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誅惡

字數:4400   加入書籤

A+A-


    知宋事!
    “都退下去。王博,你帶著你的人也退下去吧,有什麽問題,由我和崔大人一力承擔,稍後一定給你們一個說法。”
    王仁贍再次發話。
    這次,得到了崔彥進的回應。
    “王指揮使,聽從都監大人安排,先把隊伍帶回去,等候傳喚。”
    王全斌不在了,崔彥進就是最高指揮官,說出的話,自然比其他人更有分量。
    梗著脖子的王博終於不再堅持,帶著一幫不情不願的軍卒退回了自家營帳所在。
    剩下一幫大佬,一時間相對無言。
    “我想看看聖旨。”
    崔彥進舊話重提。
    “沒有明旨,但官家知道,要再次讓蜀中歸順,非得采用非常手段不可,所以,給了我臨機處置權。”
    咋了?我幹這些事早獲得了官家認可。
    “你身邊有武德司情報線?”
    王仁贍問出了自己一直關心的問題。
    “是。”
    “啊,明白了。”
    他們的對話旁人聽得莫名其妙。
    不過王仁贍卻是借此明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這個少年的所作所為,官家都能及時知道。
    那就不能算是胡鬧。
    想到這裏,他長歎了口氣,道“想想吧,怎麽善後。不要再糾纏細枝末節了。”
    最後一句話,他是對崔彥進說的。
    還好,在場的人都是人精,又多少知道王仁贍身兼另職,終於明白了他話裏暗藏的意思。
    曹彬、沈義倫在劫掠中雖不能製止王全斌等的行為,但都能獨善其身,堅持不粘鍋。
    曹彬更是帶動整個東路軍遠離劫掠,讓東路軍主帥劉光義也避免了踩這趟渾水。
    即便有失察之過,那也是瑕不掩瑜。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曹彬成長為一代名將,即肇因於此。
    至於沈義倫,也是曆史留名的人物,甚至做過宰相,表現當然不會太差。
    因此,對於崇簡代天行罰的行為,最能接受的就是曹、沈二人。
    如今王仁贍改變立場,崔彥進也被壓製住,軍隊高層自然就穩定下來。
    那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撫平下層,防止出現兵變。
    幾人簡單商量一下,就決定各自派出親信加強巡查安撫,一有動靜,立馬飛報各自主官。
    接下來,等來了東路軍主帥劉光義,眾人遷徙到東路軍帥帳,在崇簡主持下,開始緊急磋商。
    很快就有了結果。
    即日起,圍城宋軍退回成都,並靜候宋庭派兵接替,班師回朝。
    對付全師雄叛軍,就全部交給招降使團來完成。
    反正宋軍在這裏,除了幫倒忙,對招降而言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崇簡唯一的要求,就是留下王全斌的屍首,以備不測之需。
    他在心中默默對自己的宿主說,就這樣吧,仇我盡力替你報,但隻能到這一步了。
    誅除首惡,脅從不問,能夠盡快為蜀中帶來和平安樂,這是送給你桑梓父老的最好禮物。
    況且,宋軍中也有好人,比如劉光義、曹彬和他們的東路軍,能夠做到基本秋毫無犯,還有始終潔身自好的沈義倫。
    情勢不容拖延,當天,圍城宋軍就在兩位副都部署的主持下,相繼拔營而去。
    王全斌親信,比如當日中軍營前不肯散去的那一營人馬,被刻意安排在中軍營周邊,被大軍裹挾而去。
    崇簡施施然回到了灌口城中。
    這一次,全師雄再沒有顧忌,擺下盛大儀式歡迎。
    因為已經探明,崇簡直入宋營,勸退了圍城大軍。
    但就是最後一步,怎麽也邁不出來。
    軍事行動停止了,各方都在等待。
    終於,汴京傳來旨意,任命內客省使丁德裕為西川都巡檢使,與閣門副使張延通率師入川蜀,替換先前攻破蜀國的宋軍。
    丁德裕是帶著聖旨進入成都城的,即日,西川行營前軍兵馬與丁德裕交接換防。
    隨後大軍呼啦啦撤走,崔、劉、王、曹四人也一起隨軍回京述職。
    崇簡這邊的招降工作也進入關鍵階段。
    大軍撤走的那天,灌口城叛軍軍營中軍帳前,高高的旗杆上多了一件奇怪的物事。
    走到近前的軍卒一看,發現竟然懸掛著一顆快風幹的人頭。
    再看旗杆下麵的張貼處,赫然貼著一張告示。
    “前宋軍都部署,屠夫王全斌授首。”
    端的是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文字旁邊還有王全斌的畫像。
    刻意專門讓普通軍卒看懂的告示,自然出自關心文盲、半文盲下層人士的崇簡授意。
    不多一會兒,全軍奔走相告,軍營中不時有人敲鑼打鼓以示慶祝,更有軍士喝得酩酊大醉,抱頭痛哭。
    與此同時,中軍營中,全師雄召集了營指揮使以上的將官議事。
    宋欽差使團相應人員一體參加。
    中心內容就一個,議降。
    “諸位,大家都知道大宋欽差早到了灌口,欽差大人和他的隨行人員大家想必都認識,或者早就聽說過。但有一人,你們可能不認識。”
    一上來,全師雄越過依次介紹,直接指著全聚德道“這是我的兒子,目前也是這個世界上我唯一的親人。”
    眾皆默然,因為都知道,全師雄一家都被誘降的宋軍殺光了。
    本來他可以置身事外的,如孟昶君臣一般,直接北上汴京,充當一個雖然屈辱,但依然享受榮華富貴的亡國奴。
    好巧不巧,在綿州被造反的亂兵強留了下來,才有後來的慘劇。
    為了這幫人的造反大業,貢獻了至親骨肉。
    大家都欠全氏一門。
    “宋兵殺了我一家人,但大宋欽差,卻保全了我唯一的血脈。”
    這話,具有後世價值觀的崇簡並不能準確理解其含義。
    就像當初一見麵就接受全氏父子跪拜大禮,令他驚詫莫名。
    現場的其他人,卻有深刻的感受。
    全師雄老了,全聚德的存在,就意味著全氏一門會連綿不絕、傳宗接代下去。
    對一家一族來說,這是天大的事。
    保全全氏唯一男丁的崇簡,對全氏一門就有天大之恩。
    眾人看向崇簡的目光,一下就多了許多友善。
    “前不久,又是欽差大人深入宋營,一力誅殺了劫掠川蜀的首惡王全斌,為大夥出了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