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七百連營(夷陵大敗)
字數:4657 加入書籤
一切如曆史發展那般,張飛讓手下士兵打造白衣白甲,可是範疆張達二人卻無法完成,這個也是導致他自己惡向膽邊生。對著他們就是皮鞭伺候。
他道:“我要為我二哥報仇,三天之後我要出發,你們遲遲顧左右而言他,你們是不是不給我麵子,我要是三天之後見不到全軍上下見不到白衣白甲,可就別怪俺張飛不給麵子。”
他聽從手下建議給了他們三天時間,可是張飛不知道,隻是因為這三天,徹底激怒了他們。他們趁著張飛喝醉酒,呼呼大睡,拿出短刀,直接捅死張飛,一代名將被殺,他們帶著張飛首級,趁著夜色朝東吳而入。
張飛被殺了消息,被張苞告訴了劉備,接連損失兩大名將,兼結義兄弟,這讓劉備對於孫權恨意達到了終點。
劉備十分生氣道:“朕不想在等,傳朕旨意即刻征集人馬,朕要蕩平江東,為我二弟三弟,報仇雪恨。不報仇我劉備,是不為人。”
“陛下,要不要考慮一下,報仇的事情急不得,再者說我們敵人是王興,他才是我們大漢最大的敵人,而非王興。陛下三思才是。”趙雲勸阻道。
“是啊,陛下,王興才是國賊,國家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望陛下以天下大業為重。”龐統勸說劉備道。
楊修說道:“陛下,您著急為兄弟報仇的心情,臣等可以理解,可是您帶走大部分兵力,益州可怎麽辦,漢中可怎麽辦?陛下,現在我們的糧食都不夠周全,全府上下,也湊不齊八十萬兵力,陛下三思。”
楊修等人就是希望,劉備改變主意,盡管他們知道劉備很難改變主意,但是如果不說,又怎麽會開出不一樣的花呢?
劉備冷冷一笑道:“朕,主意已決,朕是一定要報仇雪恨,朕不會在益州耽擱多長時間,不殺了孫權,我這個心永遠都會痛的。朕要讓孫權付出代價,付出比朕二弟三弟還痛代價,諸位卿家不用再說下去。”
眾人見劉備如此決絕,皆不敢再勸。於是,劉備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伐吳之事。他一麵派人征集糧草,一麵召集各方將領。關羽、張飛舊部聽聞主公要為兩位將軍報仇,紛紛踴躍參戰。這其中就有張飛之子張苞,關羽之子關興,這次劉備傾巢而出。
為了防止趁虛而入,劉備命令諸葛亮管理朝中大小事務,龐統暫時接管漢中防務。
另一邊,王興得知張飛去世的消息,也是感慨道:“沒有想到當陽一戰張飛,這個英雄也走了。真的是老天爺要讓劉備死亡,真是天助我也。”
王興對於蜀漢可以說是當成勁敵,要不然他也不會用詭計除掉關羽,斷了劉備的臂膀。這個時候,劉備出兵,看來三分天下要發生改變。
王興手下紛紛開口道:“恭喜皇上,少了一個心腹大患,關羽張飛去世,這對於皇上真的是再好不過,這個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呀!哈哈。”
王興卻並未被喜悅衝昏頭腦,他沉思片刻後說道:“不可掉以輕心,劉備此人心誌堅毅,此次傾巢而出為兄弟報仇,必然來勢洶洶。且關羽、張飛舊部士氣正盛,不可小覷。”他隨即下令,加強邊境防禦,調派精銳部隊駐守重要關隘。同時,他還派人去東吳,欲與孫權結盟,共同對抗劉備。孫權得知劉備伐吳的消息後,十分驚慌。他深知劉備此次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若不聯合王興,東吳恐難以抵擋。於是,孫權派使者前往王興處,表達結盟之意。王興與孫權達成協議,雙方約定共同出兵,夾擊劉備。而此時,劉備已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江東進發。他騎在戰馬上,眼神堅定,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為兄弟報仇,踏平江東。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一切如同曆史發展一樣,劉備接連攻克東吳大片土地,但是中途老將黃忠戰死,這也對於劉備有很大的影響。不過這個也不影響,劉備討伐東吳的信心,他要繼續出兵,為自己二弟三弟報仇,他要拿下孫權,甚至是殺了孫權。
這不,孫權為了平息劉備的怒火,讓諸葛瑾把範疆張達交給劉備,劉備當著所有的人麵殺了他。並警告諸葛瑾道“朕要是不是看在你弟弟麵,朕早就殺了你。你回去告訴孫權引勁就附吧!”
孫權知道劉備不是那麽容易撤兵的,要對付劉備,還是要看人的,所以他想問問手下的意見。
“大王,現在我們就隻有夷陵,堅城秭歸已經丟了,隻剩下夷陵,我們隻要守住夷陵,拖延時間劉備肯定會撤軍。”張昭說道。
“陛下,呂蒙將軍去年去世,我們現在缺少武備人才,更缺少帶兵大將,臣認為可以讓其他人試試。”虞翻道。
孫權冷笑道:“那就說說,到底是什麽人,可以擔當抵抗敵人的重任。”
“主公,孫恒將軍身受重傷依然不行,但是陸議先生可以,陸議先生足智多謀,精通兵法對付劉備肯定手到擒來。”虞翻推薦陸議道。
陸議則是搖頭拒絕道:“大王,我這個人有自知之明,我沒有多大的能力,也沒有多大的本事,我是不合適的,再者大王身邊也不能夠沒人。”
有些人支持陸議為將,畢竟陸議則是參與過軍事的人,但是有的人卻反對,孫權經過三思而後行道:“現在是危急存亡之秋。我不得不考慮我東吳的感覺,本王決定讓你做三軍主帥,陸議不對。陸遜這次就有你統兵,我把我的劍賞賜給你,允許你先斬後奏。”
陸議在接受孫權命令,領著他的命令去夷陵。此時,劉備得知消息也是高興,道:“哈哈,孫權派了一個書生過來。名字叫陸議的人,大家對於陸議有多了解。”眾人麵麵相覷,皆搖頭表示不知。關興站出來道:“管他什麽書生,帶我去取他首級。”劉備擺了擺手,“不可輕敵,雖說是個書生,能被孫權委以重任,想必也有些本事。且先觀察一番再說。”
陸遜到了夷陵,並不急於出戰,而是堅守不出。他深知劉備兵鋒正盛,此時正麵交鋒必敗無疑。他每日隻是讓士兵加固城防,收集情報。劉備這邊久攻不下,士兵們漸漸有些懈怠。
一日,劉備正煩悶時,探馬來報,說陸遜營中似乎有異動。劉備冷笑,以為陸遜終於要出戰了,立刻點兵準備迎敵。可當他率大軍趕到時,卻發現是陸遜設的疑兵之計。劉備怒極,正要下令強攻,突然一陣狂風大作,隨後四麵八方湧出無數東吳士兵,將劉備大軍團團圍住。原來,陸遜一直按兵不動,就是在等劉備急躁冒進,此時時機已到,他果斷出擊,一場大戰就此展開……,隻是這場大戰隻是小規模,陸遜還是讓手下輸給劉備,畢竟驕兵之計才剛開始。
劉備雖然經曆進攻失敗,但是他沒有傷筋動骨,他現在繼續與陸遜在夷陵長時間對峙。
夏季,六月份也是最熱的時候,劉備手下很多士兵取水不方便,再加上士氣懈怠,需要好好調整一下。
“太陽太毒,取水極為不方便,將士們很多因此生病,陛下請您做決斷。”此時,手下也是說道。
劉備思考了下,最終決定,移營寨。他道:“那就讓將士們去林木茂密之處紮營。等到入秋在與陸遜作戰。”
劉備下令將營寨移到山林茂密、靠近水源之處,以避暑熱。他將營寨綿延七百裏,四十多座連營一字排開。
安定,王興手下得知移營消息,立刻報告給王興道:“報告皇上我軍於猇亭前線得知消息,劉備移營,於深林茂密處,紮下七百裏連營,縱橫四十營寨。”
王興聽聞此消息,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立刻分析道:“劉備將敗已。”
“皇上何出此言。”手下大將道。
“孫子兵法有雲,包圓細險阻結兵者,此乃兵法之大忌,豈有七百裏可以距敵人的,劉備必敗於東吳陸遜之手,等等朕明白了。”王興笑道。
“皇上您明白什麽。”群臣道。
王興接著說道:“陸遜故意先輸一陣,讓劉備生出驕意,如今劉備移營犯了大忌,陸遜必然會抓住此良機。傳令下去,密切關注東吳戰事,待他們兩敗俱傷之時,我們再坐收漁翁之利。”
“皇上睿智,陸遜領軍果然有一套,看來對付孫權還是要注意陸議。”司馬懿道。
“行了不說這個,讓他們打吧!我們看戲,等劉備大敗,就是我出兵東吳的時機。”王興陰冷地開口說道。
劉備大敗,肯定會吸引陸遜,而王興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他可是一個好人。
而在漢中前線視察龐統得到消息,也是嚇了一跳,他對馬良道:“陛下要敗了?”
馬良十分好奇,他道:“先生怎麽說?”
龐統指著地圖道:“你看,陛下將營寨綿延七百裏,四十多座連營一字排開,又置於山林茂密處,此乃兵家大忌。若陸遜用火攻,陛下大軍插翅難逃。”馬良臉色大變:“那該如何是好?我們得趕緊派人通知陛下。”龐統搖頭道:“來不及了,路途遙遠,等消息傳到,怕是已經來不及改變局麵。”他沉思片刻又道,“如今隻能寄希望於陛下能察覺到危險,自行調整部署。”馬良急得團團轉:“先生,要不我們親自去前線提醒陛下?”龐統歎道:“我得守著漢中,不能擅離。你即刻出發,將此危險告知陛下,能勸得陛下改變策略最好,若不能,也隻能聽天由命了。”馬良領命,快馬加鞭朝劉備大軍奔去。而此時,陸遜正密切注視著劉備營寨的一舉一動,一場大火即將點燃,戰局即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