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到敵人後方去
字數:4439 加入書籤
知宋事!
“你還別說,趕快回京去取個媳婦吧,不然不知道你要飄到什麽時候。”
劉承珪突然道,好像知道崇簡在想什麽。
崇簡搖搖頭,岔開話題道“對了,沈大人是什麽態度?”
他口中的沈大人,就是沈義倫,原來在蜀中打過交道,彼此印象不錯。
趙普罷相後,薛居正和沈義倫升任宰相,薛居正為首相,沈義倫為次相。
他們的態度當然至關重要。
“模棱兩可。”
劉承珪的回答倒一點不含糊。
“嗬嗬,原來如此。”
崇簡心想,沒有一邊倒,這樣就還有救。
“這樣吧,你要不走,就跟我到外麵去轉一圈,也好感受感受假如留在這裏的滋味。”
崇簡心中一動,很不見外地對劉承珪說。
……
崇簡終於把劉承珪拉著一起出海,同行的還有潘惟吉。
此刻,三人都在甲板上,憑海臨風,心中躍躍欲試。
年輕人,總還有些闖勁,向往著開拓未知世界。
哪怕有了殘缺,年輕的血也不會輕易涼薄。。
誰知道,會不會提前為大宋培養一個三寶太監出來?
不,應該是哥倫布加鄭和的混合體。
觀察著劉承珪的反應,崇簡在心裏慨歎。
這次出海,其實並非崇簡一時衝動,而是籌謀已久,甚至從汴京出發就有所準備。
隻是沒想到機會來得這麽快而已。
他想看看這個時代的海洋。
由於時間、條件限製,目前隻能在近海轉轉。
按照後世的觀點,那都是中國的領海。
即便這樣,也是興師動眾做了好一番準備。
首先在造船務挑選的航海船,一艘旗艦,兩艘護衛艦。
每艘船都是載重五千料的大船,以後世的標準衡量,載重達幾百噸。
船身長二十丈,舵長數丈,每艘船均可裝載幾百人。
這個時候的造船技術,還在發展過程中,隨後的神宗、徽宗年間,尤其是南宋,造船技術進一步發展,達到曆史巔峰。
徽宗宣和年間,為出使高麗,造出了兩艘龐然大物,號稱神舟,在高麗引起轟動。
南宋時期,更有號稱日行千裏的車船出現。
那才是造船史上的經典。
跟著就是檢修加固,配備航海人員。
那個時候,雖說還沒有船長、大副、舵手、海員之類的嚴格劃分,但專業人士幹專業事,還是容不得一點馬虎。
然後從靖海軍抽調了兩個營近一千人的兵力,除了旗艦護衛留下一都(一百人)人馬之外,主要由兩艘護衛艦運載。
帶隊的是兩個機靈的營指揮使,他們各自率軍隨護衛艦行動。
朱令贇等高級將領脫不開身,潘美等重臣也不敢在這個非常時期離開,讓靖海軍完全脫離掌控。
這就給了三個年輕人挑大梁的機會。
三艘大船楊帆遠航,出了珠江口,就進入南海海域。
後世這裏形成了許多有主權爭議的領海。
那麽,今後就不要讓這些爭議出現了。
崇簡的使命感又湧上來了。
站在甲板上的另二人,發現崇簡突然走神,見怪不怪。
相處日久,他們發現,這位帶頭大哥竟然時常出現這種狀況。
有時,一起說著話,突然就出現異常,感覺人還在眼前,但神思已經飛到千山萬水之外不知哪個角落了。
二人相視一眼,各自走到一邊,開始吐槽。
“你看他這眼神,好像看見沒穿衣服的新媳婦。”
劉承珪沒有了生理機能,但不妨礙他有男人的通病。
“我算是服了,一到關鍵時候就這樣。”
也許這段時間感觸太多,讓崇簡的表現有些異樣,竟然給潘惟吉留下這樣的影響。
“我們這算是出海了,這要到哪裏去?”
一上船就發懵的劉承珪問。
他沒有問潘惟吉,而是問旁邊一個全副武裝、緊握佩刀的水軍小頭目。
這人是個水軍都頭,領著自己的一都人,承擔護衛旗艦的任務。
大概是得了上級吩咐,知道這船上別看就幾個後生小子,卻都是重要人物,所以上船後,亦步亦趨地跟定了幾個人。
可能他覺得隻有這樣才不會讓貴人出意外,當然,也不排除有表演的成分。
此刻聽到中貴人在向自己發問,也隻得茫然搖頭,配合著臉上討好的憨厚笑容,顯得很滑稽。
因為他對這片海域的熟悉程度,還不如潘惟吉。
小潘至少還在珠江口邊轉過幾次,也經常聽各國往返商人甚至船家談論各處海航線,多少有些概念。
靖海軍原本是內湖水軍,離開湖泊,主要就是在長江水係上打轉,本就不屬於海洋。
當然,船上行軍和戰鬥本就是他們的老本行,但他們也正在經曆從水軍到海軍的嬗變。
“看我們出海口後的行進方向,是要上東海那邊去。”
潘惟吉主動解釋道。
那個時代的東海,包含的範圍就廣了,隻要沿著南海向上走,就是東海。
也沒有渤海、黃海的概念,更不要說日本海了。
“東海,東海是什麽海?那裏有什麽?”
劉承珪聽了這話,也摸不到方向。
“嗬嗬,東海,我們上東海,就可以直接從海上去到漳泉、吳越,還能登上遼國國土。刺不刺激?”
崇簡回過神來,聽了二人的對話,就接過話解釋。
同時心中感歎,這二人都沒搞清楚行程,就被自己三言兩語鼓動著跟來了,難怪都說人年輕易衝動。
不過,說幹就幹,敢作敢為,也是年輕人的優勢。
“嗬嗬,可以會會陳洪進、錢俶了,我好期待。”
劉承珪一聽,興奮起來了。
“不錯,還可以見見耶律賢和蕭綽。”
潘惟吉也雀躍起來。
陳洪進是原靖海軍節度使,名義上歸宋後,清源軍改為平海軍,仍由陳洪進任節度使,管轄著漳州、泉州地區。
錢俶卻是吳越國主。
這兩個地方,就是後世的福建和江、浙地區,當時屬於半獨立地區,就是名義上尊奉大宋,實際上自行一套,和李煜的江南差不多。
耶律賢,就是當時的遼景宗,蕭綽,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