以的?”
這句話雖然是短短的七個字。但是可以說出來無限期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