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外交

字數:4197   加入書籤

A+A-


    知宋事!
    等崇簡見到王昭的時候,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想法。
    在高麗皇宮大殿內,上首端坐著的皇帝陛下已然垂垂老矣。
    所謂皇帝陛下的稱謂,是有些逾製的,因為高麗並未對外公開稱帝建國,無論對中原還是後來的遼國,它都是以藩屬國自居。
    但在內部,其官製已與隋唐無異,也不避諱皇帝陛下這樣的稱謂。
    這是與江南、吳越等截然不同的地方。
    看著滿朝文武齊聚,崇簡等三人感覺仿佛回到了大宋皇宮,在垂拱殿或紫宸殿陛見。
    崇簡心中感歎,這衣冠文化的影響力,是什麽時候開始衰落的呢?
    崇簡等三人向坐在龍椅上的王昭躬身施禮,遵循的是上國使臣見外藩諸侯王的禮製。
    王昭也不敢怠慢,從座位上站起來回禮。
    可惜,一開口,就打掉了所有的幻覺。
    這語言,聽起來好生僻。
    崇簡一頭霧水,後世看韓劇,也沒有鍛煉出一點對於這種語言的理解力。
    好在韓紀和樸槿月在,翻譯起雙方的對話來得心應手。
    顯然他們曾經有過類似的配合,因此還自動分了工,韓紀負責把對方的話翻給宋方人員聽,而宋方人員的話則由樸槿月翻給對方聽。
    “尊敬的高麗國主,我等奉大宋皇帝陛下欽命,專程來見閣下,以鞏固雙方長久的友誼,並希望能同貴國達成一致,共同對付野心勃勃的契丹。”
    崇簡隻是稱王昭為國主,把他的地位與李煜、錢俶等同。
    他的話通過樸槿月傳達給王昭。
    王昭聽了這話,隻是眉頭不易察覺地微皺一下,並不糾纏於稱呼,但他的回話,卻也不涉及崇簡關切的問題。
    “貴使辛苦了,我朝素來仰慕中土衣冠文化,且從前朝起,就與中原皇朝建立了宗藩關係,可惜後來中原帝國陷入內亂,契丹又趁勢而起,阻斷了我朝與中原帝國的聯係。今日大宋使臣到此,正好接續這一度中斷的聯係。”
    韓紀翻譯這段話時,半天沒等到想要的內容,也是眉頭微皺。
    “謝謝國主大人的好意,不知國主對渤海國的命運有何感觸?”
    崇簡突然問道,令翻譯的樸槿月一陣猶豫。
    崇簡用眼神警告她照實翻,不要有任何疑義。
    開玩笑,在杭州征求你等意見是一回事,在異國朝堂上對答又是另一回事,你要敢作妖,我就敢捏死你。
    王昭聽了這話,臉上明顯出現怒色。
    “故土淪喪,貴使是在嘲笑敝國嗎?”
    果然,這王昭也是野心勃勃,把滅國的渤海當做了自己的故土。
    這就好辦了。
    “國主想收回故土?”
    崇簡問。
    “是。”
    王昭在大是大非麵前不能含糊。
    “可惜,某私下認為,如果長此以往,高麗也會重蹈契丹滅國的覆轍,遑論恢複故土,簡直是奢談!”
    這話說完,崇簡給了樸槿月一個更嚴厲的眼神。
    被原汁原味翻過去的話,令王昭再次色變,殿中群臣也開始議論起來。
    崇簡三人聽不懂他們在議論什麽,但是卻聽得出話語間的憤怒。
    “嗬嗬,貴使是來宣判高麗的命運嗎?”
    王昭的憤怒,同樣透過韓紀的傳譯也能感受得到。
    “不,某等是受大宋官家委托,來改變高麗的命運。”
    崇簡自信滿滿,還忘不了拉上趙二背書。
    “到目前為止,在這塊大地上,真正互為仇敵、你死我活的,就是遼國與大宋,一個覬覦中原花花世界,一個惦記收回燕雲各州。即便沒有這些東西吧,兩個緊鄰的大國,不分出個勝敗存亡,也很難善罷甘休。”
    崇簡仿佛感受不到對方的憤怒,話題突然又是一個急轉彎。
    說這話時,他同時想到,相信對於趙匡胤和耶律賢而言,就像兩個上了角鬥場的鬥士,實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那和我高麗有何關係?”
    王昭不耐煩了。
    “因為現在兩國都在為大決戰做準備,所以大宋才會確立先南後北的國策,清理南方諸割據勢力,而契丹人也才會覆滅渤海國,清除後顧之憂。”
    崇簡繼續分析形勢。
    “貴使說得這麽凶險,那契丹為何不對高麗出手?”
    王昭問。
    “因為目前大宋加快了南方統一步伐,又一直在窺伺北方的機會,令契丹人不敢過多分散精力。國主應該注意到,從後周到大宋,中原隻要一有機會,就會對北漢動手,實際上就是向契丹開戰。”
    崇簡早有準備,變得循循善誘起來。
    “一旦雙方明白誰都拿不下對方的時候,可能就會把注意力再次轉到其他方麵,解除後顧之憂當然是首選。尤其是,誰占有主動,或者說相對優勢向誰傾斜,誰就會更加有為一些。”
    崇簡這話,已經開掛了,不過合情合理,讓高麗君臣不得不重視。
    在原本的曆史中,就是因為遼宋對峙,誰也滅不掉誰,尤其是澶淵之盟以後,占據戰略主動的契丹人,反手就來收拾高麗。
    高麗除了臣服,沒有別的選擇。
    崇簡甚至覺得,高麗沒有滅國,純屬僥幸。
    而處於戰略被動方的大宋,別說照顧盟國,連身邊的小兄弟都搞不定。
    別說交趾這種傳統藩屬國搞不定,就連拿眼皮子底下崛起的西夏也毫無辦法。
    麵對契丹人的壓迫,大宋逐漸淪為二流國家,並被後來崛起的北方強鄰秋風掃落葉般席卷。
    “高麗會被契丹征伐?”
    王昭有些明知故問。
    “不隻是征伐,是征服!”
    崇簡強調。
    “與其這樣,不如行險一搏?”
    王昭問這話的時候,很有些自嘲的意思。
    剛還在打著收複故土的如意算盤,這就被逼著承認已到危急存亡之秋,實在是有些打臉。
    “成大事者,那有四平八穩的道理,況且,隻要與大宋良性互動配合好,也算不得冒險。”
    劉承珪順著崇簡的思路插話,想把高麗聯宋抗遼的國策坐實。
    “咳咳,算不得,確實算不得。”
    王昭咳起嗽來,連連感歎,顯然在掩藏自己的情緒。
    看來,很多事都是欲速則不達,太過急切,就讓人懷疑動機。