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返京

字數:4140   加入書籤

A+A-


    知宋事!
    丁德裕聽得驚疑不定,好半晌才反應過來問道“大人要離開嗎?”
    “我準備回京麵奏,好爭取一勞永逸地解決蜀中問題。這裏,就靠丁大人維持了。”崇簡道。
    丁德裕自然連聲應諾,然後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點頭哈腰地送走了崇簡。
    回去的路上,崇簡一直在思考,這丁某人是否可信,自己這個時候撒手離去,會不會出現意外。
    不過,到了灌口城,他這方麵的擔心立馬減弱許多。
    徐家家主徐宏專程到城裏來拜訪他,告訴他已聯絡蜀中世家,共同支持欽差招降。
    崇簡一下感覺輕鬆許多。
    這才是真正的人心歸順。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隻要世家表態了,就代表土著歸順了。
    而士兵不是土著子弟,就是土著女婿,還反個什麽勁?
    隻要丁德裕那邊不作妖,蜀中暫時的穩定就沒有問題。
    翌日,崇簡就動身返京。
    此一去,是要為蜀中謀得一個長治久安。
    整個招降使團,他隻帶回了林福、全聚德,把趙崇祚和使團其他一幹人都留在了灌口,以幫助丁德裕和全師雄做好協調穩定工作。
    當然,留下趙崇祚,帶走全聚德,他還有更深的打算。
    入京後,徑直回到待詔府,崇簡並不急著進宮,而是一反常態把自己關在書房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一直把自己關了一整天,除了送茶水飲食,杜絕任何人進出。
    他在寫奏章,趁此好好理一理思路。
    不過寫完之後需要潤澤、謄抄,不然作為後世考古特招生,那一筆字,還是和古人有相當差距。
    文筆也失於粗俗,哪裏趕得上那些引經據典的典雅奏章,必須得修正修正。
    好在林福自小進宮,長期耳濡目染,雖說趕不上趙崇祚那樣的大家,但一篇奏章經其手一整理,還算是有模有樣。
    這舊蜀宮中的入內都知,水平不弱於後世的秉筆太監。
    好在林福對他的記憶停留在紈絝公子的形象上,沒見過他“驚才絕豔”的一麵,不然會奇怪,為何作詞如此超凡脫俗的家夥,會寫出這麽失水準的奏章。
    第二天午後,拿著這經過加工的思考成果,才匆匆忙忙趕到宮中。
    可趙二的行為,讓崇簡後悔花了那麽多功夫去打磨這篇文字。
    在福寧宮,趙二拿著奏章掃了一眼,根本沒有全部展開,就發話了。
    “說吧,小子,你是因為擅殺朕的大將害怕了,寫這麽個東西來辯護,還是又有什麽新花樣?”
    “那個,官家,王全斌罪有應得,我以為這事早過去了。”
    崇簡說這話的時候,突然想起,趙二就此事從來沒有正式表過態。
    既沒有下旨責備,什麽擅殺大將不當,但也絕沒有明確說殺得好,王全斌罪有應得。
    聖旨宣召攻蜀大將們班師回朝的時候,也沒有就此說過一句話。
    仿佛朝野上下都在小心翼翼地回避此事。
    “過去?就這事,難得趙普和光義達成了一致,認為你擅殺大將,哪怕功勞再大,也應問罪。所不同的是,趙普認為有功有過,隻是方法不當,光義卻認為你公報私仇,圖謀不軌。”
    趙二說這話的時候,眼裏竟飄過一絲殺機。
    “冤枉,官家,當時我不當機立斷,今天站在你麵前的,就是一縷冤魂了。再說,我和王全斌有什麽恩怨,需要公報私仇?”
    崇簡意識到不對,立馬喊冤。
    那誠惶誠恐的樣子,多少有幾分是故意在趙二麵前表演。
    任何大權在握的人,都喜歡那種生殺予奪的感覺。
    “嗬嗬,你不是蜀國舊臣?”趙二有些惡趣味地追問。
    臥槽!幾乎把這茬給忘了。
    “微臣跟隨舊主到了汴京,承蒙官家不棄,待遇優渥,日漸親信,又使臣當此重任,哪裏還會計較昔日的家國恩怨。”
    崇簡連忙表忠心。
    “當真?”趙二戲謔的味道不減。
    “當真!真得不能再真了。官家若還有疑問,可以去問一下徐尚宮。”
    “徐尚宮?對了,有空你去看看她吧。最近她也有些不順心事。”
    趙二提到花蕊夫人,臉色柔和了下來,甚至有一絲愧疚一閃而逝。
    好了,察言觀色的崇簡覺得,危機過去了。
    “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處置崔彥進等人?”
    既然提起了話題,崇簡就不打算輕易放過。
    “小子,怎麽,覺得自己摘幹淨了,又來幹預別人的事了?方麵大員的處置,是你該關心的事嗎?”
    趙二覺得很有趣,這小子不是生長於蜀國後宮嗎,怎麽感覺是爪哇國來的,不懂基本規矩,經常言行出格。
    莫非有了前敵誅將的經曆,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現階段這小子還未成年,也沒有自己的勢力,這樣的行為感覺還能容忍,有時甚至感覺有些搞笑,但再成長下去,就越來越犯忌了。
    自己不在了,隻留下德昭、德芳他們,誰還能製住他?妥妥一個權奸!
    一時間,趙高、王莽、曹操、朱溫等的形象在趙二眼前一一閃過。
    來人,把這小子帶下去,關押起來聽候審判。
    趙二正猶豫著要不要這麽做,崇簡又說話了,渾不知自己在生死關頭打轉。
    “官家,這幾人不處理好,恐怕今後蜀國還會生變。”
    這話一下打消了趙二的衝動。
    “哦?此話何解,蜀人是真打算抓住不放啊?”
    “結仇了。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官家主動出手,給蜀中一個交代,後續運作得當,當換來百年平安。”
    益州險塞,沃野千裏,不能亂啊,更不能出現一個劉備似的梟雄。
    近些年開始愛上讀書的趙二,越來越清楚蜀中長治久安的重要性。
    “你是要把朕的愛將一網打盡?”
    趙二顯得痛心疾首。
    這就誤會了。
    看來,牽涉到還在武德司主事的王仁贍,趙二受到了蒙蔽。
    崇簡慌忙解釋。
    “劉光義、曹彬、沈義倫三人,基本能做到不與王全斌同流合汙,不僅能潔身自好,還能約束部下不參與劫掠,有功無過。所不足之處,在於沒有據理力爭,製止北路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